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生的遇见,是一份逐光而行的温暖。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教育改革的奋斗者,他们以躬耕教坛的精神,用知识点亮学生的未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最美清溪”公众号将推出庆祝教师节宣传特辑,陆续对一批优秀教师风采进行展示,记录他们执教的“最美”瞬间,向所有辛勤工作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是李冬蕾老师的教育信条。
从社会工作到教育学,李冬蕾凭借着对孩子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回顾从教之路,她庆幸自己选择了做教师,收获一路成长,尽观满园芬芳;更庆幸自己一直是教师,洒一路热血,育桃李满园。
以爱为桥 唤醒心灵
拥有四年教龄的李冬蕾,是清溪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9月6日下午,她正在为学生们讲解宋朝杨万里所作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冬蕾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运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地为学生们诠释了古诗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境,并与学生们积极互动,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黄静怡、李紫希表示,她们很喜欢李老师的课,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她们都很乐意举手回答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李冬蕾最初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大学期间,她主修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是大学期间的一次兼职经历,让我发现原来自己很喜欢和孩子们交流,于是,在攻读研究生时,我毅然选择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李冬蕾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获得了小学教育硕士学位。2020年,她成为了清溪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社会工作与小学教育的双重背景,为李冬蕾的教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作为老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学生们沟通要有亲和力,要有同理心,要转换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温暖。”李冬蕾说道。她借助个案、小组等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她还通过耐心、真诚等人格魅力以及小学教育的专业知识素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暖心瞬间 师生共成长
“教师这份事业,既充满挑战,又洋溢着无尽的温暖。”李冬蕾坦言,自己也曾因为工作的压力而倍感焦虑,但学生们给予的温暖和笑脸总能治愈一切。
去年冬天,在大课间分散活动时,李冬蕾因寒冷而不停地搓手。这时,班上一位小女生跑到她的身边问:“老师,你很冷吗?”李冬蕾点了点头。“老师,我的手不冷,我给你暖暖。” 小女生说着,便拉起李冬蕾的手,用自己的小手为老师“供暖”。这一幕引起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大家也纷纷跑过来,把一双双小手伸到李冬蕾的手里……那一刻,李冬蕾的眼眶湿润了。
“正是这些与学生们相处的无数暖心瞬间,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让我始终为拥有这份平凡而伟大的事业感到幸福和自豪。”李冬蕾深情地说道。
追求卓越 做研究型教师
除了担任语文老师,李冬蕾还是中心小学的德育干事和四年级备课组长。在工作中,她潜心研究,善于反思,致力于成为一名“研究型、智慧型、朋友型”的优秀教师。
入职以来,她已在《中国德育》《课程教学研究》《社会科学前沿》等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并获清溪镇优秀人才(教育类)称号;在“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获全国优秀奖、市特等奖;多项论文曾在省、市、镇获奖;《“九宫格板块式”评价模式在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本土客家文化的“智勤”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两项课题成功立项。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将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向着明亮那方,和我的学生们,一同前行。”李冬蕾表示,她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鼓舞他们勇敢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