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东莞实践 | 新“枫”正劲 向“治”而行
东莞+ 2024-08-01 10:46:28

“真没想到,不用等租客回东莞也能调解,真是太方便了!”日前,虎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利用“莞邑调解”平台召集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视频调解,高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这仅仅是东莞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自2020年5月东莞市调解协会正式成立以来,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各方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强化行业自律,积极参与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助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

发挥数智优势 打造“指尖”解纷新模式

人民调解,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心。

市民罗先生将虎门镇一处房屋出租给李先生,约定租金为4000元/月,按月支付,物业、水电按照实际产生费用由李先生承担。今年6月,罗先生已经有三个月未收到房租,联系李先生才得知其年初已因工作调整前往外地工作,经济上遇到困难才无力支付房租。无奈之下,罗先生反锁房屋大门,企图“锁”住李先生的物品。

李先生迟迟不联系罗先生解决问题,罗先生经朋友介绍在“莞邑调解”平台填写了申请调解信息。调解员接收到工单后,迅速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双方当事人原来的关系也不错,调解员遂邀请双方进行“视频面对面”沟通。在调解员耐心细致的引导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房东罗先生免去欠租期间的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租客李先生要在约定日期前缴清拖欠房租并搬清私人物品,双方当事人通过“莞邑调解”平台签署调解协议,一场“远程”线上调解顺利完成。

▲“莞邑调解”平台

只需要打开微信聊天界面,搜索“莞邑调解”小程序,即可足不出户完成线上申请、线上调解、线上签署协议、线上申请司法确认……2020年,为提高东莞调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东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水平,根据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总体规划,东莞市司法局启动“莞邑调解”线上解纷平台建设,并委托东莞市调解协会代运营。2021年5月初“莞邑调解”平台全面上线试运行以来,东莞市调解协会积极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截至2024年6月,已推动全市1376个调解组织、7008名调解员入驻平台提供调解服务,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5万宗。

▲“莞邑调解”平台数据上图

为了让“莞邑调解”平台更好地服务群众,东莞市调解协会运营平台期间,不断优化升级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案件申请、交派、流转、监督跟踪等机制,矛盾纠纷从受理、监督、反馈到评价实现闭环式管理和全流程可追溯,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快速感知、及时化解、有效反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凝聚发展合力 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

东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外来人口多,多元思想交汇,社会结构复杂。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治理体系等深刻调整,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纠纷大量涌现,呈现出多发易发、类型多样、主体多元、调处化解难度大等特点。

那么,如何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东莞市调解协会结合实际,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行业专业领域调解组织建设,并不断向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保险、涉外商事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拓展,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及时发现和调处所在领域的各类矛盾。

▲东易商事调解中心揭牌

2024年年初,一封跨越八千公里的感谢信被送到东易商事调解中心,字里行间表达着对东易商事调解中心优质高效服务的认可和称赞。事情还要从一起4年前的合同纠纷说起,土耳其某旅行社与深圳某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后因新冠疫情、自身经营不善等因素,深圳某旅行社需支付给土耳其某旅行社的费用久拖未付,东易商事调解中心受理该案后,快速审查梳理相关材料,克服语言沟通障碍结合事实释法明理,经过多番努力和磋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方案,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截至2024年6月底,东易商事调解中心受理案件2146宗,涉案标的额206402万元,为推动涉企纠纷快速、多元、低成本化解,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提供法治保障。

东莞有特殊的人口结构,常住人口超千万,其中近七成是外来人口,异地商会作为外来人口中的重要组织,长期以来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市司法局的支持下,东莞市调解协会联合市工商联先后举办3次座谈会,共同推动异地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在异地商会调解组织的设立流程、组织架构、办公场所规范、上墙制度等方面提供指引和支持。截至目前,已有浙江、福建、江西、广西等39家异地商会挂牌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市调解协会同市工商联座谈

以乡音乡情传播平安文化,以情理法助力社会治理,异地商会调委会将涉及商会会员、同乡、会员企业与职工、会员与生产经营关联方间等多种民间纠纷化解在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夫妻矛盾、劳动报酬、邻里口角……在这些没有硝烟,却经常“火药味”十足的纠纷背后,个人调解工作室正在持续释放调解效能。

