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横沥丨谭翠莲:一地投缘终身奉献 初心如磐驰而不息
东莞+-横沥视窗 2024-08-01 15:43:45

她是一个朴素的社会工作者,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工作服务交流合作的先行者,她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横沥大地上,用一颗朴实的爱心牵挂着“新候鸟”和辛苦谋生的外来务工者,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跑出无限的长度……她就是曾获评“中国好人”、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谭翠莲。

她以长达20年的岁月扎根东莞社区,以大爱、务实、专业的精神与行动,联动了政府及社会的资源,资助外来务工者子女重返学堂,累计提供社会服务超过600万人次。

独辟蹊径,一往无前

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们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时代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两位老人赤诚之心。

上世纪90年代初,谭翠莲和丈夫徐祥龄在朋友的邀请下,来到了横沥吃荔枝,就此和横沥结下了不解之缘。谭翠莲表示,一来二去,便喜欢上了东莞这片热土,并为东莞写下了饱含情感的两行字:“一地投缘,终身奉献。”

刚到横沥定居的日子,他们发现了外来工在异乡的艰辛与不易,触发了他们创办外来工服务中心的想法。他们夫妇俩用退休金和多方筹措的资金200多万元在横沥镇创办内地第一家非营利性的民办外来工服务中心(即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了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活动。

2004年起步之初,服务中心遇到了很多困难,曾遭遇居民“泼冷水”和社会的质疑,她以坚韧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让中心成了广大外来务工者和社区居民向往的温暖“外来工之家”。

在东莞的服务过程,谭翠莲深深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的困境。于是,一个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的慈善项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助学”就诞生了,并在助学计划的基础上推出“新候鸟计划”,通过兴趣技能拓展,让有音乐爱好的孩子组成“新候鸟乐队”。如今,这支“新候鸟乐队”已在多次演出中获得观众好评,为众多人带来了欢笑。2013年,由“小候鸟”组成的文化志愿队正式成立,“小候鸟”担负起小公民的责任,通过义演、关爱弱势群体等形式回报社会,完成从“受助”到“助人”的角色蜕变。

谭翠莲还是社工服务的先行者,2009年,东莞市政府开始社工服务试点工作,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成为首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构之一,谭翠莲与丈夫一起开展了专业社工的培训工作。20年来,在中心从业的社工累计有678人,服务网络已覆盖横沥、石排、凤岗等镇区,服务领域有妇女儿童、家庭、学校、司法等,累计开展活动11738个;招募志愿者29499人,服务时数367085小时,累计服务超过600万人次。

肩鸿任钜,砥砺前行

2014年6月,83岁的徐祥龄突然离世。在徐祥龄逝世后,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也经历了最艰难的十年,谭翠莲坦言:“行内行外的人都在怀疑中心是否能继续运行。”

谭翠莲化悲痛为力量,秉承丈夫的生前遗志,以一己之力承担起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运作,继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积极筹划设立“徐祥龄贫困社工学子基金”,资助贫困社工学子圆梦。她也放弃了每天喝早茶的习惯,比以前更忙了。她说,自己和徐先生没有孩子,“中心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现在徐先生走了,我更要好好照顾他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谭翠莲直言,社会服务机构要持续发展,就要创新,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以横沥实际需求为导向,她考察了多地的社会企业运作模式,去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推动社区的发展。“莞嫂滋味”餐馆应运而生,成为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首家社会企业店。

经过努力,“莞嫂滋味”餐馆成功运营,这为谭翠莲和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打下一剂强心针。2022年,谭翠莲在社会服务事业上再踏出新步伐,把隔坑村一片约10亩的废弃荒地变成了“乐善心田”横沥镇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基地。基地由横沥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参与共建,以“政府+机构+志愿者+企业运营”的方式运作。同时,基地衍生出横沥镇“紫善希望”——戒毒康复人员公益产业帮扶项目,主要依托“乐善心田”帮扶基地开展,通过紫苏种植、产品加工及销售,零门槛为戒毒康复者和其他家庭困难者提供就业机会。

目前,基地已开发出了紫苏酱油、蛋卷等8种农业衍生品,还设计了公益田,供爱心人士认领。基地的所有收入扣除成本后又反哺到戒毒康复帮扶和关爱老人、环卫工中去。“我们是社会企业,就要强调取自社会,用于社会。”谭翠莲表示,基地首先要强调社会属性,为了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有市场思维。

接下来,“紫善希望”项目将进一步用好直播带货平台,不断提高线上电商专业化水平,深入挖掘项目中戒毒康复人员的改变故事、志愿者的奉献故事、社工的暖心故事,争取进一步擦亮品牌,打开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支持“乐善心田”横沥镇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基地,一起为戒毒康复人员注入“紫善”力量。

初心如磐,驰而不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工作服务交流合作的先行者,谭翠莲联动香港的优质资源,组织香港义工及青年学生交流团到内地进行国情学习及参与内地的公益服务,促进莞港两地社会工作及义工服务、青少年事务的交流与合作,至今累计组织开展交流服务超过80场,参与交流的香港高校学生以及公益人士超过3800人,受惠新候鸟儿童超过21000人次。接下来,中心将会继续搭建粤港澳交流平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文体交流。

“以社会工作来说,我对‘百千万工程’有深刻的体会。社会工作不是放烟花,我们真的是要脚踏实地,我们要的是民众的口碑,这是我们社会工作需要做的。”在当前的“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热潮中,谭翠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表示,“百千万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的是广大市民群众未来的生活,大家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建设中。

一直以来,莞港交流、社企、禁毒都是中心的服务方向。谭翠莲表示,未来,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将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以社会力量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谈及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谭翠莲坚定地回答:“‘隔坑’只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目前,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已成为香港国情教育基地、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先后接收了省内外一大批毕业生实习,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社工,而这些人将会把社会工作当作圣火,一直传承下去。

社工精神,薪火相传。隔坑社区服务中心行政总监邓增平表示:“希望自己后来10年、20年、30年、40年,一直做到老,在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持续发光发热,继承这两位老人家对社工衷心的愿望。”当前,中心的运作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几年前已经培养了接班人。

谭翠莲在社会服务道路上的执着精神有目共睹,她并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者,却是精神上的富足者。在公益事业上,她获得了东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性的许多公益人物奖项。面对荣誉,她只是微微笑,仿佛是看到了自己养育的“孩子”渐渐成长了,于她也许只是一份社会责任,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却是莫大的相助,于社会,更是一曲和谐之音。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吴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