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东莞记忆②|百年商号重现光辉,古街往昔繁华再现
东莞+ 2024-12-04 19:30:48

“真的没有想到,在我们都90多岁了的今天,能亲眼见到由祖父李合安(1865—1938,东莞龙泉三甲人)100多年前创办的商号——‘天成纱罗绸缎’。这个百年商号的传奇故事,以前更多的只是在家族父辈口中的代代相传中听说。如今它重见天日,更好地见证我们家族(县后李)五代人的纱绸情缘。”11月28日,见到东莞记忆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一行到来时,包括91岁的李金锡在内的多位李氏家族长者们发自内心地感慨。

记者采访时获悉,在东莞记忆首开区一期即将开放的中兴路骑楼街,类似这样的老商号在修缮过程中被发掘出来10余个,包括“天盛金铺”“悦华糖果”“祥发海味”“人安药房”等。这些老商号的重见天日,让人们对这些老商号的历史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勾起了无数老莞人心中的那份珍贵记忆。不仅如此,东莞记忆项目部将对这些老商号进行挖掘活化,使之成为东莞人寻找乡愁、体验新的美好生活的一个交集点。

12月12日,这条古街正式开放。相信,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老莞人,他们将带着内心的那份期盼,那份等待,那份激动,走进老街,走进昔日繁华的古街,找回自己那段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

“当旧的重新鲜活,当新的不忘记传承!古街的繁华它从未离开。”

百年商号重见天日

让商号创建者的后代无比感激

11月27日,走进东莞记忆首开区中兴路街区,走在用老麻石、小料石铺装的道路上,望着两旁修缮一新的骑楼,56岁的李治鸿(李合安的曾孙)的脚步越发急促,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旧时莞城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但是,此时此刻,他的眼睛却一直在寻觅,期盼可以早一点见到那块他们寻找多年的百年老商号,百年老招牌。

“看到了,‘天成纱罗绸缎’……”见到这6个字,见到这块被岁月浸润的店铺招牌时,李治鸿难掩心中的兴奋。“就是这里!父亲和家族长辈们,他们一直叨叨念念的店招原来就藏在这里了。”说着说着,李治鸿眼角禁不住有些湿润了起来。

“在此之前,包括父亲李金锡在内的家族长辈们都知道,曾祖父李合安在这条街开了一间店铺。店铺的招牌为‘天成纱罗绸缎’。该商号曾是东莞颇有名气的一个文房商号。后因种种原因,这个商号被淹没在砂灰里。家族长辈多年寻找,却一直未果。”

“在没见到‘天成纱罗绸缎’这6个字前,我们真的无法确认,中兴路骑楼街17号,这间骑楼就是祖父李合安创下商号的地方。”李治鸿感慨地说。

李治鸿告诉记者,11月27日,有位亲戚看到媒体的报道,获悉东莞记忆首开区即将对外开放,便来到东莞记忆首开区中兴路骑楼街探访。当这位亲戚看见“天成纱罗绸缎”这块店铺招牌后,便致电他们。获悉后,刚开始,他们有些不信。为此,他们几经周折,联系上了东莞记忆项目部。原本他们以为“天成纱罗绸缎”是东莞记忆项目部根据这栋历史建筑的资料“还原”出来的。但是,当他们获悉,这块老商号原本是埋藏在砂石灰里,是修缮的工程人员一点一点精心“挖掘”出来的,且如今看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古店招牌时,包括他在内的家人内心都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他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据负责此次修缮工程的技术人员李刚介绍,“天成纱罗绸缎”所在的骑楼是一栋中西结合的历史建筑。修缮前,建筑的外立面经过粉刷,且风化破损严重,也不知商号存在。历史建筑修葺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外观的历史价值,西方建筑美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最小干预。作为修缮的工程人员,根据这些原则,修缮至招牌位置时,他们都非常小心。根据经验,他们先从招牌的一个角落,清洗出了一小块水砂石,至建筑墙砖的表面层。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水砂石下有招牌的痕迹。因此,他们越发重视,经过精细的施工,最终将“天成纱罗绸缎”这块百年店铺招牌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块6个字的招牌,他们花费近20个工时才清理出来。”李刚说,真的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看到这幅极具历史意义的招牌呈现在眼前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均无比欣慰。”李刚说,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如今有了不小的收获。更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是,因为“天成纱罗绸缎”的呈现,也让这个百年商号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百年商号印证古街昔日繁华

见证五代人的纱绸情缘

为了更深入了解“天成纱罗绸缎”这个百年商号背后的故事。11月28日,东莞记忆项目相关负责人一行,专程前往李治鸿的家,拜会了包括李治鸿伯父李玉棠、李治鸿父亲李金锡等家族长者。从这些老人的记忆里记录下这个百年商号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玉棠、李金锡兄弟俩,均已年过九旬,但是他们身体健硕,思维清晰。提到“天成纱罗绸缎”这个百年商号时,两位老人激动不已。“在我们小时候,父亲经常在我们面前讲起‘天成’的历史往事。”

