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一线① | 东莞空港中心:莞港联动助力“湾区制造”直飞全球
东莞+ 2024-08-02 10:14:26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当前,全市干部群众正在以各种形式深入学习,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改革在一线”系列报道,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深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展现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深度呈现全会精神在东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敬请垂注!

■空港中心内突破性设立了跨关境的香港机场货站,把香港机场安检、打板、收货等核心功能延伸到东莞

“这几个月,我们的货运量成倍增长,提升了20%。”东莞一家国际货运企业负责人林志伟表示。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以下简称“东莞空港中心”)打造了一条大湾区跨境物流全新通道,让他所在的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空港中心坐落在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在探索制度型开放实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突破性地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横跨内地与香港两个关贸区,实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

据黄埔海关统计,自去年4月正式运行至今年7月下旬,空港中心进出口总货值达69.72亿元,持续将“湾区制造”送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为东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外贸企业带来了便利与效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精彩实践。

东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悦平018班轮情况如何?离港启航没有?”

凌晨0点,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保税物流监管科副科长何玉华,仍在工作群中询问着接驳莞港两地航空货物船舶离港的情况。这批货物要求在18个小时之内送上飞机,如不能如期装机,企业将面临高额的违约金。

清晨6点,何玉华一觉醒来,连忙打开手机查看“悦平018”班轮的航行轨迹。由于遇到“顺流”,船舶比原定计划早3个小时抵达香港国际机场西码头,他心中不禁欢喜,心里的大石头才彻底放下。

自去年4月18日空港中心正式运行,何玉华见证了项目从前期测试、试运行到正式运行,从出口常态化到如今进口模式不断优化的全过程。从空港中心顺利进出港的每一票货物,都离不开他和同事们的坚守和付出。

香港和东莞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双方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据黄埔海关调研发现,东莞年进出口货值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43家有航空运输需求,其中约80%的航空货物主要经陆路出口至香港国际机场转飞海外。二者互相高度依赖,却缺少高效直达的跨境物流通道。

东莞有需求,香港有优势。为此,黄埔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在南沙之东、前海之北、伶仃洋畔,支持东莞市开辟了一条东莞的空中丝绸之路——“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

空港中心内突破性设立了跨关境的香港机场货站,把香港机场安检、打板、收货等核心功能延伸到东莞,海关契合物流特点,实施“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货物放行后通过专用船舶,直达香港机场的空侧码头,直接装上飞机,飞往全球。从此,东莞企业在“家门口”就有了国际机场的“候机楼”,与传统的陆运模式相比,可为企业节省30%的物流时间和通关成本。

时间、成本双双下降得益于机制创新。空港中心横跨内地与香港两大关贸区,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香港立法会、民航处多次修订相关法例和条例,突破实现“内地收货”模式和“跨境安检前置”,粤港两地海关实现监管互认,航空货物可以在空港中心“一站式”通关。

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空港中心实现两地规则机制的“软衔接”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一国两制”下粤港两地创新合作的生动实践。封关运行一年以来,项目获2023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首批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制度创新案例、2023年全国海关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典型案例等荣誉。

汇聚粤港两地优势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空港中心对于莞港两地意义重大。项目的运行,标志着莞港合作已从“前店后厂”、产业转移阔步迈入“前研后产”、双向赋能。这不仅填补了东莞市作为我国11座特大城市中唯一没有机场的空白,也在航空物流、海关监管等诸多领域实现了两地规则的衔接和创新,是粤港深度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另一方面,作为一条新兴、高效的跨境物流通道,它有效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物流枢纽优势,通过空港联运、流程优化为大湾区货物通达全球织就了一张无缝、便捷的国际空运网,有效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物流优势,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对企业来说,空港中心相当于“城市候机楼”,使香港国际货站功能前移至东莞,为东莞及周边的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了快捷出海通道。据项目方测算,项目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约30%。东莞还计划在三年内投入2.4亿元对企业降本增效进行鼓励扶持。

“空港中心货量稳步增长,通关更加快捷。现在空港中心已开通了飞往南亚的常态化航班,货物到达空港中心、再到飞机起飞时间仅需15小时,运输效率大大提升。”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关务总监罗琦说。

据黄埔海关统计,自2023年4月18日正式运行至2024年7月19日,空港中心进出口总货值达69.72亿元,持续将“湾区制造”送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正是看准了空港中心带来的机遇,林志伟的公司将租用面积从500平方米扩至5000平方米。说起企业的目标,他充满自信:“年底前我们能够达到每日一架包机的货量,空运货物一年达到100万吨”。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文聚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莞空港中心是东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共享湾区、连通世界。“运行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空港中心未来发展大有可为。”邢文聚表示,东莞将积极拓展空港中心业务范围,探索开展跨境冰鲜、跨境冷链等新型业务,同时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让更多企业通过空港中心共享湾区机遇、连通全球贸易。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实习生 张祯熙 图片:曹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