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莞正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努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在东莞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引导下,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主动作为,披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走进乡村、深入社区,以“党建+志愿服务”方式,发挥优势作用和专业特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区秩序、文化传承等领域奉献智慧与汗水,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搭建“大舞台”,唱好“同声曲”
东莞市委老干部局以深化“莞爱晚晴”老干部工作品牌体系为契机,鼓励全市各镇街(单位)积极借力离退休干部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优势,搭建平台载体,开展特色品牌志愿服务。
在专业技术银发资源集中的医疗机构、学校,各类老干部活动集中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各级老干部大学(分校)以及居住集中的社区,引导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凝聚“银发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关注民生需求,走进学校企业,融入社区管理,服务市民群众。
▲东莞市人民医院“彩霞志愿服务队”组织离退休医护专家开展义诊志愿服务
其中,东莞市老干部大学依托“东莞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创建“银耀旗山”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建一支包括224名老干部的“银耀旗山”志愿者服务队。在举办大型文艺汇演、书画展、宣讲会、健康讲座等活动中,“银耀旗山”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摄影、舞台演出、医护保障、健康养生等专业特长,谱写“银发担当”。
东莞市人民医院依托“红楼白衣,晚霞先锋”离退休干部党建品牌,创建“彩霞志愿服务队”,组织离退休医护专家开展义诊志愿服务,接续发挥专业特长优势;石龙镇“薪火先锋”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东坑镇“桑榆红”志愿服务队、横沥镇“三牛”志愿服务队、道滘镇蔡白村“五老”志愿服务队、寮步镇良平社区“五老”调解小组志愿服务队、东城街道莞翠邨小区“红星”党群志愿服务队等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志愿红”,持续活跃在志愿服务“大舞台”。“志愿红”融入“银发白”,东莞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心连心,奏响“增添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的“同声曲”。
找准“小切口”,发挥“大作用”
今年以来,东莞依托创建“银发人才库”,推动“莞邑银才”共建共联,互融互促,推动老干部志愿服务专业化、持续化,在科技咨询、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健康指导、关心下一代等领域发挥专业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群众参与公益事业。
▲市军队离退休干部虎门党支部联合东莞市科协虎门分会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活动
市军队离退休干部虎门党支部联合东莞市老科协虎门分会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清理虎门芦花坑水库及周边河道,切实加强河道环境卫生治理,提升河道卫生质量,营造舒适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莞翠邨“红星”志愿服务队的退休干部,聚焦“民生事”“身边事”,积极开展巡逻、排查隐患、宣讲垃圾分类;针对空巢、独居、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老人,发起“心愿对接”“义诊义剪”等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老人的心坎上。
寮步镇老干部党支部结合“双报到”,深入群众家里,收集群众诉求,运用“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等惠民政策,及时解决困难;石龙镇“薪火先锋”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初老’服务‘老者’”新途径,组织退休的医护专业志愿者,定期“送医上门”“心理疏导”,把退休后“最先一公里”与关爱“最后一公里”结合起来,让人切实感受到“老吾老”的温暖。
大朗镇推动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医养模式,把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列入结对互助对象,帮助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特殊困难老同志“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知、难时有人帮”。他们还在医院、村(社区)设立“桑榆力量”积分超市示范点。凡是参与文明劝导、绿色环保、邻里互助、纠纷化解等活动的老人,均可得到相应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免费修理家电、理发等用品或服务,吸引一大批老年人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激活了银发力量,也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凝聚“正能量”,传承“志愿红”
今年以来,东莞结合“红霞增辉耀南粤”活动,以“银发人才库”建设为驱动,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志愿者聚光成炬,一批批组织健全、运作规范、专业能力突出、公信力好的老干部公益项目和服务队在不断孵化、成长,全市老干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深受群众喜爱。
“感谢您的公正调解,今晚就能睡个安稳觉,再也不用尴尬面对邻居了。”寮步镇良平社区翠云轩小区,王阿姨握着退休老党员、志愿调解员李丽的双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协调解决天花板渗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近年来,良平社区“五老”调解志愿服务小组凝聚了一股“正能量”,热心调解邻里“烦心事”。其中,2024年以来,就调处物业服务矛盾、高空抛物、噪音扰民、遛狗不牵绳等纠纷67起,群众满意率超过96%。退休老党员李丽说:“公正、公平、公开,用心、用情、用功,化解一件件小事,暖了邻里的心,也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良平社区“五老”调解志愿服务小组
无私奉献天地宽,志愿服务永传承。清溪镇退休干部、党员志愿者刘国权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积极参与清溪客家山歌的传承保护工作,致力向年轻人推介山歌,让新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张力,唱出社会发展新风貌、民族文化新传承、美好生活新向往,提升当地乡村文化“软实力”。
企石镇积极开展“青蓝传承”新老党员结对共建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与年轻党员“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叮嘱年轻党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晚晴未晚,桑榆更绿,红霞送暖,聚力赋能。东莞市老干部志愿服务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不仅仅是智慧和经验的传递,更是情感与责任的接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高尚情怀,在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