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怎一个美字了得!实验国乐剧《可园可源》首演圆满成功
东莞+ 2024-11-09 18:38:42

备受关注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拉开大幕,374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企业、机构齐齐“上新”,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东道主,东莞更是用一部全新打造、匠心呈现岭南美学的原创力作——实验国乐剧《可园可源》,完美诠释本届湾区文采会的主题“最岭南,更潮流”,也让既传统又现代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有力擦亮“潮流东莞”城市名片。

虽有着较强的实验性质,但《可园可源》这部由东莞市文化馆出品的国乐剧不止于实验,更多的是守正创新,是岭南美学意境的潮流表达,是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

“《可园可源》在保留岭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舞美设计,力求为观众带来一场新颖且富有感染力的视听盛宴,相信观众能够感受到主创团队的用心用情,从中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可园可源》出品人、总策划黄晓丽说。

首演过后,广泛的共鸣,如潮的好评,充分说明:《可园可源》所呈现的岭南文化之美,观众Get到了!

从可园出发

让观众领略岭南文化何以引领潮流

为什么聚焦东莞可园,从可园出发?答案就藏在东莞可园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中。

东莞可园,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是岭南园林之珍品。并称“二居”的岭南画家居巢、居廉,曾受可园主人张敬修之邀,客居可园写生作画十年,在传统水墨画基础上,创新运用“撞水撞粉”技法描绘岭南风物,深刻影响了弟子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名家创立了岭南画派,从而奠定了东莞可园“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的历史地位。张敬修与“二居”的深情厚谊,成为一段艺坛佳话。

“东莞可园承载的不仅仅是岭南画派的根源,更是东莞人崇文尚艺的人文精神。”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希望通过《可园可源》,引导观众更深入地探寻岭南画派的发展脉络,看到东莞尊重文艺人才、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传承。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在湾区文采会这一融湾共生的大平台上,隆重推出实验国乐剧《可园可源》,别具深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岭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历史基础,是推进人文湾区建设的共同底色。东莞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积极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东莞赓续岭南文脉、共筑人文湾区的文化担当。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潮流东莞”城市名片,潮流文旅体活动如火如荼,频频出圈。“最传统”与“最潮流”的融合碰撞,在东莞滋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以实验国乐剧《可园可源》探索岭南文化的全新表达,正是这一文化生态的直接体现,让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领略岭南文化何以历久弥新、引领潮流。

创新表达

主打的就是一个字——美

岭南名园、艺坛佳话,如何以符合当下受众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的表达方式呈现?《可园可源》主打的就是一个字——美。

这部作品以东莞民族乐团、东莞舞蹈团两个非职业的专业团队为班底,联合东莞市商业学校、东莞市舞蹈家协会青年舞蹈分会骨干,历时8个多月倾力打造。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不仅多次前往可园、岭南画派纪念馆、十香园等地采风,还深入了解相关历史、文物、音乐、舞蹈等,可谓精益求精。

音乐总监、作曲陈若平几易其稿,反复修改锤炼,确保《可园可源》的每一段音乐有来历、有创意。“这部作品,是带着一部分80、90后对广东音乐的理解去呈现的。”陈若平表示,《可园可源》在编曲上,加入了很多属于80后的审美,有如电影配乐般的宏大,也有极简的乐器对话,还有保留原汁原味的经典,充分诠释开放、创新、包容的岭南文化精神,“在这次《可园可源》的舞台上,我们不会去对广东音乐下一个定义,只是带着我们对广东音乐的理解,做了一次新的尝试,给广东音乐的传播提供多一种可能。”

《可园可源》总导演林芷羽,是一位90后新锐导演,全亚洲独立电影节最佳实验影片获得者。“《可园可源》是一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音乐、绘画和舞蹈相结合的原创作品。以诗意的手法,织就一幅幅真实与梦幻交织的画卷。”她说,《可园可源》的舞美提取了可园和十香园的建筑元素,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岭南园林的“疏朗通透、兼蓄秀茂”,经过不断设计和调整,团队最终打造出以圆心为核心、层层展开的四层圆形舞台空间,巧妙地运用了舞台旋转机械装置来呈现剧情的跌宕起伏,灵活切换出各具特色的场景与空间,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幽邃深远的视觉效果。“在灯光与画面的加成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舞台增添了一份诗意。它们与舞台融为一体,让每一幕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观众眼前。”

“如何把古筝演奏融入剧情和画面需要,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艺术碰撞。”东莞青年古筝演奏家叶美英说,紧张的排练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很享受这次全新的尝试。

反响热烈

观众:有一种感动,只在文化馆发生

“用心创意,精心制作,期待惊艳亮相”“美的盛宴,期待”“期待11月8日首演”“搬好小板凳期待着”……实验国乐剧《可园可源》定妆照、首演预告、宣传片陆续发布后,直接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文化莞家”平台放出的两场演出合计1200张入场券不到一个小时即被抢光。为了满足观众的观演需求,原本计划在2024湾区文采会演出3场的《可园可源》,特意加演一场,连演四场。

11月8日上午,2024湾区文采会开幕式后,《可园可源》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美妙动听的国乐演奏,梦幻般的舞美设计,细腻无瑕的精致妆容,以及绚烂夺目的灯光效果,共同呈现出一场令人陶醉的岭南美学视听盛宴,收获观众阵阵掌声。

“太有岭南风情了”“舞台好漂亮”“中式的意境审美”“特别有岭南特色”……首演结束后,观众好评如潮。

“就目前而言,《可园可源》可以说是本土题材创新表达的天花板。”本土文化主理人林先生看完后很是惊喜,直言舞美、视效、乐曲、表演水准极高,“真的是有一种感动,只在文化馆发生。”

观众张女士则对《可园可源》舞蹈演员的出色发挥印象深刻,“演员深厚的舞蹈功底和饱满的情绪,让角色更加立体和生动,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值得点赞!”

“来自观众的热情和认可,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决心和信心。”东莞民族乐团团长陈婷表示,作为主演团队参与《可园可源》,不仅是对乐团艺术水平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乐团多年来坚持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肯定。《可园可源》也是东莞市文化馆作为岭南地区唯一的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所进行的一次创新探索。

艺无止境,每一件舞台精品都是“磨”出来的,背后都凝聚着创作者、表演者的智慧与心血。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首演的成功,热烈的反响,让《可园可源》的主创及演职人员备受鼓舞,接下来会继续用心打磨作品,推出2.0、3.0版本的《可园可源》,努力将这部作品推向更大的舞台,争取将其打造成传统和潮流融合的新IP。

文字:赵水平 图片:郑家雄 东莞市文化馆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