随后,这对兄弟将“天成纱罗绸缎”这个百年商号的故事娓娓道来。

据李金锡回忆,“天成纱罗绸缎”是由其祖父李合安创办,具体创办时间不详,但至今已超百年历史。父亲李松光在讲“天成”的历史往事时提到,1914年之后,祖父李合安在东莞经营文房布匹生意,取名“天成纱罗绸缎”。父亲李松光12岁便被祖父安排进“天成纱罗绸缎”商铺做事。当时,商铺所在的中兴路尾有一个很大的码头(省港码头),这里是整个东莞的货物枢纽。东莞水乡的货物都会经此码头,由轮船送往省城。省城的货物也经此码头输送到东莞各地。与码头相接的是珊洲河。珊洲河的后街便是中兴路。因此当时中兴路特别繁华,这里也是当时东莞最大的商业街。街上各行各业的商品都有出售,米、木、海产、副食品等日杂用品。每天,古街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不已。

在李金锡的印象里,父亲李松光经常提到祖父经营的“天成纱罗绸缎”店铺生意红火,月盈利超3万银圆,而当时,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仅8—10银圆。正因为如此,祖父在1925年—1926年,又在东莞石龙开了一家分店,取名华龙商号。

之后,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全家逃难至香港。在外曾祖父何敬深的带领下,在香港开了店,取名“香港天福”。

“对纱绸行业,我们家族感情很深。”李金锡说,从祖父李合安创办天成商号开始,至今连续5代20多个人都在从事这一行业。且子孙后代创办的店名、企业均以“天字号”命名,如“香港天福”“莞城天伦”“东莞天鸿”等等。如今,他儿子开办的东莞天鸿纺织品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历史记载,中兴路珊洲河片区依托水运优势,自明代教场墟发展成商铺密集的小型街区,清中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城外十二坊”,河岸商埠密集,是当时莞城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这次活化改造是对“城外十二坊”商贸繁荣生生不息的纪念。

深入挖掘并活化老商号

使之成为东莞人寻找乡愁体验美好生活的交集点

据东莞记忆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记忆首开区以“重塑千年古城生命力,打造多元共生的活力引擎、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街区典范”为总定位,采用“微改造”的更新方式,以“显露历史、修旧如故、传承文化、注入活力、多元共生”为理念进行打造。其中,对古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显露历史,修旧如故’,这是我们在修缮过程中一直严格遵循的理念。”负责此次修缮工程的技术人员李刚说,正因为如此,这次修缮的过程中,他们从15栋修缮的历史建筑中,成功保护性挖掘出了10个老商号,包括有“天成纱罗绸缎”“天盛金铺”“天宝银号”“悦华糖果”“祥发海味”“人安药房”等等。这些老商号多数都被掩埋在了砂石灰里,经过工程人员仔细发掘,精细施工,将它们完好地保护下来,让它们得以完整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些老商号的重见天日,让人们对它们的历史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也必将勾起无数老莞人心中的那份珍贵记忆。”东莞记忆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它们也更好地印证了莞城骑楼街旧时多彩繁华的商业景象,构成了莞城完整的生命历史,并让人感受到一间间老字号承载着的老莞人对往事的记忆。今后,相信广大市民和游客,只要走进这条古街,只要看到这些老店招、老商号时,都会被它们深深吸引。

正因为如此,自东莞记忆项目启动后,项目组便一直在开展东莞记忆·历史建筑故事征集活动,真诚欢迎广大市民将您知晓或了解的建筑/街区故事(包括但不限于街区商贸盛况、名人轶事、历史商号、店铺历史等)与东莞记忆项目组一起分享。再现这条古街昔日的繁华。这条古街的繁华,不仅是过去的,现在的,也将是未来的。它必将让市民和游客,从这些老商号中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这条古街繁华历史的记载,了解到更多有关东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故事。

该负责人举例说,中兴路29号的历史建筑,该建筑是一栋非常典型的民国时期的骑楼。骑楼底部为商铺,二三层楼身立面设立弧形出挑阳台,由琉璃宝瓶栏杆围筑,女儿墙正面内凹,以镂空栏杆围筑,居中立水泥石板,原为楼房匾额。天台上有一座凉亭,六角攒尖葫芦顶,绿琉璃瓦面,檐下由六根水泥柱支撑。该建筑整体布局基本完整,中西合璧风格,具有西式山花、栏杆、水刷石等价值要素,装饰精美。为了更好地活化利用起这栋古历史建筑,“悦华糖果铺”今后将会做成一个东莞特色的在地文化和艺术对话的公共空间。到时,整个片区,不仅有古街区,还有公共的美术馆,其他的艺术机构以及艺术文化消费的音乐吧。让这里真正成为东莞人寻找乡愁,又体验新的美好生活的一个交集点。

▲中兴路17号(修缮前)

东莞记忆项目组再次发出盛情邀约,欢迎广大市民将知晓或了解的建筑/街区故事一起来分享。

文字:记者 叶可欣 通讯员 莞宣 图片: 通讯员 莞宣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