2025广东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东莞元素”
东莞+ 2025-01-15 11:12:46

1月15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长王伟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报告。无论是回顾2024年工作,还是部署今年工作,报告中总能看到“东莞元素”。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至少有17处直接提及东莞。可见作为经济大市,东莞在广东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程度。

做好佛穗莞城际前期工作、推进滨海湾新区建设、加快vivo全球研发总部建设、支持筹办大湾区大学、建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等平台、办好漫博会、发展游戏潮玩等产业……

新的一年,省政府对东莞提出殷切期待,提供更大支持,希望东莞“挑大梁”“多干一点”,切实担负起经济大市的职责使命,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回顾2024年】

报告原文:开展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试点,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开通运营,与佛肇、莞惠城际“四线贯通”,实现城际公交化运营。

解读: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2024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新开的两条城际线路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两条城际线路开通后,将佛山、东莞中心区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中心区纳入广州一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

“四线贯通”运营后,全面启用“站站停+大站快车”公交化运营模式。城际的速度,地铁的乘坐方式,带动了货物、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推动轨道交通向更灵活、更便捷发展,一小时交通圈也在向一小时经济圈逐步转变。

报告原文: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招生。

解读:东莞与香港渊源深厚、血脉相连。更多更好利用香港因素,这是东莞的独特优势。高水平建设好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深入推进莞港教育合作,也是东莞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出道即巅峰”,首学年首批本科生招收了120名,硕士生招收了442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机会考入“985”大学,部分考生成绩达到考入C9大学的水平。

学校立足大湾区产业优势,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新质生产力、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原文:东莞长安成为全省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镇。

解读:2024年,东莞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10+15”首批省典型镇村。作为“创先”典型镇,长安是东莞发展的一面旗帜,代表东莞在征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冲在前、打头阵。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培育了OPPO、vivo等头部企业,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巨大潜力和强大势能。通过大力推动镇域提质、村域振兴,长安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

目前,长安已形成了“2+3”产业集群,包括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500亿级的五金模具产业,以及智能视觉、新能源汽车配套、电子大健康等三个百亿级的新兴产业。

报告原文: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

解读: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是以中子为“探针”,“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2024年3月30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东莞启动建设。这是世界第四台、我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

1阿秒是10的负18次方秒,也就是一百亿亿分之一秒,在这个时间里,光仅能走约0.3纳米。这个时间也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快时间尺度。

今年1月10日,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东莞开工建设,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串珠成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将更加完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将为突破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和产出重大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原文: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

解读:2024年11月26日,搭载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标志着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成为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的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5年时间、5个版本、超过10亿生态设备、1.5万应用、17%市场占有率……这个史上发展最快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一场艰难的突围。

伴随着华为入驻东莞松山湖,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也进驻松山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东莞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助推东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解读: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35个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成为今年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坚持“三纵(乘用车、商用车、公用车),三横(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三核(核心技术、核心资源、核心平台)”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东莞、中山、惠州等地区,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推动车联网、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突破。

报告原文: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东莞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解读:东莞作为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之一,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一方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工作部署要求,另一方面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深化空间革命,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土地效益。

2024年,东莞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制定《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推动《东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3-2035年)》出炉。目前,东莞系统谋划“大中小圈”城中村改造体系,划定城中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大圈405个、中圈220个、小圈103个。

于东莞而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示范名单,不仅意味着将获资金支持,也象征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示范作用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东莞将积极利用这笔定额补助资金,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同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报告原文:出台政策支持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

解读:东莞是台胞台企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素有台商“第二故乡”之称。很多有影响力的台商从东莞起步、走向全国。目前,全市在营业的台企超3800家。

2024年,东莞深化两岸合作,探索组建两岸创新发展基金,高标准建设莞台高新产业园,带动更多台资台企来莞投资兴业、创新发展,尽快形成对台合作平台差异化发展优势。

东莞将致力于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部署2025年】

报告原文: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深化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做好广珠澳高铁、佛穗莞城际等项目前期工作。

