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优势明显;东莞是全球知名制造业城市,也是全国外向依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何促进莞港两地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推动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是东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课题。
日前,市政协十四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召开,围绕“深化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议政。参会的政协常委、委员与市有关部门共话莞港两地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之道。
寻根问源求良方
先进制造要跃上新台阶,生产性服务业是强引擎。去年底,《东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全面助推生产性服务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今年初,东莞出台《关于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新”十条具体举措,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方向,东莞市政协把“深化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列为2024年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调研协商课题。
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联合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深圳前海和香港实地调研,前往凤岗等5个镇集中走访89家与香港有业务联系的企业,组织17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200多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会同市有关职能部门反复沟通、研究,形成了一份成果颇丰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莞港两地在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方面呈现“点上有突破,局部有进展”局面,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如,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打造香港与国内城市在现代物流领域合作的新模式,2024年1-9月进出口货值超100亿元人民币,成本降低30%。
“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问题。”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还存在各级重视程度不一致,“两重两轻”;产业研究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产业信息不畅通,“三个不清晰”等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莞地处广州、深圳之间,目前两市各自以南沙和前海为载体,围绕与香港服务业开展合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参照深圳前海设立前海香港商会做法,设立东莞香港商会”“对标深圳简化进出口贸易流程做法,加强海关与商检部门协调联动”……比较分析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与香港开展服务业合作情况后,调研组指出,广深两市在推进与香港生产性服务合作中有关政策创新、服务便利化改革、聘(邀)请港人团队参与等探索,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同时,调研组也认为,在对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中,东莞既没有广深两市特殊的政策优势(如自贸区),在经济能级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东莞不能照搬广深的做法,搞同质化竞争;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合作模式,制定工作措施。
立足东莞实际,针对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存在问题,市政协调研组开出“药方”——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工作力量;强化机制建设,完善工作架构;依托城市禀赋,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产业特点,推动产业集聚;强化政策支撑,提高服务效率。
同心汇智助发展
专题议政常委会议程紧凑,气氛热烈。针对调研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市政协常委、委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借助东莞香港中心资源优势,遴选东莞现有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积极引入台港澳地区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元素,建设有针对性的特色园区,做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扩大园区影响力。”市政协常委黄慧红建议,借鉴莞台高新产业园区建设经验,创建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园区,同时加强医疗健康、文化创意、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合作。
在市政协常委吴国鹏看来,应着力完善商事行为监管,加强商事纠纷化解,进一步优化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环境。他还呼吁,强化港澳政务互联,推动跨境服务便利化;全面提升莞港共建空港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两地全面物流合作的新路径。
莞港合作源远流长,从“前店后厂”到“前研后产”“前智后造”,两地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光明。对此,来自香港的常委王赐豪、王子成、连汉森感触很深,并结合自身工作和履职经历,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应鼓励东莞企业与香港的高端服务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王赐豪建议,可在跨界合作、信息共享、政策支持、文化交流等方面着重推动莞港两地合作。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合作,也是深化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应当着力的方向。调研报告建议,办好港澳青年东莞行等活动,促进港澳青年交流。对此,王子成认为,应积极培养年轻人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推动两地合作的生力军,通过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了解莞港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与转型过程中,香港的高端服务业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法律和文化创意等领域。”连汉森说,东莞香港中心正是为了促进两地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合作而建设的项目。在未来的规划中,东莞香港中心将努力打造一个多功能的服务平台,推动两地企业在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互动与合作。
“与会委员踊跃发言,提出了一批有见地、有分量的意见建议。会后,我们将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席郑建民表示,莞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意义深远、前景广阔,需要两地各层面相向而行、合力推动。广大委员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信息优势和人脉优势,当好莞港合作桥梁纽带,为两地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有关企业深化对接合作积极牵线搭桥,助推更多生产性服务业的好项目、大企业落户东莞。
委员风采
何颖贤:
为莞澳交流合作建言发声
分享来东莞发展的经验和感受,讲好湾区故事,传播东莞好声音;组织创立澳门东莞青年会,推动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和企业家来到东莞扎根发展……在东莞这片投资兴业沃土上拼搏多年的市政协委员、汇迅集团董事总经理何颖贤不断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东莞故事”。
如何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何颖贤认为,关键在于“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把它们用在加强莞澳合作、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上面”。
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更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部署。对此,东莞该如何把握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在提案《关于集中我市澳门优质资源,加快对接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的建议》中,何颖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深入发掘、引进澳门优质资源,完善深化现有的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与澳门的合作机制。“这个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建议得到很不错的落实和反馈。”何颖贤说。
建言促发展,何颖贤在促进东莞和澳门密切交流联系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推动莞澳两地加强商贸、文化方面的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多澳门青年和企业家来到东莞寻找发展机遇,能够为此出自己的一份力,我认为这是最有获得感的事。”
“我觉得东莞的港澳青年人才聚集效应还可以更大一些。”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何颖贤在发言中表示,港澳人才在现代服务业、国际交流上具备比较强的专业优势,加上莞港澳同根同心,应该利用全面通关的便利优势,吸引更多的港澳人才来莞,不断发展壮大东莞国际化人才队伍,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服务。
在《关于更好地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投身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中,他呼吁,建立统一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招引政策和服务;引进培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产业、项目,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发挥港澳人才创新优势。
做“责任委员”不在嘴上,而在行动上。何颖贤牵头组织创立了澳门东莞青年会,促进莞籍澳门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他们在东莞、在大湾区寻发展、谋出路牵线搭桥。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作为大湾区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亲历者、奋斗者,何颖贤感受颇深。在一次参加政协活动时,他曾分享道:“利用好澳门的国际窗口,去发掘更多可以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服务的行业商机,将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智慧成果、年轻化的营销方式等融入制造业发展中,帮助东莞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东莞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何颖贤表示,将继续发挥好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向澳门推介东莞、向东莞展示澳门,同时将继续加大在莞投资力度,利用好澳门平台和国际资源,积极助力东莞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东莞更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