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位于东莞常平的地理坐标,也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6年来,超过2亿人到东莞打拼。“东莞东”火车站,是“孔雀东南飞”的第一站。
46年来,东莞将2亿“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他们在东莞奋斗拼搏,竖起了“东莞制造”的大旗,创造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奇迹,是“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主力军。
《东莞东》,一部正在上演的莞产原创音乐剧。它以改革开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以无数在东莞奋斗扎根的平凡人为群像,深情地讲述了打工者与城市之间的故事。6月22日,它从东莞玉兰大剧院出发,开启全国巡演,随后登陆广州、北京,用东莞故事唤醒历史记忆。
海纳百川者,必情深义重。近期,东莞以城之名,发布“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面向全国征集时光照片,希望铭记46年、2亿人的更多细节与瞬间。
46年来,东莞从“打工的地方”,进阶为“生活的城市”。它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条、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逐浪大湾区,参与全球分工;以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故事。

以文艺之名,礼赞城市文明发展
东莞东,梦最开始的地方。
6月23日晚,东莞玉兰大剧院,当音乐剧《东莞东》唱响主题曲《人潮人海》,当列车的微风带来新的相遇与告别,46年、2亿人的更多细节与瞬间在此刻具象化,也开启了这部莞产音乐剧的全国巡演之旅。
7月20日至21日,《东莞东》将登陆广州友谊剧院。8月15日至16日,它抵达北京二七剧院,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全国范围讲述东莞奋斗故事。
回拨历史指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的发展历程尤为引人瞩目。
“三来一补”为东莞制造业注入了初始动力,东莞城市文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东江入海的泥泞之地,到GDP破万亿、人口过千万的“双万”之城,东莞的发展凝聚着所有建设者的汗水和情感。

音乐剧《东莞东》取名于位于东莞常平的“东莞东”火车站,是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人南下打拼闯荡的第一站。故事背景设定以及主要角色的背景、性格、经历均来源于东莞原型人物,“金虎手袋厂”源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舞台上呈现不同年代下东莞制造业工厂的车间运作情况、年轻人的休闲娱乐生活、东莞城市面貌的变迁等。
剧中主人公王雪英,一个一无所有却敢想敢拼的青年女孩,在上世纪90年代南下打工浪潮中,来到东莞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拼搏。在奋斗过程中,王雪英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打拼事业、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分享成功,见证了东莞的繁荣发展,也创造了属于他们、属于时代的辉煌和骄傲。
透过此剧,观众可以对东莞城市文明的发展之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变迁有更立体鲜活的感受。可以说,此次开启全国巡演不仅是对东莞城市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对改革开放历程的深情回望,以文艺之名,对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奋斗者们的一次深情致敬,以及对东莞城市文明发展的高度礼赞。
其中,以当代青年的视角,讲述改革开放大时代下普通年轻人的奋斗故事,兼具复古情怀与时代精神,是《东莞东》的最大亮点。去年底首演以来,这个故事就打动了很多观众。为呈现更优质的展演效果,制作团队综合各方意见,反复雕琢完善剧目,精心打磨2024全国巡演版《东莞东》。一方面,针对剧本、舞蹈、舞美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同时,力邀二十余位优秀音乐剧演员强势加盟,在歌舞中打造一个充满时代感和代入感的艺术空间,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完美的观演体验。主推歌曲之一《人潮人海》,更是以深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当时的城市繁华景象和奋斗者的精神状态,在巡演中触动观众对东莞深深的眷恋之情。

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传承
东莞,这座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城市,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与奋斗。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曾有2亿多人次从五湖四海奔赴东莞、建设东莞,亲历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其中无数人正是在位于东莞常平的“东莞东”火车站下车。
东莞东站于1991年建成运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199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08.6元,而1986-1995年这段时期,被称为东莞改革开放后的腾飞阶段。在此期间,东莞外向依存度达到历史最高值,惊人的433.8%。
1990年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人”,走出东莞东站,他们扔下锄头,走进工厂,连接世界。他们进入外资外贸企业,跟订单、做产品,从“农民工”蜕变为“产业工人”,接受工业文明的洗礼与淬炼,为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奉献青春。

