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帕”!多名医学专家齐聚松山湖,共议帕金森病防和治
东莞+ 2024-12-13 18:45:08

近日,多名帕金森病领域的医学专家齐聚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共同开展东莞帕金森病早期识别与综合防治项目,就帕金森病的最新研究热点和诊疗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该项目是2024年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活动,由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举办。

一分钟自测帕金森

“我以为是压力大睡不着,睡梦中还会喊叫和拳打脚踢,到医院却被诊断为帕金森病。”48岁的市民赵先生的案例非常典型。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威胁中老年人的第三大“生命杀手”。其早期症状,如睡眠障碍,嗅觉障碍、流涎、行动迟缓、肢体僵硬等,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自然衰老的必然现象,从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自测是否可能患有帕金森病,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提供了一个一分钟自测帕金森的方法:

1.手指敲击:大拇指和食指开合拍打10次;

2.手掌运动:手掌张开握紧10次;

3.脚趾敲击:脚跟不离地,脚掌拍地10次;

4.足部拍打:脚抬高跺地10次。

如果在做以上动作时,速度越来越慢,幅度越来越小,甚至动作迟疑、停顿,建议请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内科挂号就诊,由临床医生进一步评估。

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首席专家谭琦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尤为重要。她呼吁市民朋友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专家答疑四大常见困扰

“我感觉症状还不严重,不想吃药,我就是没有休息好。”对此,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胡宗继答复,医学上提倡早诊断、早治疗,帕金森病早期及时开始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

除了吃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陈曦指出,目前可以通过神经调控技术或者虚拟现实技术、Lokomat机器人步态训练等改善运动、言语和情绪障碍。居家时也可通过数字化管理与自己的医生联系,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李华敏说,药物服用的剂量与时间就是一门学问,例如蛋白质食物对左旋多巴吸收及通过血脑屏障的影响,故需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另外还需要预防患者跌倒、误食、误伤他人等,家人的帮助与陪伴很重要。

“我不知是否是帕金森病,做什么检查可以确认我是否患病呢?”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超声科医生吴丽表示,该院开展的经颅黑质超声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联合嗅觉检查或血清学标志物等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技术除了检查,还可用于治疗,超声可开放血脑屏障,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疗效,“磁波刀”等新技术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灿指出,虽然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但当前已有相关规范化诊断标准,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检查检验结果,可以确认是否患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陈玲介绍,当前建立的帕金森病三级全程化管理模式,可实现“双向转诊”“三级中心联动”“初级中心与家庭联动”的模式,缓解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的困境。

有患者提出,听说得了帕金森会影响吞咽功能,是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了?东莞东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孙凌瑜解答说,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但我们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代偿等策略来提高进食安全,还可以通过以辣椒素为刺激工具的感觉运动气道保护训练改善吞咽障碍,还有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呼气肌力量训练(EMST)、励-协夫曼嗓音治疗(LVST)训练、生物反馈疗法、肉毒毒素注射等方式可改善吞咽障碍。

文字:张喜林 图片:张喜林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