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阳光招生暨平安中考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市学校“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会议要求,各镇街各学校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将“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务必要聚焦食堂财务管理、膳食收费、食品安全等重点内容,全面复盘、自查自纠,严查快办群众通过专用举报电话、邮箱转来的问题线索,确保拿出实际成效,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到专项整治带来的变化。

成立专项整治行动专班,搭建专门举报平台受理问题
我市高度重视学校食堂和膳食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通知》《东莞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膳食管理若干措施》等文件,指导督促全市学校进一步加强食堂财务管理,规范食堂经营模式和采购行为,落实非营利原则,做好膳食搭配实现营养均衡,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近期,教育部、省教育厅密集部署“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将其作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我市根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要求,迅速开展全市“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
目前,市教育局已成立东莞市学校“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领导专班,全面统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同时,印发了《全市学校“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议,部署各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和学校迅速按要求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搭建了专门举报平台,在官方网站公布市教育局、各镇街教管中心和市直属学校的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电来访提供相关问题线索,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反映的“校园餐”管理相关问题。
责令整改57家单位,形成常态长效监管制度
此外,市教育局组建了7个检查组,于6月13日—14日采取“四不两直”实地检查方式,共检查了17个镇街26所学校。各镇街积极组织开展自查检查,截至6月18日,全市开展“校园餐”监督检查852人次,检查学校食堂581家次,检查校外供餐单位24家次,约谈单位14家,责令整改57家。
结合实际,市教育局还开展“校园餐”专题调研,印发了调研通知,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到部分镇街、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家长的实际需求。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根据镇校自查自纠、群众投诉、媒体反馈等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实地检查、调阅资料等方式,加强“校园餐”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充分运用“三书一函”(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等方式督促学校切实落实整改。并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和方式方法创新,推动建章立制,形成一套常态长效的监管制度和机制,真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先进样本】
在前期“校园餐”实地检查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方法,不断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和膳食质量,获学生家长点赞。来看看别人家的校园饭堂是怎样的。
东莞市第一中学:配备食品安全总监,每日排查风险隐患
东莞一中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每日早中晚餐,菜品丰富,早餐接近30个品种,中餐晚餐除了特色快餐和面食,还有接近12个品种。
食堂基本是师生共用厨房、厨师、菜单。学校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配备6名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采购的食材按照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分类贮存,并建立严格的标签制度,确保不存放和使用超期食品或原料,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将检查结果汇总上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东莞中学(初中校区):师生同菜同价同餐,菜式供应每天轮换
莞中(初中校区)食堂由学校自行经营,独立核算。学校成立了膳食委员会,食堂原材料采购委托第三方进行招标,师生同菜同价同餐,确保食品质量达标和价格合理。

每天安排学校行政、教师和家长陪餐,经常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饭菜质量。

在保证饭菜可口、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学校食堂共推出有菜式约210款(其中:早餐菜式30款,正餐菜式150款以上,营养炖汤5款,例汤5款,特色简餐套餐20款),菜式供应基本做到每天轮换、一周不同样,丰富同学们的选择。
松山湖北区学校:借力智慧餐饮,膳食委全程监督
北区学校食堂打造智慧餐饮,提前一周向家长公示带营养数据的菜谱,学生人脸识别智能选餐、个人就餐大数据实时分析,家长即时查看学生营养分析报告,对学生膳食营养进行科学管理。
食堂严格开展食品加工制作全流程管理,实现从食材源头选用,到加工、烹饪、出餐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化、精细化,做到责任到人。

学校膳食委员会,将食堂出餐过程照片每天向家长公示,家委陪餐不定期抽查,食品安全员每天检查,膳食委员会每月例会等全过程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