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在横沥,他们,用心用情培养更多栋梁之材,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争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好老师。即日起,推出“美‘沥’教师”系列报道,通过质朴的笔触、感性的镜头,讲述他们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平凡而闪光的故事。
简单的句子、日常的加减乘除、简易的手工……这些日常的教学内容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轻而易举。然而,作为横沥镇第二小学特教班老师的罗富敏却需一遍遍放慢语速,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与练习,一步一步引领“小蜗牛”勇敢前行。
特教“新手”
罗富敏大学学的是特殊教育专业,2022年毕业后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她选择了特殊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在罗富敏眼中,这些孩子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只是他们进步慢,就像小蜗牛一样需要更多的帮助。
“我刚毕业,没有带班经验,担心自己做不好,也担心共情不了家长,只能一路摸索,不断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回忆起教学初期,罗富敏坦言有过迷茫。
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其教育需求、学习兴趣、能力、方式各不相同,罗富敏努力探寻特教课堂的“密码”,“因为我们孩子的特殊性,他们进步非常慢,就像小蜗牛一样,所以需要我们比普通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以及恒心”。罗富敏说。
“蜗牛班”——罗富敏带的班级,共有12名学生,主要是智力障碍、孤独症、脑性麻痹等类型的特殊学生。罗富敏和同事们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为他们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和劳动技能等课程,让孩子全面成长。
近年来,横沥镇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特殊教育、关爱特殊儿童连续多年被列入横沥十大民生实事。镇内首个特教班——横沥镇第二小学特教班创班于2022年9月,以服务和促进特需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五彩共生”为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特需学生的学术与认知、社交和情绪、语言发展、运动和协调、独立生活技能五大领域,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班级、融入学校。
目前,特教班“蜗牛班”共配备了三名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和两名兼职教师,设立了资源教室,设施设备完善,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供特教老师开展个训及小组训练。
默默耕耘
当轻快的音乐响起,课堂上的“小蜗牛”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跟着旋律细声哼唱。然而,这一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罗富敏在特教之路上慢慢摸索而成,也是在“小蜗牛”一天天的陪伴下积攒而成的。
罗富敏说:“刚开学时,自己都会教学生们认识老师,为了巩固学生们的记忆,每天来教室的时候都会向学生们问早安,并告诉他们自己是罗老师。”当下,学生会缓慢地模仿说“罗老师好”,过了两分钟再问起时,一名学生突然地说“妈妈”。看着学生纯真的笑容,罗富敏平静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
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罗富敏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同时越来越了解这群可爱的学生。慢慢地,这些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孩子知道喊“老师好”了,还学会认简单的数字。虽然在常人看来这些变化根本不算什么,但在罗富敏的眼中,这些变化难能可贵。
老师的付出,学生的进步,家长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这样,罗富敏渐渐地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也让她在教育路上愈加坚定。她深深明白,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变化,都会带给家长莫大的心理安慰和鼓励。她也相信特教班的孩子们正如一个个缓慢前行的小蜗牛,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有一天阳光会照耀前行的道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罗富敏在教学这片沃野上默默耕耘,执教生活语文《认识水果》一课被评为横沥镇小学特殊教育教学视导活动“优秀汇报课”,与同事撰写的论文《使用正强法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获2023年东莞市横沥镇特殊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每一份荣誉都诠释着罗富敏从教以来为特殊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记录着她从最初的孤胆和勇敢,到如今具备深厚专业素养的蝶变。
罗富敏的故事是特殊教育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教师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殊孩子的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