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一线调研④ | 示范项目引领,东莞美丽圩镇加速出圈
东莞+ 2024-06-05 16:50:10

推动圩镇旧貌换新颜,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是当前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东莞建立在去年美丽圩镇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按照“镇村同治”的工作思路,对主次干道沿线、建筑外立面、绿化景观等进行提升改造,高标准打造美丽圩镇“七个一”升级版,推动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互促互补、各美其美、共同繁荣。

薄弱环节如何突破?美丽圩镇如何推进到村一级?怎样在圩镇建设中融入本土特色?近日,记者走进典型镇、典型村进行探访,发现“七个一”建设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各地因地制宜运用好办法,走出美丽圩镇建设新路子,圩镇品质提升初显成效。

紧抓软件提升
推动门户大道换新颜

路面干净整洁、路旁鲜花盛开、路上车辆秩序井然……盛夏6月,驱车行驶在宽阔的洪梅大道上,一派和美水乡的景象映入眼帘,经过一番提升后的城市入口通道“旧貌换新颜”,展示着洪梅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气韵。“这里改造提升后,不仅增强了洪梅镇的城市服务功能,还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出行质量和生活水平。”谈起洪梅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洪梅镇城管分局有关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

改造提升后的洪梅大道

美丽圩镇“七个一”,即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 一条美丽河道、 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其中,入口通道是镇街对来宾展示地景地貌、圩镇风貌、本土文化的第一窗口,强调安全性、标志性。如何打造好“城市门户”?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之一的洪梅,注重从软件方面着手,塑造高品质城镇风貌。

洪梅大道位于洪梅镇南北轴线上,南起疏港大道,北至水乡大道,是一条南北向串联水乡各片区的主干道,由于投入运行年限较长,出现了路面铺装破损、交通附属设施损坏严重、道路绿化单调、人车混行以及局部路口通行不畅等问题。对此,洪梅重点对道路55米红线范围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照明、景观及交通附属设施进行优化、改建和提升。

洪梅大道增加中央分隔带,优化交通秩序

在现场,记者看到,道路中央增设了防撞墩,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均种上了鲜艳的花朵,一旁的辅道上,非机动车道、慢跑道、人行道两两间隔开来,还有市民在此休闲散步。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点,就是部分民众对增加中央分隔带的不理解。“因为不少市民以往有直接横穿马路和路口的习惯,现在增加了分隔带,需要等红绿灯。”为此,洪梅加大了群众安全宣传,同时增加了相关人员指引,引导他们一同体验文明出行带来的益处。随着日复一日的习惯养成,如今的他们基本都遵守道路秩序。

洪梅镇环卫绿化一体化智慧平台

这样的软件提升理念还体现在美丽圩镇客厅打造和环卫保洁项目中。其中,自2023年9月起,洪梅镇创新“全镇域+全天候”环卫绿化一体化项目,将环卫保洁、垃圾收运、公厕管理以整体打包的方式交由第三方公司管养,服务内容涵盖综合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转运、公厕管理、绿化养护和垃圾分类、“六乱”巡查、内河涌保洁等,同时,派出无人机和AI巡逻车,借助环卫绿化一体化智慧平台,以物业化、智慧化、机械化的环卫绿化管理创新模式,真正实现环卫“一把扫帚净全城”,推动洪梅“颜值”大提升。

精绣城市“边角料”
让绿色福利触手可及

生态公园,是彰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圩镇生态空间。为提升城市绿美形象,东莞在2023年就将绿美生态公园纳入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中,不少镇街以绿色生态为抓手,推动美丽圩镇工作深入到村一级,让美丽圩镇“美在自然”、成色更足。

隔坑村隔坑公园

走进横沥隔坑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阔的街道、漂亮多彩的墙绘和典雅精致的四小园,曾经的废弃鱼塘摇身一变成了环境雅致的隔坑公园,彰显出人文美和生态美。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周女士开心地表示:“现在小公园都多了好多,村里的各个角落都打造得好漂亮,我们住得很舒服。”

隔坑村的美丽蝶变,背后是横沥镇持之以恒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结果。去年以来,横沥坚持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等方面,全力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并以见缝插绿、种花种草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让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隔坑村为例,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在市镇两级的指导下,该村大力实施中心公园升级改造、路域环境整治、旧村水渠升级改造项目等工程,结合水岸人家特色元素建成一批公园和口袋花园,并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利用插花地、边角空地等,见缝插绿,将道路升级项目与街头小景建设项目相互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观赏性、文化性、生态性元素的街头景观,不仅提升了隔坑村的整体文化品位,也为村民提供了游览、休闲的场地。

莞城创业社区儿童口袋公园

同样的改变还发生在东莞多个角落。记者从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以任务为牵引、以项目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各镇街(园区)城管分局报上来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已经有300多个,其中众多项目都与绿化提升和改造有关。“这些改造虽然大多是在旧底片上修修补补,但是却能够像‘微创手术’一样,重新激发村(社区)活力,使城市‘重新生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如是介绍道。

突出特色打造
促进资源要素加速盘活

高质量的美丽圩镇,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要内在充实丰富,“面子”和“里子”缺一不可。在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中,各镇街(园区)还结合当地人文历史、优势产业等特色来打造示范项目,促进一批资源要素加速盘活。

东坑丁彭黄片区对沿湖房屋进行统一设计改造

位于东坑镇的丁彭黄片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紧抓入选首批全省典型村、全市典型村的契机,东坑镇以“美丽圩镇”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着力实现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将丁彭黄片区打造成有人气、有烟火气的城市“桃花源”,带动片区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黄屋村沿湖泊和公园边的房子被统一进行设计改造,打造成了青年创业街,吸引了一批“80、90”后创业者前来开店创业,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位于洪梅市民中心的百年国漫馆

在洪梅,市民中心则被打造成了“美丽圩镇客厅”。据洪梅城管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展现洪梅的特色习俗与文化底蕴,基于岭南水乡文化和城市便民服务的出发点,洪梅在原洪梅汽车客运站的总体外形框架基础上,运用“方舟”元素,对市民中心进行外观改造,不仅体现水系脉络景观特色,更寓意政民舟水相依,突显出了亲民便民的时代气息。走进市民中心,记者发现,这里汇聚了各种资源要素,不仅可以在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办事,还可以去到百年国漫馆看展、走进图书馆阅读等,可满足市民在城市当中的多样化需求。

松山湖松湖烟雨景区

随着一个个美丽圩镇示范项目的完工,各个镇街(园区)大到道路、河道、公园、农贸市场,小到边坡、市政设施、房屋外立面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它们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了能体现本土特色,集观赏、游玩、休闲于一体的精品路线。今年以来,为了实现人居环境提升的常态化,东莞城管还创新推出了精细化管理“五步”工作法,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典型培育、督导检查整改等,持续巩固美丽圩镇建设成果,绘就更多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实景图。

 

 

文字:记者 张雨倩 图片:罗嘉怡 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