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智能机器人将如何影响人类生活?北大博士携情感智能机器人做客大湾区大学
东莞+ 2024-12-04 20:08:07

情感智能机器人能给人类带来什么?未来将如何影响人类生活?近日,北京大学博士、计算机学院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王韬携带情感智能机器人来大湾区大学做客,并带来一场《情感智能机器人研究探索:情感识别技术与情知模型》的学术报告,十分精彩。

王韬在报告中分享了北京大学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在情感识别与认知技术、情感与认知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带来了他亲自参与设计和制作的情感智能机器人。

据王韬介绍,这款机器人集成了先进的情感识别技术和情感与认知模型,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和谐的情感互动,展示了情感智能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王韬还强调了情感智能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展示了其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载体,而情感智能机器人又有别于往常认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该类机器人具有认知与情感交互能力,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感受和表达带有情感的行为。不仅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有趣的学习体验,为医疗患者提供更加贴心护理服务,还能为娱乐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这些应用前景不仅体现了情感智能机器人的巨大商业价值,更彰显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本次学术讲座是大湾区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组织的一次生动的学术研讨活动。通过王韬的学术报告、观看机器人的演示,与会师生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感识别与反应能力方面的前沿水平,了解了情感机器人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知多D

王韬,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北大-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情感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曾任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机器人系统、情感与认知计算、人-机器人交互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横向项目数十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4项省部级奖励。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获最佳论文奖。主编的教材《具身智能机器人:原理与实践》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开设“智能机器人系统导论”等课程。

曾研发国际领先的高性能可编程无线网络平台,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等院校使用。所提出的情感与认知模型及算法,具有表情识别、注意分析、生理指标检测、信息理解、性格分析等能力,已被产业头部机构应用,并影响多家科研单位及企业;所研发的情感机器人,能够完成情感交流、琴棋书画、迎宾导览等任务,多次代表北京大学参展。

文字:覃凤春 图片:覃凤春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