解读:近年来,东莞积极融入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畅联湾区的综合交通网络。2025年,东莞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强与广深轨道交通网络衔接,大力推动深江铁路东莞段、深惠城际凤岗段建设,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科学城通道二期、莲花山过江通道及东延线、东江通道等项目建设,推进常虎、莞深、广深高速改扩建,增强跨市道路联通能力。

报告原文:推进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三龙湾、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肇庆新区等建设,拓展多形式跨区域产业合作。

解读:滨海湾新区2017年挂牌成立,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中。这里地处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中心节点,毗连深圳,临近港澳,通江达海,是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

东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优化设计新区空间布局,精心做好产业导入,瞄准承接深圳、香港等地优质资源,聚力发展先进制造、金融服务等高端高新产业,全力打造东莞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滨海湾新区重点集聚了OPPO、vivo、小天才等一批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

报告原文:加快广梅、莞韶等省产业转移园建设。

解读:建设莞韶产业转移园,是两地落地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

2024年,莞韶指挥部引导优质企业(项目)落户莞韶合作园及相关片区,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华南装备园和莞韶园属于韶关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2025年,华南装备园将对准园区实际投资总额突破100亿、投资项目超过100个的“双百”工业园区进军,推动园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报告原文:加快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茂名华南钛谷、肇庆宁德时代二阶段工程、东莞vivo全球研发总部等产业项目建设。

解读:vivo全球研发总部位于长安镇,由vivo研发中心、vivo培训中心两个地块组成,占地面积共计403亩,两个地块一期建设总量为68万平方米,基建部分投资55亿元。项目将于今年9月建成,集办公生活于一体,可容纳7000人办公。建成投用后,将助力东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支持筹办大湾区大学。

解读:作为一座经济大市,东莞在经济总量、工业、外贸等方面分量十足,但高等教育却一直是东莞的短板,在其发达经济的反衬下,东莞拼命建设高校是一道“必答题”。

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开展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356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校区256亩,滨海湾校区2100亩。东莞明确投入至少100亿元用于大湾区大学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所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湾区融合、面向前沿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报告原文:健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联动发展机制,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

解读:东莞作为“世界工厂”,10年间,实现向“科创雨林”的跃升。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让东莞跻身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4年,东莞率先“破圈”。松山湖科学城先后牵手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分别签订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相关合作协议。

大湾区科创“三巨头”合作引关注,希望打破地域限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携手推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同频共振、互促共进,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报告原文:建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等平台,推进智慧口岸与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智慧海事建设深度融合。

解读:东莞空港中心坐落在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在探索制度型开放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突破性地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横跨内地与香港两个关贸区,实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项目的运行,标志着莞港合作已从“前店后厂”、产业转移阔步迈入“前研后产”、双向赋能。

截至2024年12月,“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170亿元,累计服务超过800家企业。这既是大湾区内合作创新达成的一项具体新成果,也是大湾区“合则生利”的生动演绎,从中更能窥见大湾区合作走向纵深、走向融通的深意。

报告原文:办好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

解读:漫博会在东莞举办了14届,是广东省政府主办的展会之一,也是我国以影视动漫为主题的唯一国字号展会。东莞以版权保护和转化运用为基础,推动企业版权创新创造,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省政府的加持下,漫博会发展成为集版权贸易、产业对接、衍生品交易和行业交流于一体的动漫行业高端商贸平台,是国内唯一国家级影视动漫版权专业展会,也让版权“软实力”变成“硬通货”。

报告原文:发展数字创意、工艺美术、影视出版、文化制造、游戏潮玩等产业。

解读:2023年,东莞被授予“中国潮玩之都”;2024年,东莞电竞游戏产业联盟成立。发展游戏潮玩产业,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无疑给东莞电竞游戏产业发展和“中国潮玩之都”建设注入活力,带来春风。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东莞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3.4岁。为顺应“Z时代”的消费潮流,东莞近年来依托动漫、玩具、服装等产业基础,潮玩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潮玩集聚地,潮玩正在重塑这座城市的IP。

截至目前,全球1/4的动漫衍生品在这里生产制造,国内近85%的潮玩产自东莞,并从这里走向世界。东莞也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拥有从零部件加工、外设组装到成品销售的完整电竞外设生产链,正在积极打造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世界电竞外设之都”。

文字:吴金华 李金健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