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力”特刊|常平:东部重镇扬帆航 “新”潮澎湃向未来
东莞+ 2024-05-30 18:05:43

启动一批、谋划一批“工改工”项目,打响“拓空间”攻坚战,为产业引进开拓新空间;“强支柱”与“立新柱”双管齐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抓好“2210”典型引领工作,锚定区域协调发展主攻方向,加速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常平镇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制造业当家为根本,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工改工”“大招商”“投资年”等行动为抓手,加快打造东莞东部中心、东部重镇、商贸名城,为东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列作出常平更大贡献,再创东莞东部中心新辉煌。

随着新空间的不断开拓、新动能的持续注入、新格局的加速构建,东莞东部中心常平正在绽放新精彩。

■随着新空间的不断开拓,新动能的持续注入,新格局的加速构建,东莞东部中心常平正在绽放新精彩 通讯员 萧建伦 摄

打响“拓空间”攻坚战

1月22日,常平镇属重大项目——桥梓村桥城高新产业园“工改工”项目顺利封顶,为该村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作为常平镇“十四五”期间着力推动的6个村级“工改工”项目之一,该村通过“集体自改+引入企业代建”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项目改造规模92亩,改造后厂房从8.94万平方米增加到21.41万平方米。

“工改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常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没有任何退路的关键一招、突围之战,只有通过“工改工”,常平才能破除土地资源瓶颈,释放更多产业空间,支撑更优的产业项目。

2023年,常平全镇新增了约72.61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开年以来,常平镇召开“工改工”动员大会,明确了未来三年连片“工改工”改造“4+28”的改造格局,2024年以6个促落地项目为示范带动,8个重点谋划推进片区为谋划抓手,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常平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要素支撑。

一批“工改工”项目已经率先落地。通过集体自改+引入企业代建的桥城高新产业园“工改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备案,计划引进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年产值将从原来的9000万元增加至8.7亿元。松柏塘智能产业基地和常平信利康乐创里智慧生产项目的优质厂房正火热招商中,莞民投四期正在有序动工建设中。

一批“工改工”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土塘、九江水2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已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同步谋划动工项目;黄泥塘工业园区连片“工改工”改造项目、常平镇九江水现代化产业园区1号传统产业类“三旧”改造单元正在进行公开招引实施主体方案审批。

正式吹响“工改工”的号角。今年,常平将集中力量打造“工改工”示范样板,重点推动土塘、九江水现代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力争全年建设1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城市更新拉动投资37亿元,助力城市综合环境实现更大提升的同时,推动产业引进实现新发展。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位于常平镇白花沥村的壹健实业电声制造总部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自去年9月动工建设以来,项目抢抓施工节点,高效高质推进建设任务。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用地约28亩,计划建设4栋厂房及1栋宿舍,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产音响、耳机配件5000万个,预计今年6月全面封顶,争取年底竣工验收。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继2023年定为“招商年”后,中共东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将2024年定为全市的“投资年”。今年以来,常平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大招商”“投资年”等行动为抓手,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牢牢牵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以抓项目促投资,持续深入推进“投资年”攻坚计划。

2023年,常平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新引进制造业项目60宗,总投资112亿元,12个市重大项目开工,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常平完成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协议固投10.8亿元,重大项目投资6.57亿元,实现莞民投四期项目动工建设,同泓五金、晨兴智能等一批2023年底前动工重大项目入库纳统,为常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强支柱”与“立新柱”双管齐下。今年以来,常平还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常平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0家,初步构建起了现代化产业体系。

接下来,常平将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统筹抓好产业焕新;持之以恒抓创新促转型,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示范带动一批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高水平的莞港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为持续改善村居环境品质,常平镇元江元村对村史馆、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旧村古井、元江元公园和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利用闲置地打造出“榕树头健身舞”小广场、小型儿童友好公园等公共设施,见缝插绿建设了11个“四小园”,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为村民搭建强身健体、交流互动的平台。

“现在经常有人到榕树头下跳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村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村内环境越来越好,居住得更舒心、更幸福。

过去的一年,常平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构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2210”典型引领工作体系,制定全镇总体实施方案、“三张清单”等系列文件,累计投入近4亿元实施“百千万工程”,创造性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今年以来,常平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抓好“2210”典型引领工作,打好全面铺开整体战、人居环境攻坚战、绿美生态提升战、集体经济升级战,锚定区域协调发展主攻方向,焕发镇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加速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聚焦城市环境品质创优,力争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取得新突破。“京九重镇”常平将着力从提升交通枢纽功能上发力,加快推动常平火车站、常横路升级工程,提速常虎高速改扩建一期、公常路等道路征拆工作。

与此同时,常平还将继续培育常平荔枝、黄皮品牌,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点推进木棆村、横江厦村改造项目,推动城中村成为城中景。

接下来,常平将对标“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美常平建设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赤膊房”“平改坡”改造、推进建筑企业结对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房管控、美丽圩镇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示范带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内涵,以优良的“环境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文字:记者 刘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