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湿米粉米酵菌酸中毒!桥头开展“湿粉”专项检查行动
悦读桥头 2024-07-23 17:03:17

为进一步加强湿粉类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压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严防米酵菌酸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7月20日上午,桥头市场监管分局开展湿粉专项检查行动。

图片

图片

当天,执法人员去到桥头中心市场检查各湿粉制品经营店铺,重点检查了店铺环境卫生、食品贮存条件、湿粉标签标识、进货台账、购货凭据等,并仔细排查了是否存在销售超保质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等违法行为。

图片

执法人员督促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其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从严从实把好进货查验关和食品加工关;要做好湿米粉产品的储存,放在冰柜里进行冷藏,确保食品安全。

图片

另外,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还检查了市场在售猪肉的进货凭证、检验检疫票证、定点屠宰印章等证明,要求经营人员不得销售来路不明及无检验检疫证明的“白板肉”,禁止销售注水猪肉、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猪肉。

 

 

夏日炎炎

对于广大吃货们来说

嗦一碗粉

无疑是一件酣畅淋漓的事

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

米线(米粉)、濑粉、凉皮

……

 

不过

“嗦粉”虽爽

但最近潮湿多雨和高温的天气

却让河粉、米粉等湿粉

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警惕!

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

一旦中毒

病死率高达40%至100%

 

接下来,给大家科普下

这位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米酵菌酸

图片

 

01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椰毒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会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米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而温度约26℃时就能产生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100℃煮沸和高压烹饪也不能破坏

 

02

米酵菌酸的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毒素的量有关。

 

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至100%,可谓毒素中的“战斗机”。如果发现疑似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并带上可疑食品及时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吃了同样食物的人,即使未出现明显症状,也应前往医院检查。

 

03

哪些食物容易被米酵菌酸“盯上”?

 

有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发生米酵菌酸中毒。

 

① 发酵椰子和谷类制品

 

如我国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南方的糯米汤圆(放置过久后)、吊粑浆等。

 

② 湿粉类等淀粉类制品

 

如河粉、米线、肠粉、濑粉、粿条、米粉、粉丝、凉皮等。

 

③ 木耳、银耳

 

食品安全无小事

提醒广大食品经营者

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谨防米酵菌酸中毒

 

01

进货要正规

要从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商家购进湿米粉,索取并留存供货商的产品合格证明和购货凭证,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不得采购个人、黑作坊等无合法来源商家的湿米粉

 

02

验货要仔细

进货时要重点检查湿米粉标签标示是否完整、是否在保质期内(保质期在24小时内的产品,生产日期应标注年月日时),外包装是否破损,运输处理是否整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变质现象。不要采购超过保质期的湿米粉

 

03

销售要合规

湿米粉经营环境要干净卫生,湿米粉应低温储存,与其他商品应有明显划分或隔离。储存容器外或货架、货柜等显著位置上标示牌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储存、分切等工具设施要每日清洁。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湿米粉要及时处置,严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

 

04

加工要规范

在加工使用前,要认真检查湿米粉的保质期限和感观性状,严禁使用超过有效期或腐败变质的湿米粉。现场制售湿米粉的食品经营者,还应特别注意加强大米等原料进货环节的把关。

 

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

在选购、食用湿米粉等食品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谨防病从口入

 

■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木耳、米粉等食品。在选购木耳、银耳时,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选购米粉(线)要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组织结构均匀,色泽均匀一致,无酸败味、霉变味及其它异味的产品。

 

■ 不食用变质银耳、木耳,也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食用木耳或银耳前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泡发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耳片不成形、发粘、无弹性或有异臭味的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能食用

 

■ 在家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时,注意不用霉变的原料,浸泡时要勤换水,磨浆后及时晾晒烘干,避免让食品接触潮湿土壤或灰尘,以防污染。

 

■ 保持厨房良好卫生环境,及时清洗餐具,不留食物残渣等。

 

 

 

图文:香雅怡 东莞市场监管分局

编辑:香雅怡

编审:邓佩珊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