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医疗·医者仁心①│黎松波:让先进技术饱含医者的温度
东莞+ 2024-08-15 13:05:15

编者按:

“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是对中国医师的特别礼赞。为进一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即日起,东莞日报社联合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推出“品质医疗·医者仁心”系列报道。我们在东莞全市医师队伍中选取医师代表,通过讲述他们“潜心钻研、笃行不辍、甘于奉献、薪火相传”的真实故事,向广大医师致敬,敬请垂注。

策划:余佩函、李广 

采写:冯静

黎松波是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学科主任兼红楼院区脊柱骨科主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培训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名医、东莞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在众多荣誉和称谓中,他最享受的是一声“黎医生”的称呼,这饱含着患者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充满了爱的温度,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让先进技术饱含医者的温度,这是他回应患者爱的方式。

亲切问诊,让患者如沐春风

在市人民医院,黎松波是一名远近闻名的骨科医生。他不仅拥有高颜值,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亲和力”。从医二十余载,他总是面带温暖笑容,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快速放下对病痛的焦虑,常以精妙的解决思路,让患者在如沐春风的问诊中重燃健康的希望。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一百多年前,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墓志铭成为了很多医生的职业格言,亦是黎松波从医多年的职业追求。患者在他的诊室,经常感受到医学的温度。

“阿叔、阿姨,请问是哪里不舒服啊?”“先坐下来,我来看看!”像亲戚邻里之间的家常问候,几句热络爽朗的开场白,总是能悄然卸下患者的紧张情绪,感受到一名医生最朴素的真诚。

“他对患者的耐心是有口皆碑的,他的耐心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患者如果听不懂,他可以讲解半小时。”一名科室同事这么说道。

曾经有一名患者,因为产后腰痛辗转多家医院没有改善,最终慕名找到黎松波。“患者对治疗已经缺乏信心了,一来就诊就开始吐苦水,光介绍病史就用了半小时。”黎松波没有打断患者的“倾诉”,在耐心了解后给予了新的治疗方案。仅看这名患者,黎松波就用了整整一个小时。面对如此有耐心的医生,患者其后的治疗也高度依从,之后顺利解决了腰疼问题。

2018年,一部名为《遇见最好的你》的微电影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这部微电影以黎松波的真实故事为蓝本,由500多名医护人员共同演绎,讲述了一名医生的成长之路:从刚毕业的“菜鸟实习生”,到住院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主任;从站在最后的听课者,到站在讲台的传授者;从满头黑发的“小跟班”,到灰白相间的“骨科大咖”……

“遇见最好的自己”对于黎松波而言,就是不断潜心精进,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专业大咖,做到职业生涯的充实与满足,为自己的医者初心交上了一份踏实的答案;对患者而言,是在解决病痛后,用感谢信和锦旗表达的满满赞誉。

一双妙手研发多项先进技术

探索与创新,是黎松波骨子里与生俱来的特质。回首2001年,脊柱外科由于涉及脊髓神经,在国内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专业,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开展手术风险较高,让一些医生望而却步。而这种挑战,恰恰是黎松波选择脊柱外科的动力。

“我每年都要探索开展几项新的技术,算下来已经在院内率先开展了几十项新技术了。”黎松波说,这种探索让他对医学始终充满新鲜感,也依然保持着最初从医时的工作激情。“当我把一项技术开展成熟了,我就把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的其他医生,然后,聚焦当前最新的其他技术。”

他擅长各种脊柱脊髓疾病的诊疗,尤其对脊柱微创、脊柱矫形、脊柱感染、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等各种脊柱疾病诊治有独到之处,为东莞患者带来了多项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

2021年,他率领团队顺利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了大量脊椎高难度手术,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伴重度后凸畸形矫形、寰枢椎畸形固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重度侧弯矫形等高危高难手术,为市人民医院在脊柱疾病高危高难治疗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带着开拓创新的锐气,从业近二十年的他累计完成了上万台手术。当一项项技术在科室普及,团队力量不断成长之后,他越来越专注于骨科难度级别最高的四级手术,以及更精细、微创的骨科手术。目前,市人民医院的脊柱外科手术80%实现了微创化,这个比例在省内居于先进水平。

他把骨科微创治疗理念广泛应用到了高难度手术中。近三年来,率领团队大量开展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前路咽后入路治疗枢椎骨折术、显微镜辅助下颈胸腰椎融合术、显微镜辅助下脊柱高难手术、微创通道辅助下TLIF手术等微创脊柱手术,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于2023年成功申报了广东省脊柱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踏实笃定,同时“要保持向高处看的眼界”

脚踏实地,不忘仰望星空。“想成为一名卓越的医生,不仅要有一丝不苟的踏实笃定,还要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去探索突破。”黎松波说。

创新与眼界也让他收获了一项项的可喜成果。2010年,黎松波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的“标准‘锁孔’胸腔镜在胸椎结核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与开放TLIF、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再次获得东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7年,他主持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体化仿生脊柱椎板的研究及应用》获得东莞市重点课题。同年,他成功完成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全病程管理结合CBS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9年,他主持了《可调控穿戴式无创辅助呼吸背心的研究和应用》《嗜酸乳杆菌在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量流失中的新应用》等多个东莞市重点课题,并于2021年主持了广东省粤莞联合基金地区培育项目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Materials Express》《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等国外具有一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其中,2021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脊柱领域的顶级期刊《Spine》杂志上。

在患者的印象中,黎松波始终是一名笑对生活与工作的人,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遇到他,经常会看到他那轻松自在的神情。“发自内心去热爱啊!无论对人对事。”黎松波笑着说,这就是他最简单的秘诀。

文字:冯静 图片:医院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