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东莞跨国企业|三星电子:没有撤离中国,东莞是大湾区最具发展前景的热土
东莞+ 2024-07-11 10:15:18

“三星没有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撤离中国,反而加大了高端元器件产业投资布局。通过近几年的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成为供应链企业,深度融入中国的供应链。”7月10日,出席东莞跨国公司交流会的韩国三星电子全球副社长兼三星大中华区首席副总裁王彤说。

王彤表示,三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华累计投资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东莞更是三星在中国最早落脚的城市。“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未来可期,我们认为东莞是大湾区中未来发展最具前景的热土。”

▲韩国三星电子全球副社长兼三星大中华区首席副总裁王彤

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未来可期

“我们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过去30余年,三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王彤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三星对华投资以及在华事业的成功推进,推动了三星自身的飞速发展。

三星于1992年中韩建交伊始正式进入中国,在中国发展已有32年历史。其间已累计投资超过了548亿美元,包括电子元器件产业在内,集团旗下金融、重工、服务业等产业领域的18家公司,在华设有15个生产法人、9个研发中心等160余家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广东东莞、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以及陕西西安。

对于三星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每一次业务调整都会引发种种解读,“三星撤出中国”甚至“三星败退”等言论不时出现,但很多分析却忽视了三星在中国经历的变革与升级。

王彤特别提出,最近十年,三星在华发展战略从原先的以组装为主的电子整机产业快速转换成以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池、新型显示器件等尖端元器件产业。

548亿美元的累计投资中,最近十年的投资达到了380亿美元,其中最近五年的投资则高达200亿美元。最近十年,三星在华企业从3000家供应商处累计采购3300亿美元。

“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未来可期。”王彤说。

作为一家已经在华深耕32年之久的外资企业,三星的变革也映射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方向的深刻变化。有分析指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调整转型往往顺应着中国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东莞是大湾区最具发展前景的热土

三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华累计投资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东莞更是三星在中国最早落脚的城市。

1992年7月份,东莞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正式在东莞的寮步镇成立,是中韩建交前三星集团内第一个走进中国的制造企业。同年12月,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在东莞的厚街镇成立。

东莞三星视界位于厚街镇宽阔的湖景大道旁,厂区规模不小,厂区东面还有一条专门以三星命名的“三星路”。位于寮步镇的东莞三星电机尽管已经搬迁,但三星给这座城市留下的“传说”,仍然是当地不少老居民的美好记忆——上世纪90年代,三星电机最高峰时拥有上万名工人,工厂旁边的“三星小区”是东莞最著名的韩国人聚集区之一。这条小街大部分商铺专门做三星及其围绕着它展开的零星工厂生意,中韩两文同时出现的招牌,当年恐怕全东莞只会在那里才能看见。

“所以,虽然不经常来东莞,但是并不觉得这个城市很陌生,反而觉得很亲切。”王彤说。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三星在中国国内最受关注的地区之一。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东莞正好位于大湾区两大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中心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虽然近年来电子信息整机行业外流,但是我们发现不管世界工厂在哪里,它的供应链、产业链依旧离不开大湾区。”王彤说,中国生产了全球67%的手机、80%的电脑、65%的电视、80%的空调、33%的汽车以及65%的新能源车等。这些整机的生产,凝聚了多个主要行业的供应链集群。如今,中国已经是很多行业的全球供应链的枢纽。

“大家互相离不开、断不了。”王彤说:“三星在东莞深耕了30多年,我们认为东莞是大湾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热土。我们诚邀各位外商投资企业来东莞投资,感受在东莞创业的一切美好,共同创造企业发展的更新未来。”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实习生 唐文洁 图片:记者 曹雪琴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