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道滘镇小河村:以水惠民 绘就乡村新图景
东莞+ 2024-08-06 19:40:55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走进小河村,河涌两岸郁郁葱葱,“花园式”再生水站美观且大气,碧道上时不时能看到村民悠然散步……这一美好图景得益于近年来小河村“治水”工程的推进——全面聚焦治水提质、环境美化、污水处理等民生问题,不断更新治水理念,系统推进流域治理,持续改善广大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自“百千万工程”工作开展以来,小河村持续发力,聚焦在人居环境、民生工程、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绿美生态建设等,提升民生福祉,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思路举措,守护生态之美

小河村河道绕村而流,村民依水而居,水是小河村村民无法抹去的乡愁印记。近年小河村加大水环境治理,在北海河、流涌河、沥江围排渠等建成10公里环村休闲碧道,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走近道滘镇小河村的小河大新南路24号,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草坪上随处花团锦簇,中式长亭可供人观鱼纳凉,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美观明亮,与潺潺的河水一同组成了一个傍水花园……谁能想到,这座坐落在小河村的小花园,竟然暗藏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污水处理站——这便是东莞首座花园式污水处理站。

来到这里,感受不到印象中污水处理厂常有的吵闹,没有机器运行的噪音,也看不见巨大的水池,没有难闻的气味。据介绍,该污水处理站所有水池均埋设于地下,除臭系统采用全封闭、全收集,微负压运行,没有异味。

去年7月,来自中央、省级和市级主流媒体记者,以及广东各地城乡环境、城建水利相关单位人士齐聚道滘,共同聚焦小河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模式,这一“治水经验”得到众多专家高度认可。同时也赢得了周围居民的欢迎和支持,“此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旁边的内河涌常有污水直排,那味道随风飘散,我们都避之不及。”小河村村民温先生笑道,“这边新建了污水处理站之后就好很多了,污水直排基本没有了,还多了一座花园,平常我们都来这边跑步、锻炼,与之前大不相同。”

“微改造”带动“精提升”

除了水环境治理,小河村还不断深入推进实施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全域推动该村全周期精细化管理工作,力求以良好的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优秀人才扎根,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小河村以“微改造”带动“精提升”——投入600多万元升级改造小河村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办事大厅、党群议事厅、党员活动室、学习培训室、文明实践站等实体功能室建设;投入了30多万元升级改造新基、小河篮球场围栏、地面,新建虎尾洲、沥江围儿童游乐场,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这个“魂”就是“文化”。近年来,小河村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的乡土文化,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小河村杜氏宗祠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承载着大涡祖辈奋发有为、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小河村深入挖掘传承宗祠文化精髓,对古祠堂进行精细化管理与活化利用。

包括协助镇文广中心在杜氏宗祠举办“时光如烟 乡村巨变”影像展及开展“道滘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之莞城花灯制作技艺非遗课堂,组织党员开展“听文物故事 看家乡巨变”参观杜氏祠堂及影像展主题党日活动……

小河村通过各类活动展现祠堂的生命力,让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走进党员群众视野,古老宗祠焕发新活力,成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新载体。

抢抓机遇,蓄势发展

2021年,小河村抢抓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机遇,成功推动东莞首个采用市属国企土地整备模式实施的“工改工”项目——广深科创走廊小河村工业区连片“工改工”项目落户小河。从首期启动区开始,先行先试,逐步推进连片改造,盘活低效存量用地,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2023年11月14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小河片区新兴产业研发制造项目(以下简称“东实·道滘数智园项目”)正式交付,这标志着该项目已全面竣工,并进入投产使用阶段。目前,园区已引进台工科技、宏拓仪器、奥尼高分子等23家优质企业,储备有厂房需求企业214家。

项目范围约2160亩,重点改造面积约950亩,计划分三期进行改造,其中启动区约150亩,二期约460亩。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10亿。园区整体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逾66亿元,年税收逾2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万人。

目前,招商团队正不断加强客户拓展,引入更多高技术、高产值的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高质量企业。

据介绍,东实·道滘数智园由道滘镇政府与东实集团联袂打造,在全市率先试行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模式,是首批东莞“头雁计划”更新单元、首个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模式试点项目、首个镇街与市属国企合作的城市更新项目、首个市属国企主导的“专精特新”产业园区。

从东莞市中心到东实·道滘数智园,大约只要25分钟车程,这是东莞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引领水乡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同时,该项目也是东莞市市属企业土地整备开发模式的先行先试项目,是东莞市推动连片“工改工”项目改造的典型代表之一。

项目更新改造后将定位为大湾区5G智造赋能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园区,同时将引领道滘镇产业进一步提档,顺应大湾区战略和东莞转型升级大趋势。未来,新增的产业用房能引进高技术、高产值的新型企业,一方面能有效提高道滘镇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能为周边地区和市民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1237”工作思路描绘目标蓝图

小河村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禀赋、乡村文化、集体经济等多方面考虑,紧紧围绕道滘“百千万工程”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谋划小河村新发展格局,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力争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美丽圩镇“七个一”、巩固环境卫生、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构建小河村“1237”工作思路,即打造1条美丽乡村示范街道、实施2个重点民生工程、完善3个互联区、落实7个专项行动,奋力推进小河村“百千万工程”落地,推动小河村综合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目前,小河村围绕“1237”工作思路,先后打造了创意南路——虎尾洲街——党群服务中心——龙舟广场乡村示范街,试运营停车围合管理,扎实开展各分社三线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行动,在大鲩冲、虎尾洲村开展“五边”“四旁”绿化小河等行动。

接下来,小河村将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沥江围桥重建、中心公园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按照“扫干净,摆整齐”要求,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开展沥江围、虎尾洲农房微改造工作,提高乡村风貌;开展公共服务提升行动,落实困难群体保障措施,推动民生大楼落地,完善养老服务,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小河村党委书记卢志明表示, 目标2023年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资源要素投入,开创干群同心发力的良好局面。2025年,补齐人居环境整治短板,提高老人等弱势群体福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档升级。2027年,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和美小河”成效更加明显。到2035年,村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构建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和美乡村。

文字:刘维佳 图片:道滘宣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