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篇 |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申丽:在东莞,获得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东莞+ 2024-11-25 14:56:26

【编者按】

东莞,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热浪翻滚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在时代的洪流中从未停下脚步,而一股新的浪潮,正从教育,向着城市的每一处角落扩散。

从清末诞生的东莞中学、莞城中心小学等百年名校,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再到1992年自办建成第一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紧随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的步伐,一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风采,展望即将亮相的大湾区大学,时间为笔,记录着城市的发展,演绎着东莞教育每一个高光时刻的荣耀。

教育有希望,城市有未来。可以预见,未来,教育将与东莞这座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共进,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东莞日报》推出“智汇东莞·筑梦湾区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不断擦亮东莞教育品牌,以高质量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能。敬请垂注!

2021年底,东莞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号角。

号角声声,穿山透海,也传到了申丽耳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2022年9月,申丽毅然携团队从暨南大学来到广东医科大学。仅仅两年多时间,申丽团队就取得了多项重磅成果:

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从红海红树林特境植物与真菌中挖掘抗肿瘤代谢产物”项目,并于2024年初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直接经费198万元;

对印度、泰国木果楝属红树植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发现活性新萜类几十个,首次发现柠檬苦素的光诱导骨架重构及1,4-酰基迁移光反应,提出天然产物的光生物合成新概念,结果发表与Science旗下综合性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荣获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等称号;

获批东莞市海洋创新药物与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

▲申丽

目前,申丽是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莞市海洋创新药物与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个人到学校再到城市,东莞值得

申丽是山东人,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其间参与了绿色化学农药创制方面研究。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师从钱旭红院士,研究方向为绿色化学及氟化学,设计并实现了多个系列的新型多组分反应,合成氮杂环及其含氟衍生物,其间以第一作者在Green Chemistr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参与发表的SCI论文10篇。

博士毕业后,申丽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药学院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具有抗感染及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小分子的结构修饰,设计及合成。其间以第一作者在Green Chemistr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并获得北美植物化学会Travel Award等。

回国后,2013年1月起加入暨南大学药学院,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正式进入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海洋植物来源复杂天然产物的发现及功能研究。

“从广州来到东莞,有我个人方面的原因,当时我丈夫吴军教授有意向来广东医科大学。”申丽笑着回忆道。但更重要的是,东莞这座城市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广东医科大学提供的良好科研条件,让申丽感到十分满意。“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是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东莞非常重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有很多政策支持,目前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未来一定大有作为。广东医科大学作为东莞唯一一所医药相关的综合性大学,药学学科基础非常好,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实验室管道

来到广东医科大学,申丽获得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学校非常重视我们团队,在资源、财政、空间等各个方面给我们以最高配置,使得我们很快搭建起了以海洋药物为核心的特色创新平台,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目前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能很快地融入并扎根,当然离不开我们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和配合,我一直说,来广东医科大学感受到了更浓厚的‘人情味’。”

聚焦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前景广阔

在广东医科大学,申丽主要从事复杂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仿生合成与结构优化研究,聚焦红树植物柠檬苦素化合物和南海甲藻超级碳链化合物,旨在发现重要的药物先导结构。

据了解,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的“从红海红树林特境植物与真菌中挖掘抗肿瘤代谢产物”项目,由申丽团队与埃及米尼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申报。

“这是广东医科大学首次获批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申丽说,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高等院校在药学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创新合作共赢。“合作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深入挖掘红海沿岸典型红树林特境植物与真菌新资源,着重对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进行快速甄别、定向分离与高效鉴定,并阐明其靶标与作用机制,发现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先导物。”

癌症,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顽疾之一。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与死亡人数已居全球首位,是全球癌症高负担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大部分源自大自然的馈赠——天然产物。海洋天然产物由于其独特的产生环境和活性药效,成为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巨大宝库。红树林特境植物与真菌已成为当代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近年来申丽团队对海洋甲藻来源超级碳链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作用靶标的深入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功纯化培育高产高纯度藻红蛋白的南海隐藻资源,大大推动了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的开发。“高纯度藻红蛋白,可作为天然色素;因为它自带荧光,又可以作为检测试剂;它本身是蛋白,也可以做功能食品,如宠物饲料,还自带海洋风味。”

▲南海前沟藻

引进和培养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智”撑

作为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申丽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据悉,药学院已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列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并坚持党管人才,成立了院长、书记双组长制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引进工作专题会议;还出台了药学院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办法,推动人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快速成长,为学院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学院的另外一个核心任务,就是想升药学博士点。因此,就完全按照药学博士点的学科方向来设置科研团队,聚焦药学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人才、重点团队来引进人才。”申丽表示,目前药学院已经把人才引进的工作任务细化到系。

据介绍,近5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引进博士超30名,目前专职教师博士率高达85%。

在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药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布《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学习共同体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教师引领计划,聘任专任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开展求新大讲堂,加强对本科生的思想引领和学业进步指导;实施本科生科研素养提质行动,逐步实现本科导师制全覆盖;开展朋辈帮扶计划,发挥朋辈导师的作用,开展助理班主任工作,设立学霸课堂、学霸笔记,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加强校企联合,以书院、产业学院建设为支撑、开展行业导师面对面工作;实施师友领航计划及导师

赋能计划进行生涯规划赋能、心理支持赋能等,全面建设药学院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让企业提前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比如,企业可以在实习期就选择学生,提前按照企业的需求和方向进行培养。总而言之,立德树人培养学生,都是为了社会去培养的。”申丽说道。

在申丽看来,大学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紧密的依存关系。城市为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学提供土地、经费、产业和人口基础等生存环境;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推动城市思想创新和社会变革,促进城市和谐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和未来,需要大学的参与;而大学的未来,也需要城市的支持。大学要面向城市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好人才培养、科研转化、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的功能,实施好校地协同互动,推动战略目标实现。我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文字:记者 冯文彦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