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0.98%、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99.98%、帮助产废企业增收1亿元、三年减少的一般工业固废超过10000吨……近日,在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东莞构建的工业固废“三全”治理模式,以扎实的成效,从全省上百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斩获发展提质类项目“二等奖”。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工业产废大市,全市现有近7万家产废企业,工业固废年产生量超过800万吨。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以创建“无废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治污攻坚”行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抓好工业固废源头产生、中间流转、末端处置等三个环节,在省内率先构建“产废企业全量纳管、固废流转全程智控、处废能力全链提升”的工业固废“三全”治理模式,以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产废企业全量纳管
抓固废产生的源头,把产废企业纳入监管体系,切中工业固废治理关键要害。
东莞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工业固废产生大市,目前东莞有近7万家产废企业,约占全省的40%。2023年工业固废产生量超过820万吨,且存在点多面广、收集处置薄弱等瓶颈问题,若直接填埋处理,每年将耗用相当于1900个足球场大小的土地资源。当前,东莞土地开发强度接近50%,远远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工业固废减量化使用、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尤其重要。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高站位统筹,持续完善工业固废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创建国家“无废城市”为契机,依托市镇两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将工业固废治理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赢”的工作格局。
结合产废现状,东莞在全省率先实施产废企业全量纳管。创新开发产废企业申报登记排查小程序,依托第二次污染普查、企业工商登记、排污登记、环评审批等基础信息,开展数据核查比对,建立全市产废企业清单,推动产废企业如实申报登记,对全市7万家产废企业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省内率先做到产废企业全量纳入管理平台。
其中,在全省首创一般工业固废规范化环境管理检查评估机制,设定12个检查评估指标,促进产废企业“六建立六落实”,推动产废企业落实固体废物管理责任、从源头控制资源和能源消耗,削减固废产生量。
此外,在省内率先实施工业固废专项清洁生产简易流程审核,审核时间由12个月压减至6个月,有效推动中小企业充分挖掘清洁生产潜力,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年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730家、一般工业固废减少了10000多吨,切实从源头削减工业固废的数量。
固废流转全程智控
管好固体废物出入每一个环节,对流转全过程实施智能管控,堵住了中间的“跑冒滴漏”。
东莞在省内率先建成并启用市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综合管理平台,结合视频监控、在线称重、在线液位计流量计、二维码电子标签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对产废企业的固废做到出入库影像记录、实时采集重量数据,精准识别固废出入库异常、超期贮存、逾期申报等情况。
打开这个平台,产废企业的相关数据一目了然,废物的类别、数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论是监管平台,还是产废企业,都有规范的台账。
同时,东莞还创新设置异常预警触发和任务派发功能,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消息即时提醒企业负责人和监管人员,以“全程追溯+智慧预警”掌上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工业固废全程智控。
据介绍,平台运行以来,已有2.9万多家企业使用平台,出入库的固体废物超过120万吨,运行电子转移联单4.4万条,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建立规范化评估电子档案1.9万份。
东莞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东莞工作站的作用,引入相关行业专家,为全市工业固废治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通过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创新研发冶炼残余物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实现稀贵金属综合回收率超过98%、铝灰渣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均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2023年,东莞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0.98%、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99.98%,提前完成2025年的省定目标。
处废能力全链提升
聚集终端,打通固废处置渠道,降低处置成本,推动处废能力全链提升。
目前,东莞市供销联合社打造了市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市工业固废网上交易平台等两大平台,以网络竞价为基础,打通产废、利用、处置单位信息壁垒,更好拓宽产废企业工业固废处理渠道。
东莞建成门类齐全、产能充足的固废处置体系,其中,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理危险废物38大类共33.46万吨/年;建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可满足全市飞灰处置需求;建设铝灰渣资源化利用项目,铝灰渣利用处置能力实现从“零处理”到“全处理”的突破。
目前,东莞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焚烧处置能力达79.49万吨/年、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达171万吨/年、危险废物经营规模达126.81万吨/年,比2021年分别增加290%、55.5%、28.8%,满足全市工业固废处置需求。
此外,东莞还扭转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不足问题,促进产废企业“卖不出”变成经营企业“抢着收”,推动各类危险废物处置价格普遍下降。其中,铝灰渣处置价格下降90%,部分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处置价格下降80%,废酸碱处置价格下降70%,全市产废企业每年可节省处置费用14.6亿元。
产废企业处置费用降低,废料交易收入增加。借助两大交易平台,产废企业与处置机构无缝对接,实现交易透明规范、助力企业减负增收。2023年,全市废物交易量14万吨、交易金额6.5亿元,相较于传统交易模式,为产废企业增收1亿元。
“无废城市”是东莞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巩固工业固废治理成果,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推动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