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区豪门林立、下半区冷门酝酿的2024年欧洲杯1/4决赛即将开赛,在连续数十场的欧陆足坛巅峰对决上演过后,赛场周边连续不断的中文广告牌早已为中国球迷熟悉,“中国元素”以种种方式竞相亮相。然而回到球场,与足球相关的“中超元素”却凤毛麟角,与相隔并不算太过久远的辉煌相比,着实令人唏嘘。

作为与世界杯比肩、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足球赛事,欧洲杯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根据官方消息显示,2024年欧洲杯的13个官方全球合作伙伴中,中国企业超过三分之一份额,大家目之所及的比亚迪、速卖通、蚂蚁集团(含支付宝及其他子公司)、海信以及vivo均在其中。
根据专业观点指出,欧洲杯的“赞助商阵容”,实际上是一张反映全球区域经济和产业格局变迁的晴雨表。中国企业赞助欧洲杯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一个品牌在全球舞台上展示实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品牌的崛起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再度直观诠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可想而知无限广阔的中国市场,不少国外企业也主动选择使用中文进行广告投放,比如卡塔尔旅游局。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欧洲杯赛场上的中文广告牌同样内有玄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本届欧洲杯主办方欧足联使用DBR(Dynamic Banner Replacement)定制转播技术,可在数字转播信号中插入虚拟广告图像,在不影响现场广告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地区看到不同内容的效果。

具体解读,即每场欧洲杯比赛的转播,共包括德国信号、中国信号、美国信号以及国际信号4路。根据赞助商选择,同一广告可以有4个版本显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蚂蚁集团的展示,中国观众可以看到支付宝、蚂蚁森林、蚂蚁财富(上图)、数字藏品平台“鲸探”4项内容,对应时间段的比赛现场,则展示其在国际上主推的Alipay+、WorldFirst、Antom等相关品牌。
场外热热闹闹,球场上的“中国元素”自然更为聚焦,在之前多年的火爆之后,目前中超联赛已然归于平静,鲜有世界级大牌“输出”,2024年欧洲杯,没有一位现役中超外援进入26强名单。

有所关联的中超旧将,在1/8决赛过后也齐齐出局,具体包括卡拉斯科(比利时队,前大连一方)、维特塞尔(比利时队,前天津权健)、阿瑙托维奇(奥地利队,前上海上港)、斯坦丘(上图,罗马尼亚队,前武汉三镇队)、沙拉维(意大利队,前上海申花),以及哈姆西克(斯洛伐克队助理教练,前大连一方)。小组赛阶段即结束征程的,为两位塞尔维亚队将帅,此前效力于广州恒大的古德利,以及曾执教广州富力的现任主教练斯托伊科维奇。

如果一定要找寻与中超的关联,倒也不是完全绝迹,作为德国前国脚,2019年曾效力于天津津门虎的瓦格纳(上图中排左五白衣),目前与主教练纳格尔斯曼搭档,担任德国队助理教练,接下来他将与东道主继续向冠军冲刺。看上去仍有渊源,但这样的数据与巅峰时期相比,无疑也是中国足球急速坠落的直观写照:

根据多方资料回溯,历史上来自于中超的第一位欧洲杯国脚,为2004年保加利亚队阵中的扬科维奇(前大连实德)。在2008年、2012年两届欧洲杯“挂零”后,2016年欧洲杯,效力于北京国安队的土耳其前锋伊尔马兹(上图),完成了中超球员进球“零的突破”;2021年欧洲杯,三名中超外援在列,分别为阿瑙托维奇、以及丹尼尔森(前大连人)、斯文松(前广州城)两名瑞典国脚。当然,中超的高水平外援主要来源也并非欧洲,以世界杯参照更为直观:2014年、2018年,中超先后输送6名、9名国脚至32强。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仅有2人。

中超的吸引力下降,世界级球星去了哪里,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以C罗(葡萄牙队)、坎特(上图左,法国队)为代表,近年来在职业生涯暮年之外,越来越多的当打悍将均已转投沙特联赛,“利雅得胜利”“利雅得新月”“吉达联合”这些名字也早已耳熟能详。根据官方数据,在2016年仅有1人、2021年空白之后,本届欧洲杯共有14名球员来自沙特联赛,这一数字超过葡萄牙超级联赛、仅次于荷兰甲级联赛。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世界级球星选择职业生涯终点站的联赛,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本届也有突破,现效力于芝加哥火焰队的瑞士队悍将沙奇里,完成了美职联球员欧洲杯历史进球“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