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普教育专家、东莞市健康科普专家、主任医师骆庆明坚持长跑等锻炼活动30余年,每年至少参与4至5场马拉松赛事。他不仅在医学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运动健康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多次作为医师跑者参与赛道救援。
随着莞马赛事的临近,骆庆明向广大长跑爱好者分享他的宝贵“跑马”攻略。


选手应当逐步延长跑步的距离,避免为了参加赛事而突然大幅增加跑量,这样做可以预防过度训练和降低受伤的风险。
只有当跑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选手才应考虑参加马拉松比赛。
提升长跑能力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恒心的长期任务,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关键在于持续而有节制地增加跑步的距离,这样可以稳步提高自己的耐力和体能,为成功完成马拉松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装备至关重要,应考虑个人的舒适度和功能性,而不是仅追求时尚或品牌。
跑鞋:应选择舒适、透气、轻便、缓震性能好的跑鞋,为避免赛事中出现脚部不适,建议不要穿着未经磨合的新跑鞋参赛。
袜子:选择吸湿排汗的袜子,减少起水泡的风险。
服装:应将实用性和天气适应性放在首位。优先选择透气性佳的面料,以促进空气流通,帮助调节体温。根据气温的变化,合理选择短袖或长袖衣物,预防体温过高或过低,保障跑步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舒适。
帽子和太阳镜:为避免阳光刺眼,保护眼睛周围的敏感皮肤,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戴帽子和太阳镜。


赛前一周
合理调整饮食,对增加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至关重要。
蛋白质对于肌肉的修复和恢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需注意摄入量的适度,以免给消化系统带来过重的负担。
碳水化合物作为跑步时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摄入需要适量增加,以确保身体拥有充足的能量储备。
为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增加米饭、面食、土豆、水果以及全谷物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分量,以支持长距离跑步所需的能量消耗。通过这种均衡的饮食策略,可以在保持能量水平的同时,促进肌肉的健康和恢复。
赛前一天
建议充分摄入碳水化合物,选择如米饭、面条、土豆等食物,适量的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如鸡蛋、牛肉等。这样的饮食搭配有助于确保你在比赛中保持体力,同时促进赛后的快速恢复。
避免摄入大量高纤维食物,如蔬菜、带皮的水果等,以减少肠胃不适的风险。
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应尽量避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切勿饮酒,以免影响身体状态。
不建议尝试新的食物或食谱,这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影响比赛表现。
正确的饮食策略是保持饮食的熟悉和舒适,以确保身体在比赛当天能够发挥最佳状态。
比赛当天
早餐应该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燕麦粥、全麦面包、馒头以及少量蛋白质(10克),不能太饱,建议在赛前1-2小时进食,以确保食物有足够的时间消化。
咖啡虽然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但在马拉松比赛前饮用并不推荐。这是因为咖啡会加速肠道蠕动,增加腹泻的风险;咖啡因的利尿特性可能会导致身体更快地失去水分,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保持水分平衡的马拉松选手来说尤为不利。
如果比赛时间较长,可进食能量胶,以补充能量。
马拉松赛道上常设有多个补给站,建议在赛前和比赛开始阶段以矿泉水为主,随着比赛进行,后面增加运动饮料的摄入,每跑3-5公里补充一次,每次适量,不可大量喝水,也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补水。


防晒
在阳光猛烈的时候跑步,涂抹防晒霜是保护皮肤免受伤害的有效措施。
防寒
在寒冷的天气中,要穿着适当的保暖衣物以保持体温,防止寒冷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比赛当天,由于需要早起并前往起点,可能会在户外待较长时间,穿着不足容易导致着凉甚至失温。建议在前往起点的途中披上一件保暖外套。
热身后,将不需要的衣物存放在指定的存包区,这可确保在比赛开始时,你已经处于最佳的身体状态,既保暖又轻便,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热身
在马拉松比赛当天,进行充分的热身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应进行5-10分钟的动态热身,如腿部摆动、臂圈等,以唤醒肌肉和关节。动态热身后,进行静态拉伸,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控制配速
在比赛热烈的气氛中,选手们往往容易感到兴奋,因此,合理分配体力至关重要。避免在比赛初期就耗尽能量,应按照训练时的配速稳步前进。
如果对自己的配速没有把握,可以跟随官方配速员,他们能够提供稳定的节奏参考。
倾听身体
在马拉松比赛中,抽筋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抽筋,应停止跑步以防止肌肉进一步损伤。可以采取反向拉伸和轻柔按摩来缓解肌肉紧张。由于抽筋可能与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有关,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抽筋情况严重,自己难以处理,应及时向跑友或医疗人员求助。
此外,如果出现异常的疼痛或不适,尤其是胸闷、心悸或视力模糊等症状,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提示可能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降低跑步速度或寻求紧急医疗援助。
为了确保安全,建议使用具备心率监测功能的运动手表来实时监控心率,确保心率在安全范围内。建议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70次以内,个别选手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运动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监测心率,选手可以更好地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从而减少比赛中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
稳定节奏
在半程马拉松中,18-21公里的路段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因为此时选手们已经十分疲劳,但为了追求个人最好成绩(PB),有些选手可能会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强行加速,这增加了发生意外的风险。
全程马拉松选手则需要在30-35公里处特别警惕,这个距离常被称为“墙”,许多选手会在此感到极度疲劳。此时必须保持稳定的节奏,适时补充能量和水分,同时密切关注身体的信号,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减速或寻求医疗帮助。
健康完赛
接近终点时,体力已经大量消耗,但必须继续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此时,过度的疲惫不仅可能导致动作变形,增加跌倒风险,还可能因盲目冲刺而导致动作失控,加大心脏负荷,引发意外。
因此,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保持稳定的步伐,避免过度加速,是更为明智和安全的选择。
当终于冲过终点线后,切记不要立即停止,或坐下、躺下休息。应该继续保持缓慢行走,这有助于心率逐渐平稳下降,减少因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而可能引发的不适或晕厥。这种渐进的冷却过程对身体恢复至关重要,有助于避免赛后可能出现的心血管问题。
赛后恢复
马拉松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比赛结束后,应尽快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选择运动饮料或电解质补充液。
身体还需要能量来恢复,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香蕉、能量棒或瘦肉。
长时间的跑步会导致肌肉紧张和疲劳,进行轻柔的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少肌肉酸痛。
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而热敷有助于放松肌肉和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交替使用冷敷和热敷来缓解肌肉疼痛。
马拉松后,要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