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肺炎,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高烧、咳嗽。但孩子不烧不咳也可能得肺炎。
“医生,我家宝宝这几天吃奶老是咯咯响,好像有痰在喉咙一样。”近日,邓女士抱着出生15天的小宝宝来到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门诊就诊。
经详细问诊,副主任医师吴秩珊了解到,小宝除了吃奶变少、经常吐奶呛奶外,嘴巴老是吐泡泡。而且,近期邓女士有家人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
吴秩珊查体发现:小宝呼吸急促、鼻扇,哭闹时口周发绀,双肺可听到密集的湿罗音。她初步判断宝宝为新生儿肺炎,立即安排了胸片检查,结果证实了判断。

“宝宝既不发烧也不咳嗽,怎么会是肺炎呢?”邓女士拿着报告单既焦急又困惑。
吴秩珊告诉邓女士,小婴儿尤其是28天内的新生儿宝宝抵抗力弱,当接触了呼吸道感染患者后极易发生交叉感染,而小宝宝的症状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吃奶减少、吐沫、鼻塞、精神变差,不易引起家长重视。
吴秩珊马上安排小宝住院,经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精心照顾、对症治疗后,宝宝很快恢复食欲,呼吸顺畅,健康出院了。
医生提醒,新生儿抵抗力弱,家人得了呼吸道感染后,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
【延伸阅读】
一、引起新生儿肺炎的原因有哪些?
吴秩珊介绍,新生儿肺炎主要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两大类型。
1.感染性肺炎。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各个阶段。产后感染大多数为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后导致的,其病原体包括病毒(合胞、流感、副流感、鼻病毒等)、细菌(肺炎链球菌、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还有可能通过血行感染,例如脐部感染、皮肤感染,通过血行引起新生儿肺炎。
2.吸入性肺炎。如吸入羊水、胎粪、呛奶等导致新生儿肺炎。
宝宝特别是早产宝宝吸吮能力较差,喂奶时家长喂养姿势不正确或者奶嘴挑选不当,很容易发生呛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婴儿肺内,会出现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表现为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食欲不振、反应差、发热或低体温。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病情进展快,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请立即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二、如何预防婴幼儿呼吸道感染?
1.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封闭的空间。如需到医院就诊,应尽量避开发热、咳嗽的患儿,选择在通风良好且人少的区域等候。
2.当家中有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应尽量避免与新生儿接触。如必须接触,需佩戴好口罩,并在护理新生儿前做好手卫生。对于出现咳嗽、发热、呕吐或腹泻症状的儿童,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他们与新生儿接触。
3.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注意避免对流风、空调或风扇直接吹向宝宝,特别是在沐浴和更换尿不湿时,要注意保暖。
4.合理喂养,注意喂奶姿势,避免吃奶呛咳。
5.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定期为宝宝接种疫苗。疫苗可有效增强宝宝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