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萃华是东莞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是东莞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今年是莫萃华诞辰120周年,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缅怀他的革命业绩,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莫萃华的革命历程
1904年,莫萃华出生于东莞洪梅洪屋涡村,小学毕业后考入东莞中学。莫萃华的父辈在太平(现为虎门镇)经营谷米生意,家境比较富裕。然而当时东莞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不断,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莫萃华原本的小康之家,也走向破产。他只能从东莞中学辍学,到广州做工谋生。当工人期间,莫萃华经历了社会底层的悲惨生活,对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和焦虑。
五四运动爆发后,莫萃华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1923年1月,他在广州加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东莞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10月上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在洪屋涡正式成立,莫萃华任书记。这是东莞第一个青年团支部。1924年11月,莫萃华被团广东区委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2月,中共东莞支部成立,莫萃华任书记。这是东莞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年仅20岁的莫萃华身兼东莞党、团组织书记两职。
1925年4月,东莞县农民协会成立,莫萃华任执委委员。11月,中共东莞支部改称中共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成为第一任书记。12月,莫萃华参与国民党县党部改组,被推选为县党部农民部长。国民党县党部的改组成功,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东莞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926年5月,莫萃华奉命调到中共广东区委工作,此后不久被派到三水县工作。11月,莫萃华调任中共四会县特支书记,很快扭转四会县原本的被动局面,恢复了被土豪劣绅破坏的农会组织,健全了党组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东莞。同年夏,莫萃华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秘密返回东莞,活动于县城和石龙之间,联系隐蔽在各地的共产党员,开展秘密斗争。1928年3月,中共东莞县委员会改选,莫萃华当选为县委常委。8月,中共东莞县委与中共石龙市委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东莞县委。莫萃华继续担任县委常委,负责宣传工作。12月,中共东莞县委交通站广昌隆被敌人破坏,国民党军警四处搜捕共产党人。一批共产党人被捕牺牲,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被迫撤退。莫萃华撤回家乡洪屋涡掩蔽,拟赴苏联学习,后因缺经费无法成行。1929年初,莫萃华打进土匪队伍,改造和争取土匪武装,组织共产党武装。在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
二、莫萃华革命道路的启示
莫萃华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纯粹的信念,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誓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定莫萃华为革命烈士。回望莫萃华曲折的革命道路,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关爱农民、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
对革命真理的执着追求。1920年秋冬,孙中山返粤重组军政府,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时年仅16岁的莫萃华怀着对祖国独立富强的强烈愿望,毅然弃丢工职从军,投身于反对军阀的斗争。在粤军期间,莫萃华接触了阮啸仙组织的爱群通讯社(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活动的公开社团),阅读了《共产主义ABC》《阶段斗争浅说》等刊物,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6月,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莫萃华认清了陈炯明的面目,便离开了粤军。1923年春,莫萃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阮啸仙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积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7月至8月,东莞派出莫萃华等3人参加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此届讲习所主任为彭湃。莫萃华认真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到四郊进行农民运动的实践。从农讲所毕业后,莫萃华被委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到东莞开展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1924年11月,莫萃华被转为共产党员,由此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更加坚定了革命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矢志不渝。莫萃华一生奉行马克思主义,忠诚共产主义事业,坚信中国革命必胜。他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和培养干部,建立和健全基层党组织。1924年底,为开展东莞县的革命活动,发展全县党、团组织,他来到东莞中学,推荐东莞中学学生阅读《向导》《少年先锋》《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并以“新学生社”的名义,宣传革命真理,开展学生运动,吸收了一批进步学生参加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至1926年4月,东莞党组织已有党员43人。
莫萃华注重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组织在东莞得到新的发展。1925年8月,国民党东莞县右派分子操纵东莞县党部选举,必须进行彻底改组。于是,中共东莞地方组织全力参与国民党县党部的改组,发动东莞中学学生,通过罢课和请愿,打击东莞国民党右翼势力;安排全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动员工会、农民协会会员加入国民党,壮大中共在东莞国民党组织中的力量和影响;同时注意团结国民党内进步分子,扩大国民党左派势力。同年12月,国民党东莞县代表大会重新召开,选出东莞国民党县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7人和监察委员3人。在7名执行委员中,5人是共产党员,莫萃华被推选为县党部农民部长;在3名监察委员中,1人是共产党员。改组后的国民党东莞县党部,基本为中共东莞组织所掌握,成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组织。
莫萃华重视加强党的宣传工作。1926年2月,在中共东莞特支推动下,东莞各界群众举行东莞各界援助罢工周大会,莫萃华任大会主席并发表演说,声援省港大罢工。莫萃华遵照区团委的指示,筹备成立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他多次举行训练班,亲自担任教员对新团员进行培训。1928年,莫萃华担任中共东莞县委委员,主编《红旗周刊》,出版《赤卫队须知》,翻印党内通讯与文件,积极为党员和群众提供理论学习资料。
对农民问题的热切关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农民阶级占绝大多数的时代。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莫萃华对农民的关注,表现在领导、鼓励、支持农民争取自己的利益和自身的解放。1923年9月,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阮啸仙委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莫萃华回到家乡洪屋涡活动,联系了一些青年农民,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10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正式成立,有7名团员,莫萃华任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团东莞支部在洪屋涡着手恢复乡自治公所,改组民团,创办图书报社,扩充或改良国民学校,设立各种补习学校,组织演讲会和农民俱乐部,开展对各乡村经济状况的调查等,工作极为活跃。1924年5月,莫萃华作为团东莞支部代表,在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团东莞支部工作的汇报。大会听取了汇报,并通过《东莞报告的决议案》,对今后团东莞支部工作作出决议。莫萃华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为组织农会打好基础。此后,在莫萃华等人努力下,团东莞支部“经区委加以几次训练,比以前进步得多”。
