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东莞村里的点心铺,想吃得拼手速!32岁的老板娘,已做了20年饼→
东莞日报
2024-07-25 08:20:44

东莞有这样一家点心铺

位处镇区

有东莞多镇街共11个微信群的客户

想吃他们家的点心

要靠手速快!

 

·
·

这家店的主人

是一对30多岁的夫妻

老板娘从小就在食品厂长大

 

 

# 1

半个月才能等到一次「送货名额」

热门镇区5分钟内即抢完

 

 

今年32岁的老板娘刘玥昕,已经有20年做点心的经验了。上小学时,她就常在爸爸的传统食品厂里帮忙,去年在东莞石碣开起了夫妻档小店

 

图片

 

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夫妻俩就要立刻起身到店开始一天的食材准备工作。上午是他们最忙碌的时间,20来平方米的街边小店里挤着5个人,分工手作、打包下午要配送的订单。

 

中午12点左右,总算打包完成,老板甚至来不及好好吃个午饭,拿着前一天自己写的配送路线图,开着五菱车赶紧出发送货。

 

图片

▲老板手写的配送线路

 

老板娘会提前公布本周去往东莞各镇街配送的“行程表”,并在配送的前一天在11个微信群中发送次日的下单小程序。

 

因为只有老板一个人送货,一天只能到一个镇街送30-40个地址,大部分镇街要等上半个月才能轮到自己所在的镇街配送,即使轮到了也得拼手速。像南城这样热门的镇区,往往接龙开始五分钟配送名额就满员了。

 

图片

▲等待配送的点心

 

并不是老板夫妻有意做“饥饿营销”,只是小店目前的配送模式的确满足不了更多的上门订单。老板娘每天都在门店里忙活儿,只要有客人登门,照样能买到新鲜现做的点心。

 

虽店名叫绿豆饼,她家却有原味、海盐绿豆、紫薯、板栗等6种不同的馅儿,还有十几种口味的糯米糍、钵仔糕、龟苓膏、虎皮卷、奶酪球等丰富出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2

仅靠2元一枚的绿豆饼

开业当天营业额6000+

 

 

刘玥昕出生在一个“点心之家”,在她小的时候,爸爸便在食堂里做点心师傅。她12岁时,父亲出来创业开了家传统食品制作工厂,主营月饼,也做广东年货中的各式点心。

 

每年寒暑假,刘玥昕都要到爸爸的厂里帮忙,在那个机器制造还不发达的年代,很多环节都是手工制作。年复一年,她的手艺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牛屎饼、鸡仔饼、龙船饼......她总能做的又快又好。

 

图片

 

毕业后,刘玥昕也曾短暂涉足职场当文员,还尝试发挥自己的特长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开糖水店。然而,初次创业并不轻松,她形容那时候“累到极限”:既要独自接待顾客,又要事无巨细地准备食材与制作糖水,多重压力让她感觉“好郁闷”,加上生意未能如预期般红火,开了一年多就把店关了。

 

兜兜转转她还是回到了爸爸的工厂。期间除了做点心,她还拍摄了很多抖音视频做宣传,这些经历都为她后来成功创业打下了基础。

 

图片
图片

▲刘玥昕之前运营爸爸的食品厂抖音账号

 

几年前结婚后,丈夫跟着她一起在父亲厂里做事。虽说衣食无缺,但儿子渐渐大了,每个月领几千块的工资让夫妻俩感觉存钱是件困难的事情。

 

一直生活在父亲羽翼下的他们,也渴望能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可是丈夫只有初中学历,能做什么呢?

 

图片

 

夫妻俩决定做回老本行,拿出积攒的小几万元,租下街边的店铺,马上就把店开起来了,起初只做绿豆饼。

 

3月1日开业的第一天,生意的火爆程度就远超夫妻俩想象,单价2元、买10个送2个的绿豆饼,单日卖出了6000+元的营业额!

 

图片
图片

 

刘玥昕形容那一天夫妻俩不停地煎饼,尤其到了晚上八点半,不知怎地店门口突然排起了几个小时的长队,两人忙得晕头转向,连前来给她捧场的朋友都被她临时喊来帮忙顾店。

 

 

#3

糯米糍夏季“救场”

“天降流量”一觉起来五六百人加好友

 

 

可惜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也许因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来吃饼的人一下就少了下来,夫妻俩每天在店里闲坐着,琢磨得想办法把生意做起来。

 

她首先增加了丰富种类的糯米糍,并逐渐加入龟苓膏、双皮奶、奶冻等更适合夏天食用的点心,平时没事干也会把做好的点心拍照发到小红书上。

 

图片

图片

▲两人分工合作

 

另一边,刘玥昕在国贸附近工作的朋友托他们将店里的点心送到公司,这给他们拓宽订单量提供了重要灵感,小店从此开始提供上门送货服务。

 

因为以前有帮爸爸的食品厂经营抖音账号,刘玥昕的网感很好。虽然在网上发的贴子一直不温不火,但她仍坚持发了好几个月。

 

有天一觉醒来,刘玥昕正奇怪怎么突然有五六百人来加她的微信,原来有条小红书火了!有4万+人看过她的笔记。客户数目像滚雪球般扩大,很快从原本的2个微信群增加到现在的11个群聊。开业半年后,生意终于渐入佳境,两人忙不过来,请了第一个员工帮忙。

 

图片

▲刘玥昕的微信窗口

 

小店收获了许多人的青睐,夫妻俩忙到每天只能睡五个多小时。老板总在中午出发送货,午饭经常只能在路上买瓶八宝粥凑合对付一口。

 

下午丈夫送货,刘玥昕和员工在店里继续做龟苓膏、奶冻等可以提前做好冷藏的产品,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左右才关店回家。

 

图片

 

虽然夫妻俩现在的工作节奏很紧凑,两人常常忙得“失去面部表情”“累的不想说话”,但总归是靠自己的双手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成就。

 

除此之外,刘玥昕也有其他的收获:开店短短一年多,他们和很多客人成为了朋友。新人进群不知道怎么下单时,总会有熟客自发地充当起“客服”、丈夫上门送货时为他准备饮料、配送即使等到晚上八九点也没有怨言......

 

图片

 

朝着「证明自己」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每天“泡”在店里的生活,让他们心中生出一些遗憾——几乎没有时间陪伴4岁的孩子。

 

下一步,他们期待着生意慢慢稳定后能找到更大、更舒适的店面,小孩放学后可以接到店里玩耍,度过更多的亲子时光。

 

图片

 

刘玥昕夫妇的创业故事

是普通人奋斗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生这段旅程

关山难越,而勇者无惧 

 

策划 | 向志清 刘妍静

来源 |  文/金媛媛、图/黄靖淇 受访者供图、制图/钟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