东莞的温情,让2亿人常怀感动;2亿人的贡献,让东莞常怀感恩。所以,东莞以城之名,倾情打造莞产音乐剧《东莞东》,致敬改革开放的奋斗者;以诚之名,在全网策划开展“寻找2亿分之一 ——《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向全国发出邀请,请曾经在东莞工作、生活过的2亿人回“家”看看、共叙情谊。
6月22日至23日,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东莞建设者们,获邀来到东莞,游览东莞植物园、寮步沉香博物馆、太平手袋厂、海战博物馆等多个景点,通过亲身体验,深入感受东莞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科技之力,体悟友善城市的魅力。
时光流转,岁月不居。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特别观看了《东莞东》演出,透过音乐剧,回忆那些年在东莞挥洒青春追求梦想的故事。

这些建设者中,有在东莞工作了近30年的流水线女工钟吉梅,有像胡华喜这样的企业领军人物,也有随公司成长的企业中层干部任鑫城,他们亲历了东莞从农业县向国际制造名城的转变。
“在东莞工作生活20多年,见证了无数人在这里改变命运,有人白手起家、资产上亿。我出差和旅游时,在全国各地常常遇到在东莞打拼过的人。”吴向东说。
今年57岁的钟吉梅,观看《东莞东》时,看到了自己28岁时的照片,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音乐剧的主角,就像当年的自己。“往事历历在目,感谢东莞,感谢《东莞东》,重现了我们当年的生活。”

当绿皮火车驶入东莞东站,当“农民工”穿上工装,便给中国制造注入源源动力。“世界工厂”的引擎开始转动,优秀技工、企业高管、民营企业等都在这里诞生。打工者的成长之路、开拓者的艰辛探索,弄潮儿的创业传奇……种种精神、件件故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
就像音乐剧《东莞东》主人公王雪英,一个一无所有的乡村姑娘,走出东莞东火车站后,成长为“世界工厂”里一部敢想敢拼的“动力火车”,追梦、圆梦。他们奋斗成长的故事,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缩影,也是东莞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生动的“影像志”。

音乐剧《东莞东》以大时代背景下无数在东莞奋斗扎根的平凡人为群像,深情地讲述了打工者与城市之间的故事,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让人们重温那段激情岁月,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个体记忆、城市精神,体现了对打工者个体的重视和怀念,以及对他们贡献的肯定和致敬。
可以说,这是一场奋斗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为建设者们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奋斗精神举行了一次充满仪式感的传承。

号角已吹响,东莞再出发
近日,莞邑大地,盛况非凡。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在东莞盛大启幕,全球开发者云集东莞——六年来,东莞见证了华为鸿蒙系统从横空出世,到快速进阶的发展历程,更见证了本届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纯血”鸿蒙的诞生;龙腾湾区·潮游东莞”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东莞)龙舟邀请赛暨龙舟嘉年华在麻涌开赛,赛龙夺锦、奋楫争先,彰显和传承东莞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不甘后人、爱拼敢赢的精气神……
46年人间世,多少蝶变风雨中。如今东莞东站已是一座高度现代化、年发送数百万旅客的枢纽车站;东莞这里有大厦擎天,也有碧水绕城;这里青山喜人,白鹭展翅;这里是生态文明之城,青春活力之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在工业文明加持的浸染下,东莞踏歌而行,奏响新时代乐章,以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推动东莞在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人潮人海,你我皆在。对东莞来说,《东莞东》已不只是一部文艺作品,它早已飞越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缩影的载体,一个充满时代拼搏记忆、见证无数人奋斗历程的符号,更成为了无数曾以东莞作为人生奋斗起点的城市建设者的眷恋意象。

作为“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选出来的代表,胡华喜、吴向东、钟吉梅等人与东莞共成长,是东莞城市发展的建设者、见证者,这次重回故地看到了东莞的巨变,感受到了这里迸发的新生力量。

城市巨变背后,是东莞产业不断进阶之路。以王雪英为代表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他们的青春、勇气、汗水、智慧,铸就了今天的东莞,留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让东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从来料加工到自主创新,从世界工厂到科创制造强市,王雪英们见证、更参与了东莞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宏伟转型。

山川锦绣夏日长,激情奋斗正当时。到站“东莞东”的追梦人潮依然汹涌,《东莞东》为最美的人吹响最嘹亮的出发号角。站在万亿GDP朝着实现GDP两万亿元目标迈进的起点上,东莞机遇与挑战并存,奋斗者们要继续传承东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进一步发扬东莞龙舟精神,在众多城市时代奋斗者的肩膀上,继续不负青春梦想,不负伟大新时代,登上更高处、奔向更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