1924年10月1日,洪屋涡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成立,莫萃华担任成立大会主席。农民协会在洪屋涡实行“二五减租”,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二五减租”等革命口号。农民协会威望日高,影响邻近各乡村日深,发展趋势非常迅猛。莫萃华站在农民的立场,成立东莞县农民协会,维护农民群众权益,反抗民团土豪劣绅的压迫,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5年10月,在国民党广东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莫萃华等人向大会递交《县地方公款应酌拨充农民协会》等一系列提案,对国民党东莞当局施加压力,要求惩处土豪劣绅,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莫萃华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东莞农民运动持续高涨,至1926年底,东莞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近10万人,农民自卫军发展到5000多人。
对艰难险阻的无畏气概。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莫萃华等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毅然投身为国家、民族、人民而斗争的革命洪流。在革命道路上,莫萃华多次遭遇过艰难险阻,经历过生死考验。1926年10月27日,四会县特支书记陈伯忠和党员赖西畴,被土豪劣绅收买的凶手暗杀。一时土豪劣绅气焰甚嚣尘上;把已经出现大好革命形势的四会,弄得乌云满天、危机四伏。中共广东区委为了稳定四会的局面,派莫萃华到四会担任特派员和四会特支书记。莫萃华受命于危难之际,一方面巩固原有工会、农会,把党的大部分力量放在农村,以发动和组织农民。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反动派突然袭击,他注意掌握武装力量,并做地方武装的争取改造工作,坚固自卫的堡垒。莫萃华带领四会的党员稳定了局面,恢复了农会,健全了党组织。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多个乡村成立了农会和农军,加入农会的农户3000多户,农军也有400多人,四会农民运动陆续恢复了原来蓬勃发展的局面。
1927年夏,莫萃华奉中共广东区委之命返回东莞,开展秘密斗争。他听取广东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指示后,积极发动农民进行武装起义,配合广州起义,并以洪屋涡、大沙、金洲等为据点,发动组织武装队伍。1928年12月,中共东莞县委交通站广昌隆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发出悬赏通缉令,四处搜捕共产党员,东莞县委领导同志和工农革命同志被迫出走他乡。即使遇到如此重大挫折,莫萃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越是信念坚定。1929年初,莫萃华返回家乡洪屋涡后仍坚持开展革命活动,直至不幸牺牲。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莫萃华在斗争中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激励着东莞党组织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莫萃华革命道路的时代价值
今天,我们重温革命历史,缅怀莫萃华等革命先烈,就要从他们高贵的品质中汲取砥砺前进的力量,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
坚定理想信念,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者。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是由于他们始终有着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着共同的理想。莫萃华向往社会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就是坚守理想信念、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莫萃华遭遇过土豪劣绅、反动民团与国民党右派的挑拨离间、威逼利诱,遭遇过农民的误解,但他心中只有党、只有中国的革命事业。在敌人全面通缉的紧张局势下,莫萃华四处躲避却不顾个人安危,争取改造土匪武装为共产党的武装,直至牺牲。
回望东莞党组织的百年历史,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无不激励着后来者奋勇前行。在莫萃华的影响下,李本立、周棠、叶铎辉、刘伯刚、李鹤年等一大批东莞中学学生参加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甚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回顾莫萃华的革命道路,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坚定理想信念的态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斗志。为此,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坚定的信仰者和最忠实的践行者。
坚守人民立场,做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者。在革命道路上,莫萃华担任过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支部书记、中共东莞支部书记、东莞县党部农民部长、中共东莞特别支部书记、中共四会县特支书记、中共东莞县委常委等领导职务。他始终坚持深入社会最基层,深入农民开展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农民运动。他一直把自己视作人民的一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莫萃华始终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对人民赤胆忠心,把千千万万人民的解放、发展和幸福作为毕生追求。今天,我们学习回顾莫萃华的革命道路,就是要学习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的做法。当前,我们要坚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决破浪前行,做勇立潮头的建设者。20世纪20年代,在莫萃华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东莞成为广东省最早建立中共支部的六个县份之一,东莞农民运动成为广东省农民运动的发达地区之一,东莞也成为大革命时期广东工农革命运动的先进地区。至1926年4月底,东莞已成立了五个区农民协会、128个乡农民协会,拥有会员1.27万多名。东莞县的区农民协会数和会员数,在农民运动比较发达的广东省中部13个县中,居第四位。遥望往昔,面对封建势力对人民大众的剥削压迫,莫萃华从时代出发,踏破万重巨浪,不仅对社会不公现象发出呐喊,更在行动上对旧社会的毒瘤进行根除。莫萃华身上那种敢为人先不畏艰险的精神特质,是其成为东莞农民运动先驱的重要原因。
时代是出卷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回顾莫萃华的革命道路,就是要学习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决心。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只有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提前谋划、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制度开放创新,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才能为东莞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坚持求真务实,做理论联系实际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探索、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形成了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革命品格。莫萃华在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信仰而不是教条。他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东莞、四会各地的社会环境和革命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开展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又有力地推动了东莞等地的群众运动。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脱贫攻坚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乡村振兴开启了新篇章,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天,我们学习回顾莫萃华的革命道路,就是要学习他立足实际、干在实处的品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为了完成新的发展任务和新的实践课题,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东莞自身实际,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解决当前和未来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全力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莫萃华、赖成基、李本立、李源、陈志仁、李一之、何与成、陈铭炎、古道等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红色赞歌,已深深刻入了东莞人民心里。鉴往事,知来者。我们要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继续深入挖掘东莞本土党史资源和红色资源“富矿”,强化红色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和发扬包括莫萃华等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把革命精神转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