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国家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保障改革。7月18日,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广东省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社厅在广州举办广东个人养老金提质增效宣传推进活动。东莞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代表东莞就全力做好个人养老金实施准备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东莞作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优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重点行业头部民营企业数量较大,参保规模超过550万人,个人养老金潜在参与群体庞大。东莞市人社局突出“快”“准”“好”,提前做好数据摸底、宣传推广和服务渠道布局,以高站位、大力度抓好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各项准备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个人养老金预约开户数已达116万户。
东莞充分认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担当,尽早布局,抢抓政策全面实施前的谋划工作。
一是快速部署。东莞推动成立以副市长为组长,人社、财政、税务、金融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政策实施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年11月起,联合金融机构,举办个人养老金宣传推广启动仪式,开展政策预热宣传;今年,将个人养老金实施列入东莞市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九大行动,局党组会也多次专题部署,以更大力度抓好重点调度。
二是快速调研。积极向上海、广州、深圳、苏州、青岛等先行试点城市取经,找准快速推广路径;开展“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专题调研,分析不同类型人群的个人养老金参与意愿。
三是快速摸查。充分运用社保缴费数据,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以及3050家重点企业进行前期摸查,统计缴费工资较高的参保人群,精准定位个人养老金的主要目标对象。
针对广大群众对个人养老金了解不多的实际,采取“线上+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络有视频、公众号有推文、户外有海报、网点有折页、线下有活动、朋友圈有分享,打造立体宣传推广格局,提升全民养老储备意识。
一是做到宣传口径准。围绕群众关心的制度模式、覆盖范围、缴费方式等内容,统一宣传口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政策入脑入心。比如,在12345政务热线增加个人养老金知识库,在人社官网建立线上个人养老金政策问答专区;联合银行在抖音等平台开展“筑牢个人养老第三支柱”“个养开通倒计时”等系列直播,发布个人养老金相关视频;用好“东莞社保”微信公众号580万粉丝的流量优势,以“推文+专栏”形式,提升个人养老金参与意识。
二是做到宣传对象准。依托社保志愿服务,开展“六进”活动,将个人养老金宣传走深走实,上半年开展志愿服务818场次,为8.34万人次群众提供宣讲服务。借助服务网点力量,包括1063个社保卡发卡网点、850个“镇村通”银行网点、5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73个“社银合作”网点,对办理人社业务的群众讲清讲透个人养老金政策。联合金融机构组建政策讲师团,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开展集中宣讲和上门现场服务,在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聚集的松山湖开展百家企业宣传讲座,在产业功能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分批次组队开展宣传和开户服务,累计开展宣讲活动95场。待政策实施后,还将充分应用“东莞社保”公众号近400万的实名认证数据,通过“智能推送”开展靶向宣传。
三是做到宣传激励准。发动金融机构提早介入,推出优惠活动,如预约开户可领取10元至200元的微信立减、发起“推荐1户可得贴金券”,快速实现裂变传播。
东莞积极发动各金融机构提前准备,丰富专属产品供给,搭建服务渠道和宣传队伍,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康发展。
一是遴选“好产品”。动员金融机构,挖掘收益预期高、投资确定性强、长期保值增值的优质产品,并通过市场化竞争加速产品迭代,提升产品吸引力,如招行定制存款、太平人寿“小金袋”等专属产品,让群众获得中长期投资红利与回报。
二是搭建“好渠道”。线下,在各级政务中心、银行网点开设“个人养老金服务专区”,由志愿者提供导办协办服务;线上,构建“养老+”生态服务场景,探索依托“就莞用”服务平台、“社保智能客服”,归集金融机构服务通道,整合上下游服务、产品链,创新问办一体服务模式,方便群众“一门入”“一站办”获取个人养老金全流程服务。
三是注重“好服务”。瞄准中高收入可免税群体先行突破,面向市内金融机构、科技龙头、倍增企业等,组织个人养老金知识普及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业务指导,协助配置存款、基金、保险、理财等各类优质金融产品,确保个人养老金资金安全稳健,让人民群众放心选择、安心养老。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意义重大,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接下来,东莞市人社局将继续按照国家个人养老金发展的部署安排,统筹好动员部门、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做细做实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宣讲和经办服务,不断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