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今日(9月25日)在北京启动。
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等28部门主办,以“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为主题,旨在引导食品企业诚信自律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持续巩固反食品浪费成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推动树立文明理性消费观念。

宣传周期间,国家层面将举办宣传周主场活动、第十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2024餐饮消费创新发展推进会、第三届中国食育大会、中国食品消费者大会、大学生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食品安全走进百城万店”宣传等活动。
与此同时,东莞市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即将于近期举行,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精准宣传“面对面”、线上线下“实打实”,有针对性地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共同确立“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力守护好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传周都到了,赶紧来看看这些能让我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食品安全小知识吧!

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警惕误食毒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难以分辨有毒或无毒,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毒蘑菇中毒一般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因此,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小心变质湿米粉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在我国多次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天气,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米粉制品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和泡发的黑木耳、银耳,保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会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导致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米酵菌酸会引起严重食物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休克死亡!

三无食品不能买食品安全小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不购买三无食品。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用餐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少吃零食、油炸、烟熏食品。
6.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
3.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4.不随便吃野菜和野果。
5.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未煮沸的自来水。
6.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反对餐饮浪费
1.强化节约理念,落实主体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强化粮食节约理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加强合规经营,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贯穿到餐饮服务消费全过程。
2.完善管理措施,科学合理备餐
倡导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手段,结合自身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从采购到出餐的全链条反餐饮浪费制度,通过精准采购、科学存储、适度加工、合理备餐等措施,提升餐饮出品技艺和质量,避免采购、存储、备餐过程中产生食品浪费。
3.优化菜单公示,引导适量点餐
餐饮平台、餐饮服务提供者需在显著位置展示“光盘行动”“节约粮食”“请适量点餐,避免浪费”等消费提示;通过标注食品分量、展示菜品、建议消费人数等方式完善菜单信息,为消费者合理点餐提供更清晰的信息参考。培训从业人员熟练掌握菜单、菜品情况,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鼓励通过“光盘优惠”“光盘积分”等方式,引导更多的消费者践行制止餐饮浪费。
4.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消费需求
鼓励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点餐页面描述菜品口味、分量、价格等内容;鼓励网络餐饮外卖平台通过推广小份菜、半份菜、拼好饭等创新形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灵活简便、分量适宜、绿色健康、安全安心的餐饮消费选择;倡导自助餐提供者采取巡桌、点选等方式,及时调整菜品出餐量,并引导消费者少量多次拿取食物。
5.践行光盘行动,倡导理性消费
倡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外出就餐、网络订餐时宜根据个人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用餐人数、用餐需求等合理点餐、取餐,养成打包习惯。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弘扬勤俭节约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