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改革潮涌,东莞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海涛波澜壮阔,激荡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以下简称“机电学校”)这朵勇立潮头的浪花。2024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东莞机电学校也迎来了而立之年。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开拓创新,三十年青春激昂与奋发进取,三十年与东莞并肩同行!12月7日,东莞机电学校高朋满座,全校师生,历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齐聚一堂,共同为她三秩芳华献上最深情的礼赞。

因城而生,为城育人,与城同兴
从昔日的 “世界工厂”到如今的“科技创新之都”,东莞这座城市以制造业当家和立市。乘着改革发展的春风,1994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东莞机电学校应运而生,并将自身发展融进城市发展中,始终与东莞发展并肩而行。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是国家级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由长安镇直属中学升格为东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12年,学校更名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山脚下,背靠青山,面朝珠江入海口,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占地面积56765平方米,建筑面积56656.6平方米,教学班50多个,师生员工近3300人。学校目前有省中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1人,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市优秀教师5人。

自建校以来,东莞机电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东莞乃至大湾区建设为宗旨,以培养广东、东莞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特色,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努力创建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等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建设大湾区的重大战略,促进东莞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制造业当家和立市。
三十而立致芳华 凝心聚力向未来!迎来而立之年的东莞机电学校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继续迎着新时代发展的旗帜,面向未来,与东莞这座城市并肩奋进!
聚焦产业发展,布局专业群建设
自建校以来,东莞机电学校定位清晰,积极主动担当,顺应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时俱进,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依托专业建设。一方面,东莞机电学校依托东莞“国际制造业名城”的经济背景,打造了模具制造技术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两大高水平专业群,开设了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商务英语、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影像技术、运动训练(武术及高尔夫球方向)等11个专业。
与此同时,学校以东莞市长安产业特色为依据,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学校特色专业,以专业特色支撑产业特色发展。目前,学校有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2个。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学校邀请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借助企业市场眼光,密切捕捉产业人才需求新动态、新趋势,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都精准对接东莞产业需求。
聚焦行业要求,培育“五金”人才
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依托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突破,教育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水平。

为能给东莞产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以德育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技能培养为抓手,致力于两个“新五金”建设,将自身打造成拥有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五金”职教名校,将学生培养成拥有金的人格、金的技能、金的体魄、金的审美、金的匠心的“五金”优质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德技双高”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凝练出“金•匠”文化特色,将匠心精神作为学校精神,确立了“敬业乐群、手脑并用、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的校训、“至诚至雅,至善至正”的校风、“乐教爱生,精益求精”的教风和“自信豁达,勤学苦练”的学风,形成了广场文化、展览文化、楼宇文化、道路文化、阅读文化、校企合作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

学生德育方面,学校先后经历了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从“准军事化德育管理”到“牵手德育”,从“育品德育”到“金匠德育”,逐步形成了“一主线三牵手五育品,锻造机电金匠”的中职“三全育人”模式,即:以“学生成长十字箴言”为主线,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通过牵手教育——牵教师之手、牵家长之手、牵企业之手,实现全员育人;通过育品教育——思政端品、文化润品、体育强品、艺术美品、劳技乐品,实现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进而培养具有“金的人格”和“匠心精神”的机电“金匠”。
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以及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学校认准“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源头,它们的用人标准也被全行业广泛认可”这一行业现实,始终坚持联合企业,探索创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把产业的技能需求清单转为教育供给清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岗位需要什么能力就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赋能学生高水平适应行业产业的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与东莞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产教融,城市兴。肩负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东莞机电学校,始终以实干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以深化产教融合抓手,快速提高教学育人水平,积极主动推进学校发展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学校秉承“面向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学方向,坚持 “校企精准合作、精准育人”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岗位学制”“企业联合培养基地”“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模式,发起组建的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在2021年、2023年获评为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和广东省首批示范职教集团。
2014年和2018年,学校申报的产教融合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下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施“企业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和《依托职教集团打造产教研深度融合模具制造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学校申报的产教融合案例《以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为引领,服务东莞长安模具重镇发展》获得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优秀案例二等奖。

近年来,学校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市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开展中高企共育精密模具现场工程师项目,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中高企共育先进制造现场工程师项目。
学校还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模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东莞市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日信高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实践中心,与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牵头成立高档数控机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同时成为全国“丝路电商”与数字贸易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此外,按照“镇村所需、院校所能”的原则,学校与东莞理工学院携手,联合长安镇人民政府、长安镇新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建“社区学院”,共同打造综合性教育服务平台助力建设典型社区,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展望未来,续写职教瑰丽篇章
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先后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广东省首批全省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广东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建设单位、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委会理事单位、东莞市莞邑校园优秀阅读空间建设单位、东莞市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单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重内涵发展,塑专业品质,打造学习型校园,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跻身全国1000所双优中职学校而不懈奋斗,书写人人皆可成才、行行皆可出彩的职教瑰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