“多亏了你们的协调,物业公司已协助我把车修好了,还在小区的监控盲点加装了摄像头,业主们都纷纷点赞!”日前,市民林先生因汽车停放在小区内被剐蹭的事由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经过老冯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多次现场协调,林先生和物业公司间的纠纷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让物业公司正视小区内的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监控的覆盖面,为业主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延伸基层调解组织触角,东莞市调解协会充分发挥本土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莫满水、潘旭毅、张惠欢等为代表,打造了一批口碑好、威望高、专业性强的个人品牌调解室,截至2024年6月,东莞已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67家,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13家,累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4867宗,有效助推调解工作走深走实,有力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队伍建设 激活基层解纷新动力

目前,全市现有调解组织1203个,调解员9041名,随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推进,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参与矛盾多元化解工作。同时,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1年下半年,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东莞市调解协会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

▲调解员等级评定

成立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细则、组建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专家组……东莞市调解协会以“实事求是、严格把关”为原则,严把“申请关”“资格关”“材料关”“面谈关”“技能关”,优中选优,三年多来,共评选出二级调解员9名,三级调解员99名,四级调解员385名。以严小艳、罗剑、郑桐生等为代表,他们扎根基层、热心调解、服务群众,已然成为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一线调解力量。

针对我市一些调解组织定位模糊,调解员队伍发展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的工作局面,东莞市调解协会会同人民法院、律师协会、行专协会,成立了由法官、律师和专职调解员组成的商事纠纷、医疗纠纷等九类共203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库,为联合调处重大矛盾纠纷、指导基层调委会开展工作和开展调解普法宣传提供支持和保障。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建设高素质调解员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成立4年多来,东莞市调解协会举办线下培训近30期,推出线上网课720节,培训对象覆盖调解组织业务骨干、村(社区)调解主任、驻所调解员、等级调解员等,培训课程包括“莞邑调解”平台运用、宣贯法律法规和调解实战技巧等内容,帮助调解员更加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员培训

此外,东莞市调解协会还深入加强与东莞各大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实施“调解雏鹰计划”,3年多来已累计遴选100余名大学生参与基层调解工作,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储备“莞邑调解”新生力量。

加强宣传交流 推进调解工作新提升

深植“调解优先”理念,营造“有矛盾、找调解”浓厚社会氛围,东莞市调解协会三举措推进人民调解宣传工作。

强化典型引领。东莞市调解协会成立以来,积极推动广大调解组织、调解员积极参与“十大调解案例征集评选”“调解征文”“先进调解组织、先进调解员”年度评选活动及“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强思想业务交流,凝聚干事创业精神,增强调解组织、调解员身份意识和职业自豪感,推进调解工作质效提升。2023年12月,东莞市代表队在2023年度广东省人民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团体三等奖”,代表队成员严小艳荣获“个人二等奖”,充分展现出我市调解员队伍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东莞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增添一抹靓丽色彩。

▲东莞市首届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

强化线下宣传。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及12·4“宪法宣传周”期间,东莞市调解协会主动联合司法分局开展户外宣传活动,通过制作普法展板、派发人民调解小册子和“莞邑调解”宣传折页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调解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积极性。

强化媒体联动。以“东莞市调解协会”公众号、视频号为主阵地,及时发布调解工作资讯,畅通调解工作信息交流渠道。同时,东莞市调解协会积极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东莞+、知东莞等媒体合作,4年多来推出新闻稿件近180篇,其中《东莞:构建大调解格局 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莞:莞邑大调解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分别获人民日报、新华网深入报道。

▲东莞日报相关报道

勠力同心谋发展,奋楫笃行谱新篇。随着东莞市换届工作的圆满结束,新一届领导班子将肩负起新的使命。接下来,东莞市调解协会将在市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协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单位的协调对接,促进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互动机制;加强协会自律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立足职能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多点培育调解组织,不断提升调解员队伍整体能力水平,共创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东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鸿钧为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陈锡康颁发牌匾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记者 梁浚锋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