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血脂检测报告?东莞健康科普专家告诉您
东莞+ 2024-06-05 11:55:58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发生的这些变化,不去检查是看不见的。可以说,高血脂是潜伏在血管里的健康隐患。因此,血脂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看血脂化验单?下面告诉您。

血脂检测报告

一、血脂组成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了解血脂具体是指哪些物质。从字面意思上讲血脂就是血液里的脂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胆固醇,一类是甘油三酯。而胆固醇主要包含两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坏,喜欢隐藏干坏事。当动脉内膜有损伤时,它会趁机将胆固醇藏到动脉壁深部,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因此也被称作“坏胆固醇”。普通人应将它控制在3.4mmol/L以下,最好是2.6mmol/L以下。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喜欢清库存,它像一个扫地机,可以清除掉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以修复血管,所以也被称作“好胆固醇”。

甘油三酯,用动物作比的话,就是身体里的肥膘,是“坏胆固醇”的重要帮凶,这个指标在普通人身上的理想水平应该低于1.7mmol/L。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

二、血脂检测项目有哪些?

血脂检查常规项目主要有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三个指标要低点才好,后一个指标要高点才好。

可以这样简单记忆: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要低,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要高。如果该低的不低,该高的不高,就属于血脂异常。

我们要重点防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过高,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三、怎么看血脂化验单?

很多体检人群拿到化验单后,一看报告单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后面没有升高箭头,就认为自己是正常的,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一直以来,国内外血脂诊疗或管理指南均建议应对血脂异常进行危险分层,以此制定降脂目标。因此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只是参考,不能作为每个人的正常值。个人正常值应由专业医生根据高危因素进行分层,最终确定个人的降脂目标。

应根据危险等级,确定个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康,能以参考值为标准。但如果你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糖尿病、或慢性肾病,那么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数值要控制得更低才可以,降幅也要达标才行。说白了就是要因人而异。

因此,有些特殊人群有特定的LDL-C 目标值。比如,如果已经发生了冠心病/心梗、脑梗,或者严重的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LDL-C要控制<1.8mmol/L,无论LDL-C高不高,都需要吃“他汀”;糖尿病患者至少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年龄超过40岁,无论LDL-C多低,都要吃“他汀”;对于高血压病人,如果男性年龄超过45岁、女性年龄超过55岁且吸烟,LDL-C要小于2.6mmol/L。

四、生活中如何降脂?

1、健康生活方式。首先推荐的不是药物治疗,而是健康生活方式,因为血脂异常大多数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中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主要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脂

2、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人群,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超过4.1mmol/L时,应考虑启用降脂药物;如果LDL-C超过4.9mmol/L,建议尽快启用“他汀”治疗。如果危险分层高危及以上,则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重点强调,进行降脂药物治疗后要长期维持,不能随便停药,需谨遵医嘱。

总之,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风险和确定干预策略的基础。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大家对怎么看血脂报告单已经有所了解。

最后提醒一下,小于40岁成年人,应每2到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大于40岁的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以保证身体健康。【通讯员:周雨佳、叶健烽(东莞市健康科普专家、东莞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医师)】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