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层治理从“心”出发,黄江心理服务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黄江样板”备受关注
东莞+ 2024-07-04 10:02:44

7月2日,黄江镇心理服务志愿者领队尹季香来到宝山暖流驿站,与几名志愿者开会商讨暑假期间准备开展的四场活动。“我们将通过每个月到企业、小区、学校等地方开展不同的活动,普及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改善沟通互动模式,切实提高各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取辖区名山宝山为名,以送温暖送希望为义,2020年12月,东莞市黄江镇组建起一支本土化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并将服务站点和品牌命名为“宝山暖流驿站”,按照广东省关于“粤心安”工程的统一部署,先后建成镇、社区“两站七室”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提供点(个案)、线(群体)、面(社会面)的矩阵服务。

黄江镇党委副书记林沛坚表示,近年来,黄江镇深入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将社会心理服务与平安建设有机结合,以心理服务志愿团队作为“N”,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平安建设理念融入社会心理服务,探索社会治理融入“心”模式,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心”路径。

组建本土化心理服务志愿团队

预防矛盾萌芽促进纠纷化解

“其实很多人普遍存在亚健康的状态,不懂得如何调整情绪。”回想起2020年,林沛坚通过调研发现,当时许多人存在偏激的想法,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在心理辅导的问题上做一个专项治理,从而萌生发展本土化志愿团队以及打造服务站点的想法。

2020年12月,黄江镇综合治理办、黄江镇卫健局联合广东医科大学心理学教师团队举行招募活动,在黄江镇组建一支本土化心理服务志愿团队,并在田美社区挂牌“宝山暖流驿站”,从此,心理服务志愿团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刚开始的时候,团队只有10多人。”黄海健与陈玲玲是最早加入团队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她们认为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接踵而来,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咨询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尹季香回忆说,有一次接到了黄江某小学的转介,称该校学生小飞(化名)性格较为叛逆,学校心理老师一直对他跟踪辅导,但收效甚微。经过深入了解,老师发现问题不仅在于小飞,更在于他父亲长期以来严苛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沟通时倍感无力,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我们立刻安排志愿者介入,并通过绘画、谈心等手段,用心理知识向小飞父亲分析问题根源。”为了增加成功率,尹季香得知小飞喜欢打篮球,第一时间买了篮球和笔记本,让志愿者见面后送给小飞。

经过2次见面辅导后,小飞父亲的教育方式有了积极改变,小飞的心理问题得到好转。“现在小飞已经读初中了,成绩还在班里排中上,家庭亲子关系更为融洽了。”这一成功案例,让原本摸着石头过河的尹季香看到了方向,也让更多黄江市民看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创新“产学研”模式

形成“点线面”心理服务

2021年,广东各地陆续开展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在拥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黄江于2月份率先完成广东省“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化建设,宝山暖流驿站、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分别揭牌成立。同年7月,在每个社区建立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室,形成“两站七室”的服务格局,着力解决社会心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7月2日,记者来到了重新选址、装修升级的宝山暖流驿站新站,驿站设有志愿者办公室、接待室、阅览室、个案室、艺术疗愈室、沙盘室、多功能室等,为有需要的个案、群体送上关怀和温暖。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交流、课题调研三位一体的‘产学研’模式,形成一个‘立足黄江、服务黄江’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林沛坚介绍,“产”为黄江与广东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合作,组建本地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集结吸纳各个部门骨干力量,统筹发挥人才特长,建成160余人的镇区心理人才库,已开展各类心理培训课程192学时。

“学”是为各社区、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学技术支持、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等活动,发挥心理学在基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催生巩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研”是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探索”“社区居民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群众社会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等课题调研,通过调研结果不断完善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引导黄江镇居民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同时,黄江镇探索形成“点线面”的心理服务模式,以个案服务为“点”、以群体服务为“线”以及以心理健康推广为“面”,为居民群众提供“心”支持。

“至今收到的个案中,有70%是涉及未成年人问题,为此,黄江会更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针对未成年人设计开展符合其心理健康需求的主题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林沛坚说道。

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

促进不同群体相处更和谐

2023年10月,叶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两次来到了宝山暖流驿站寻求帮助,在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下,孩子很快稳定情绪。当看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24年5月,叶老师决心加入心理服务志愿团队,成为这个大家庭中一名成员。

黄江镇综合治理办主任翟绍华认为,宝山暖流驿站志愿者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主动求助和部门转介的个人、家庭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缓解个体因挫折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协调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促进家庭幸福与和谐,提升黄江人民的生活幸福感。

“心理服务志愿团队从当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80余人,证明了越来越多人认可团队。我们提出‘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将在社区、企业、校园持续开展现场心理科普、心理漫画、心理测评、绘画心理分析、OH卡探索等活动,普及心理调适、改善沟通互动、理性有效沟通等方法,促进不同群体相处更和谐。”翟绍华说道。

据介绍,驿站自建设以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预防和介入矛盾的萌芽,促进纠纷化解,共服务个案1556人次,开展团体辅导和宣传活动80余场。

林沛坚表示,接下来,黄江镇将继续通过“1+6+N”平台,不断完善综治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积极融入社会优质资源完善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为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可复制、能推广、共参与的黄江“心”经验。

文字:记者 甘劼伟 图片:记者 赵浛锐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