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鼓点声、呐喊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沙田龙舟公园的一河两岸,人头攒动。身着节日盛装的沙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欢度一年一度的沙田龙舟节。

6月17日(农历5月12日),是沙田一年一度的龙舟节。今年的沙田龙舟节,以“聚力百千万 龙腾潮未来”,为主题,来自沙田17个村的34支龙舟队,举行盛大的龙舟巡游活动。
蛟龙跃出浮水来,端午划龙舟,这一习俗在沙田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沙田都会举办龙舟活动。今年的龙舟巡游活动包括犒龙仪式、龙舟集体巡游以及龙舟分组巡游等环节。

上午10点,犒龙仪式正式开始。34条龙舟齐聚沙田龙舟公园淡水湖亲水平台附近,运动员身着各自村的统一服装整装待发,气势恢宏34条龙舟激情拼桨。
犒龙仪式后,随着发令声响,34支龙舟在淡水湖中展开了盛大巡游。霎时间,淡水湖中水花四溅、桨影翻飞,龙舟上船员激情澎湃、鼓声阵阵岸上呐喊声、喝彩声、鞭炮声响彻云霄,现场呈现一片火热场景。

在龙舟分组巡游过程中,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在河面上劈波斩浪,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现场观看扒龙舟的群众,在岸边喝彩加油欢呼声响彻湖畔。
队员们精神抖擞合着鼓点提桨、破水动作整齐划一、强劲有力大家上下一心、奋勇前进展示出沙田龙舟精神:“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

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热情丝毫不减,湖畔两岸人声鼎沸。飞溅的浪花、飘舞的龙旗、急驰的龙舟,广大市民群众在观看龙舟比赛的同时也深刻体会震撼人心的沙田龙舟精神,切身感受到了沙田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在精彩龙舟活动背后,沙田各部门紧密合作、公安加强安全检查、交警管控交通城管加强卫生保洁、医护人员待命消防部门增派人员并备好消防车志愿者指引路线和物资搬运等服务各部门各尽其责全力保障龙舟巡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背景链接/
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
作为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沙田的龙舟运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各村都有男、女龙舟队。沙田男、女子龙舟队曾多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夺魁,龙舟竞技水平享誉海内外。从沙田1983年有第一条龙舟开始,每逢农历五月十二都会举办龙舟活动。

1998年5月,应国家体育总局邀请,沙田男子龙舟队首次代表国家出国比赛,远赴马来西亚参加第三届亚洲龙舟赛及马来西亚国际龙舟赛;1999年,在马来西亚,沙田男子龙舟队在马来西亚槟城国际龙舟赛“元首杯”“挑战杯”及挑战赛中斩获三金,同样实现“大满贯”;2000年,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荣誉称号;

2019年,东莞沙田龙舟队在美国哈特福德市滨江龙舟赛,打破该赛事20年纪录获得冠军,自1999年在英国参加国际龙舟比赛后,时隔20年再次扬名海外。

2023年,18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龙舟队齐聚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东莞沙田,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以龙舟为媒,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进一步凸显“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内核。同时,也一展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的竞技水平,向湾区、向世界展现“龙舟之乡”的魅力。沙田龙舟衍生出的“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也已经深深地刻在沙田人的心中,升华为沙田人的精神寄托,成为龙舟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内涵和精神源泉。沙田镇在努力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大胆创下了一个个“龙舟之最”。最早建造标准龙。以前,东莞龙舟比赛都是用传统龙舟,人数在30人以上,1996年,沙田采用国际龙舟标准,人数为22人,建造了东莞第一条标准龙舟;获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凭借在众多国际龙舟赛事中取得的卓著成果,2000年,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的“妈妈龙舟队”
沙田是最早组建女子龙舟队的镇街,这也使得龙舟不再是男子的专项,也有了女性的柔情。在过去,“女子上龙舟”一度被视为禁忌,沙田人敢为突破、向往自由、追求平等,1996年,沙田镇应东莞市体委要求,组建了东莞市第一支女子龙舟队,打破了女子不能划龙舟的历史。第一支女子龙舟队员年龄在27至35之间,全部都是生过孩子的“妈妈”,但都是吃苦耐劳身强体健的水上高手,被称为“妈妈龙舟队”。

此外,沙田也是最早开创东莞市女子参加龙舟赛的历史先河,1997年,沙田镇举行“庆祝香港回归”为主题的1997龙舟赛,首次开展男子传统龙和女子标准龙组别赛事,吸引了10个镇近十万人观看。
作为沙田女子,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在激烈的比赛中大显身手,展现了女性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如今,沙田镇的17个村(社区)都有女子龙舟队。从田间地头到国际赛场,从农民到世界冠军队伍成员,“妈妈龙舟队”凭借着不服输的顽强斗志,赛出了精彩、赛出了传承、赛出了沙田龙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