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开辟新赛道!被茶山镇第三小学「硬控」!
东莞茶山发布 2024-06-25 17:40:38

随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

垃圾分类成为茶山街坊的新时尚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

都在努力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主动将果皮放到厨余垃圾桶

将塑料、报纸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将用过的电池放到有害垃圾桶

 

图片
图片

 

其中

茶山镇第三小学

不但倡导学生正确将垃圾分类

还引导孩子们将校园日常生活中

产生的垃圾进行发酵处理

让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

……

一系列的举措让茶山镇第三小学

成为东莞首批“莞香花”

生活垃圾分类特色学校

 

图片

图片

 

 

 01 

 

“家校社”协同

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走进茶山镇第三小学,校园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提示语掩映在绿叶红花间,学生们自觉将垃圾分别放入垃圾桶 。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行垃圾分类是校园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据介绍,茶山镇第三小学将崇礼尚慧的“礼慧”教育顶层办学理念镶入垃圾分类实践,协同“校社”创造性提出“双循环”垃圾分类理念,将“循环利用”嵌入师生素养中,提升师生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认同感与自觉性。通过家校沟通,学校将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家庭中,让学生在家庭中也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学校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传队,以分类宣传队为榜样,引导全体师生及家长将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源头抵制乱丢乱扔,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02 

 

分类进课堂
学习新风尚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为了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学校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方法,将垃圾分类与主题活动融合,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废旧物品再创造、科创小发明等活动,提升师生的参与度。

 

图片

图片

 

茶山镇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童梅春称,“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老师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孩子垃圾分类知识。比如在美术课上,老师会让学生利用垃圾进行创作,用来美化学校、班级、家庭的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学校还会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月活动。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生活垃圾分类的活动倡议,介绍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布置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活动安排,不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小制作、调查报告、生活垃圾分类作文、生活垃圾分类小报、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画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动手能力。

 

图片

△手抄报

 

图片

 

 

 03 

 

见“圾”行事
变废为宝

 

在教学楼外围的走廊摆满了绿植以及鱼缸,这是茶山镇第三小学创新的“鱼植共生”系统。

 

图片

图片

△“鱼植共生”系统

 

“鱼植共生”系统结合无土栽培技术与循环水养殖技术进行生态循环,是一种科学环保的先进养殖技术。现场,老师带学生参观学习了土培和水培相结合种植非洲凤仙花的养殖技术。在近距离体验养殖乐趣的同时,学生注重环保、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得到提高。

 

图片

图片

△学习非洲凤仙花的养殖技术

 

据了解,茶山镇第三小学还将校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收集起来,通过垃圾处理中心,通过发酵处理,将有机垃圾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植物利用的有机肥料。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把转化来的肥料种植蔬菜。

 

图片

△堆肥桶

 

图片

△用转化来的肥料种植蔬菜

 

“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

是家校社需要共同完成的

一个项目和任务

学校用小手拉大手来推动

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

以此来达到

减少垃圾产出量的一个目的。

校长童梅春如是说

 

 

 

文字:记者 陈波 图片:陈嘉豪、茶山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