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孩子们的眼健康一直备受关注,近期,东莞年仅13岁的少年小文,因放假宅家的时候,长期熬夜打游戏,导致眼睛成了“斗鸡眼”,只能进行手术治疗。
▲小文的眼睛成了“斗鸡眼”
小文今年13岁,酷爱玩游戏,经常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盯着屏幕,键盘声劈啪作响,一顿操作结束后已是半夜——熬夜玩游戏,是小文周末和假期生活的常态。
前段时间,小文发现自己看东西重影,照镜子的时候也发现自己的眼珠子有点向中间靠拢,看上去有点“斗鸡眼”,以为是视疲劳没在意。但一两个星期过去了,症状并没有缓解,父母知道后带他来到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就诊。
屈光眼肌科刘祥开主任接诊了他。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排除神经系统病变等情况,确诊他得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需要手术治疗。医生认为,斜视的原因极可能是打游戏的时候眼睛长时间保持汇聚状态,眼部肌肉过度紧张,最终导致内斜视的发生。
得知此原因的小文,懊悔不已。在与小文和父母沟通后,刘祥开主任为小文进行了斜视手术。虽然小文的眼珠在手术过后重新回到了正位,但损伤的视功能无法仅靠手术完全恢复,小文目前正在通过视觉训练进行治疗,争取早日恢复正常视物。
刘祥开主任介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一种后天急性发生的特殊类型的内斜视,通常表现为眼睛一高一低或“斗鸡眼”,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成人。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导致内斜视,发生后,需要做头颅CT或者MRI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需要通过手术来调整眼部肌肉,使眼位恢复正常,纠正斜视,并在后续配合视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视功能。
▲小文的“斗鸡眼”术后有所缓解,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提醒:
过度用眼,当心各种眼病找上门
没有节制看手机和玩游戏的人群,容易出现一系列眼睛问题。当眼睛处于连轴转的过劳状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眼睛会越用越累,表现为眼痛、眼胀、眼困倦感、眼眶疼痛等,甚至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或重影。
长时间凝视屏幕,正常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分泌减少,导致干眼。还会出现诸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把眼睛比作一个气球,气球吹得越大,表面就拉伸得越薄,容易破。高度近视的人眼球壁更薄、更脆弱,周边视网膜容易发生裂孔,如有外力作用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所以,要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即看20分钟,闭眼休息20秒,向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以调节眼睛灵敏度。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越短。
保证光线适宜。使用的电子设备屏幕亮度应与环境亮度相适应,不宜过亮或过暗。避免在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屏幕,减少屏幕反光。
建议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例如各种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户外运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