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莫华杰长篇小说《特殊使命》作品研讨会在花城文学院举行
东莞+ 2024-07-19 21:18:05

7月18日,勇气、担当和信仰——《特殊使命》作品研讨会在花城文学院举行,蒋述卓、陈启文、田瑛、贺仲明、申霞艳、李德南、唐诗人、张懿、邓如、胡磊、柳冬妩等省内专家对该作品及莫华杰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评析和建议。

长篇小说《特殊使命》是东莞作家莫华杰的最新作品,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特殊使命》以东江纵队“香港大营救”为背景,描写了蔡雨来、陈浩三等岭南革命先烈用行动与热血,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不畏困难与牺牲,为中国历史写下红色篇章,塑造中国人舍生取义的精神与信仰。

作为一部深挖大湾区红色文化的优秀作品,《特殊使命》融入惊险、悬疑、谍战等元素,深挖小人物的精神和感情成长史,是一部关于勇气、担当和信仰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红色题材小说,是东莞市委宣传部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广东省委宣传部重点题材创作项目,也是“东莞创作”文化品牌的最新成果之一。其出版和进入影视改编论证阶段,进一步丰富了红色题材宣传内容,为东莞乃至广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

作家寻求市场和读者认可的转型之作

《特殊使命》是一部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创作,反映东莞红色文化的长篇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关于勇气、担当和信仰的故事。作品以东江纵队“香港大营救”历史为背景,以小人物为切入点,通过小人物来推动故事,将真实历史与合理的虚构相结合,把故事紧紧地镶嵌在历史的缝隙中,塑造出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舍身取义的精神信仰。

“作为莫华杰寻求市场和读者认可的转型之作,《特殊使命》也展现出他开阔的、拥有未来无限可能的艺术创造力。”花城出版社副社长邓如表示,他很期待《特殊使命》能成为《我的阿勒泰》一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的优秀出版物,也期待莫华杰在今后的创作上能够不断的突破自我,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该小说把宏大叙事与小人物故事融合起来,在人物塑造上和文化处理上也很自然很成功。”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唐诗人表示,作为莫华杰的转型之作,《特殊使命》展示了其毋庸置疑的讲故事能力,以及在真实历史资料基础上创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他个人一个跨越、挑战自我的成功案例。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评论家李德南表示,他在《特殊使命》从中看到了莫华杰敢于从个人写作的舒适区的勇气,也看到了其在大众熟悉的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新意。认为该作品的吸引力首先体现在将革命历史的话语与江湖话语两种范畴的语言的引入和应用,让作品的叙事色彩更具野性,也增加了可读性。其次是对史料的消化和吸纳的处理非常好,同时融入了悬疑、谍战等元素,进行了通俗文学的融合试验,在语言、细节、人物、情节、场景等的处理非常好,是一部文学性较强、完成度很高的作品。

展示严肃主题,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东莞作家周一带来了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博导贺仲明的点评:《特殊使命》努力还原历史面目,将故事建立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当中,具有较强的地理色彩和生动的生活细节。“小说虽然是虚构却真实,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也很好地实现了革命历史小说的思想价值。”

贺仲明还认为,《特殊使命》具有严肃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的特点,故事性强,线索清晰,颇具悬念色彩,语言也通俗易懂,很好地将传奇性和现实性结合在一起,可读性很强。同时该作品也具有较强的思想价值,展示了严肃的主题,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注思想想兼具,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特殊使命是莫华杰奉献的优秀文学新作,与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的内容更扩大,思想内涵也更深刻,艺术上既保持着梦幻节叙述生动流畅的特点,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贺仲明表示,文学创作关注宏大的社会历史是非常必要的,甚至说一个作家只有具备了书写宏大场面的能力,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所以《特殊使命》对于莫华杰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创作实践,也是他不断攀升的文学路途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博导申霞艳表示,莫华杰是从生活里走出的作家,身上有着一种野生性和自由性,其创作过程中也做了非常多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特殊使命》更是展示了其写作的雄心和蜕变。因为他不再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意识,而是把自己擅长的讲故事能力与真实历史结合,通过小人物故事展示大历史,展现作家对本土的重新想象和挖掘,其中一二号人物互相引领和互相救赎的设计也很巧妙。“从这个环节看,《特殊使命》是一部既有历史纵深度又有广阔的社会空间的作品。”

作品的出版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一级作家柳冬妩表示,莫华杰的成长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2亿来莞务工人员的缩影之一,不仅是其个人的传奇,也是东莞的一个传奇,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传奇。《特殊使命》的出版意义与价值非常大,其对东莞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创作,完成了东莞文学创作的一项“特殊使命”,也是外来东莞工作生活的人对东莞的融入的证明。

从莫华杰个人经验的打工文学创作到今天的重大历史题材的转型创作的十多年,东莞市文联组织联络部主任、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知道他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为这部转型之作着手准备了。胡磊认为,《特殊使命》除了题材转化和讲故事能力外,给他最大的惊喜便是语言的进步。“华杰的成长是东莞当代文学的一个代表和一个新的创作走向,《特殊使命》不仅是东莞文学的收获,也是广东文学的收获。”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认为,《特殊使命》的出版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一是在红色题材的开拓下独辟蹊径,避开了通常的宏大叙事,以小人物切入,且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环境的变化,设置真实巧妙。二是通过香港大营救的故事背景和小说的展开,通过一个革命史的书写,使得香港历史和整个大湾区历史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也是对大湾区的书写的一个开拓。三是作者走出写作舒适区,通过历史的搜集和成熟的艺术处理做出了新成绩,既完成了个人创作探索的“特殊使命”,也是我们青年作家如何向成熟作家迈进这一大步的示范案例。

此外,作家、《花城》杂志前主编田瑛从莫华杰的成长说起,并在写作上给予建议:在志向上,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集中精力在小说创作上下功夫;在题材处理上,要找出新的写法,写出与众不同;在内容和写法上,不能停留在故事层面上,更要在时代、思想、人物上进行更深的挖掘,等等。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花城出版社安然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