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这份跨度5年的教育质量报告,为东莞进行科学“把脉”
东莞+ 2024-06-16 17:09:35

6月13日,东莞市召开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简称“市测”)结果反馈会。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反馈了我市从2019—2023年五年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情况,对当前我市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进行科学“把脉”,并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角度,提出我市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东莞市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会现场

“东莞教育人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

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2021年东莞成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东莞以“市测”作为深化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的重要抓手,通过全面挖掘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和机制,监测“双减”工作、学业负担、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等重点领域,帮助各镇街(园区)各校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标,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东莞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早已走在了前面。2019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连续5年开展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有效解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不足等问题,全方位反映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状况,为改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刘坚教授团队对我市五年来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跨年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呈现,生动呈现了项目实施五年来东莞义务教育整体情况数据图谱。

▲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

作为东莞市测结果总体反馈的主报告人,刘坚教授从项目背景、测试概况、结果概览、专题分析、技术说明等方面深入反馈监测结果,并回顾了五年来项目合作成果。五年来,项目在我市以诊断摸底发布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为主要工作内容,共开展了5次体检测试、16次学科反馈、7个学科专题培训、4次综合反馈、8个学科监测和5届数据驱动研讨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构建了东莞市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追踪评价体系;二是开展年度教育质量评价,全面刻画东莞教育质量健康图谱;三是提供面向实践的各级各类教育体检报告;四是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系列专题报告;五是分类开展教育质量综合反馈,促进本市教育评价专业队伍建设;六是协助培养一批从事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实践工作者;七是积极探索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成果应用途径和机制。

刘坚教授认为,“东莞教育人在破五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

初步构建科学多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追踪评价体系

反馈会上,项目组还发布了东莞市2023年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体检报告以“学生发展的五大方面”“教育均衡发展”和“影响学生发展的四大因素”为核心框架,包含5份整体报告、3份学科报告、1份专题聚焦报告等系列报告。

反馈会还对我市的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健康指数进行跨年对比,清晰展现了五年来东莞市教育总体情况发生的变化。此外,反馈会从“品德行为”“学业表现”“身心发展”“劳动参与”四个方面展现了我市监测的主要结果。

在需要关注方面,刘坚教授团队对我市“学生主观幸福感”“东莞师生关系现状”“学生睡眠状况”进行了数据客观呈现。在专题分析方面,主要分析了我市“初中学校作业实践形式应如何优化”“东莞市教育教研工作开展情况、生态变化”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校园欺凌”,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有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市持续改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

▲东莞市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会现场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指出,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东莞初步构建了科学多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追踪评价体系,建立了义务教育质量数据库,形成了东莞市教育质量监测可视化信息平台,为区域、镇街和学校提供了教育质量发展数据图谱,有效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实现了教育评价由单一向多元、由表象向实质、由结果向过程的深刻转变,有力推动了东莞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杜润江强调,各镇街(园区)教育管理中心、学校要高度重视我市教育质量监测及其结果应用,压实基于监测结果的整改责任,针对2023年的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和局监测办编制的“一镇一报”,依据学科要求和监测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实现监测由“资料库”向“加工厂”转变,深入开展同一学科、不同年份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为完善本镇街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科学的实证参考。

另据了解,今年4月,刘坚教授团队还完成对我市2023年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和人文学科监测结果反馈。每一个学科分别召开了一个专场,专家详细解读学科五年来的评测结果。分学科反馈会围绕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及学科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分析,提炼出我市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高、实用性强的改进建议,引导参会学科教师立足实践深入思考。学科反馈会对帮助学科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品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记者 刘召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