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桥头镇会同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组建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口帮扶揭阳市揭西县龙潭镇。
走进龙潭镇刘氏蜂业产业园,浓郁的蜜香扑鼻而来,一大片龙眼树林间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排排蜂箱,一只只蜜蜂在林间来回忙碌着。如今,刘氏蜂业产业园集养蜂生产、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产业园的加速发展,是工作队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悉,工作队入驻以来,积极协助龙潭镇委、镇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圩镇建设,聚焦产业兴农,开展消费帮扶;聚焦生态宜居,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圩镇舒适度,取得明显成效。

400余亩撂荒地变成“希望田”
工作队发挥组团单位优势,秉持“龙潭所需、桥头所能”的原则,聚焦撂荒地复耕复种,全力推动土地流转;发挥为民办实事做好防返贫监测,致力改善民生;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利用消费扶贫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工作队的帮扶力量。
做好返贫监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工作队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以陂尾村为例,该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62人;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每周走访,每月走遍”的原则,动态监测脱贫户,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工作队入驻龙潭镇后,对全镇各行政村和社区进行走访调研,扎实开展返贫监测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结合当地区位、产业、文化传统等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加强产业帮扶。
发展乡村产业,土地资源保障支持是关键。工作队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土地流转,把农田作为强村富民的主攻点。
据了解,龙潭镇陂尾村由于农田灌溉水源不足,致使耕地耕种农作物产量不理想;因为陂尾村种植条件不完善,大量的劳动力也就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现象便随之而来。
了解到陂尾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后,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会同“两委”班子谋划方案,将撂荒地用来种植水源需求较少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推动该村共流转土地400余亩。
除了种植合适的农作物,工作队还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和经济发展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热爱农村的村民。
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已种农作物。从空中俯瞰陂尾村,硬底化的公路在田地间穿过400余亩的撂荒地,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希望田”。穿境而过,延伸到村庄,村容村貌十分美丽。据介绍,在工作队的推动下,陂尾村复耕复种的田地已形成水果、蔬菜种植园区和玉米、水稻种植基地。

推动“绿美+产业”融合发展
自工作队进驻龙潭镇以来,积极协助龙潭镇委、镇政府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为该镇的刘氏蜂业产业园提供技术指导,引导支持该产业园向集养蜂生产、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转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擦亮“刘向明”土蜂蜜名片。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消费帮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东莞市企业和社会组织采购龙潭镇的农副产品。”工作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龙潭”为品牌的农产品走出小村落。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工作队协调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东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桥头镇供销社和企业共采购龙潭镇出产的“刘氏蜂蜜”、竹姜、砂糖橘等农产品约180余万元的农产品,受益群众100余人,为龙潭镇的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蜂蜜、沙糖桔、茶叶、竹姜、橄榄等是龙潭镇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作队通过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工作,引导扶贫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协助龙潭镇在陂尾村、团结村2个重点帮扶村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在团结村成立农村合作社,帮助农村合作社培养一批电商人才,开展“合作社+电商”的模式,打造农产品电商示范基地。
创建“美丽圩镇”是推动城乡融合、牵引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工作队编制了《揭西县龙潭镇“美丽圩镇”提升设计》,绘制龙潭镇美丽圩镇建设“一张图”,明确各项目建设地点,按照10个分类谋划建设22个项目。同时,聚焦生态宜居,协助镇委、镇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圩镇舒适度,全力实施镇区环境整治及圩镇主次干道设施提升工程。
在团结村,先后完成主干道路面沥青化、村标文化公园、村道沿线风貌景观提升等7项民生工程,并建成垃圾转运站项目,开展“三线”整治工程,建成到背文化广场、团结学校停车场,团称公路通车,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团称公路通车后,山区村民出行更安全便利,山区农产品运输更省时快捷,山区农业发展更高质高效,推动“绿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