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加工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加贸之都”。时至今日,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仍占全国的1/20、占全市外贸的1/3。
近年来,东莞外贸发展承压明显,加工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尤为突出。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升发展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9月14日,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2024年“莞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会前,市政协联合市委政研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以深化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剖析我市加工贸易主要发展特征、困难与挑战,立足东莞实际研究可行的升级发展路径模式并形成调研报告。会上,12家企业代表与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为推动我市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固优势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深入推进,加工贸易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演变,发展思路已经从追逐低成本转变为高增值,通过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如何立足东莞实际,占据高端制造有利位置,持续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报告建议,稳固高端制造和供应链配套优势,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强化协同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格局;全力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争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供应商;全力引入高质量外资,紧密链接全球先进产业和先进技术。
东莞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具备以过硬的技术实力稳固上游关键供应链位置的优势。“建议通过产业链的政策扶持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希望政府整合资源打造设备更新交易平台,帮助企业盘活闲置资源和降低设备购置成本。”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仇泽军呼吁,各镇街应大力培育特色优质龙头企业,通过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及招商政策来推动产业高效协同,进而提升各镇街的产业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传义建议,“在制定支持企业技改等政策的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生产装备上的升级换代,还应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开发、AI算力布局等的投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为推动总部经济,玖龙启动和实施了废纸原料贸易数据落户东莞项目。”玖龙纸业(东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革新说。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加快落实配套支持政策,以便更好地推动供应链总部建设。
人才是支撑加工贸易转型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会上,“人才”成为高频词,多位莞商代表就此提出建议。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王涛、东莞新技电子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周战、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中国区行政代表卢丽萍共同呼吁,增加学位供给,推动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难题,进一步营造爱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小华建议,在招工难、用工难、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情况下,政府应对制造型企业给予更大人力资源政策扶持,通过推动校企合作、偏远区域人力资源定向输出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补短板更好地“走出去”
自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东莞开始,加工贸易就成为东莞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东莞拥有一流制造能力,但大多是为全球全国知名品牌做代工,建立自有品牌的企业也普遍缺乏知名度,也未形成东莞区域性品牌影响力。调研报告认为,建设自主品牌和贸易渠道是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最大短板。对此,报告建议以电商为突破口提升莞货品牌力和渠道力。从用好品牌服务机构力量、坚持以质量树品牌、强化专业小镇品牌建设、营造东莞品牌宣传推广浓厚氛围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东莞区域品牌力。同时,谋划建设东莞优品线上线下展销中心,面向广大消费者和采购商,搭建东莞优质商品集中展示窗口和供销对接平台。
这个建议得到企业代表的一致认可。“跨境电商行业属于新兴行业,专业人才紧缺,亟需大力扶持。”尚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天乐建议,一是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二是支持跨境电商“品牌出海”,对贸易规模大、带动效应好的跨境电商提供“一对一”服务,支持跨境电商建设独立站、海外品牌运营中心,增强品牌培育能力。
此外,打造一站式涉企服务平台、搭建企业学习交流平台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少参会代表对此提出了务实建议。
广东鲲鹏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裴鹏举建议,政府各部门能打通数据壁垒,自行提取涉企数据,通过“企莞家”等平台提供一站式惠企政策服务。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耀斌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和渠道,让中小企业有机会到行业头部企业“取经学习”,帮助企业开阔视野、发挥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
在认真听取参会代表发言后,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市政府将逐一梳理研究,充分消化吸收。他要求,市有关部门要更加高效精准服务好企业,以“企莞家”作为线上统一平台,落实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树立用户思维,加强信用监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涉企服务平台,用心用力解决好企业的问题诉求。
“东莞的加工贸易前景广阔,也必将有更大作为。”市政协主席郑建民表示,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坚定不移拓市场、抓创新、促转型,心无旁骛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为推动我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委员风采
连汉森:做好莞港合作的桥梁纽带
塔吊转动,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在东莞CBD,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东莞香港中心正在拔地而起。
作为东莞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市政协常委、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于2012年加入政协大家庭后,对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他认为,积极融入内地是香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重大机遇,加强内外联系,促进莞港及大湾区的共同发展尤为重要。
总投资超30亿元的东莞香港中心正是这种思考的实践。“项目融合总部办公、顶级商业、公寓、住宅于一体,致力打造大湾区标志性城市综合体,预计2026年底竣工。”连汉森希望建成后的东莞香港中心能凝聚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35个分会以及2500家会员企业的力量,发挥莞港合作“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打造“香港服务+东莞制造”“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的最佳组合。
除了“东莞香港中心”,连汉森还抓住机遇,调动资源,充分利用“‘正!香港’嘉年华”平台,帮助大湾区港资企业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助力港资品牌主动抢占内销市场先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去年,“正!香港”2023首届莞港外贸名品嘉年华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办,吸引超28万人次到场,拉动企业及周边商圈销售额近2.2亿元,有效地推动莞港两地交流,促进港企内外贸一体化,擦亮了东莞“国际制造名城”名片。连汉森说,“今年将继续举办第二届‘正!香港’嘉年华活动,规模将扩大一倍。”
“在莞多年,我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东莞未来的投资环境与发展潜能充满信心。”连汉森说。这些年来,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致力于向海外宣传东莞,带动海外投资者到东莞创业,“希望以我对东莞的了解,宣传东莞魅力,讲好东莞故事,搭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担起作为来莞香港青年的‘向导’之职责。”
香港青年群体是连汉森重点关注的群体。“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增强年青一代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做好青年人心回归工作,才是对国家好、对香港好。”连汉森通过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平台,推动港资企业二代的传承发展,并充分发挥东莞香港中心作用,搭建莞港两地招才引智桥梁,拓展和深化两地交流合作。
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老委员”,从呼吁“在香港设立东莞投资服务点”到建议“推动莞港两地医疗服务合作”,从呼吁“吸引香港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转移到东莞”到建议“主动连接深圳, 推动山区片发展”,连汉森一直坚持通过提案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建言。2024年东莞两会上,他获评年度履职优秀委员。
今年,连汉森将继续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坚持在履职实践中做好莞港合作的桥梁纽带,持续讲好东莞故事,积极推动莞港在科技创新、金融、法律、教育、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深化合作,助推莞港两地共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