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力”特刊|提质增效谋发展,向新向高向未来
东莞+ 2024-05-30 17:51:53

“最美小镇”清溪正蓄力打造玩具和婴童用品产业区域品牌

一栋又一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施工建设热火朝天;一条又一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昼夜不息加足马力赶订单;一波又一波资本、技术和人才涌入,塑造发展的智慧“桥梁”;一场又一场高精尖大会接续召开,企业家、学者齐聚话未来……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城市空间的蜕变,从“坚持制造业立市”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再出发,放眼东莞32个镇街,新质生产力的动能涌动、沸腾。

过去一年,东莞立足打基础、利长远,32个镇街群策群力,扛起责任和担当“大梁”,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全力以赴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今年以来,镇街继续抓创新、促开放,进一步充蓄发展新动能,寄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愿期盼,携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百千万工程”欣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中流击水,正当其时。于奔涌的新时代浪潮中,各镇街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两大主线,着力做好抓创新、促投资、拓空间、添绿美、“百千万”等各类要素融合赋能的文章,做强存量、做大增量、激活变量,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向“新”发力,朝“质”攀登。空间的有序释放、生产力的转型升级、融合格局的更新重组,正在镇街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塑造起制胜未来的新优势。

空间“革新”

掀起新一轮城市更新的“空间革命”,东莞正迎来一次华丽的转身。

走进位于东莞中心城区“黄金双轴”核心区域的东城街道火炼树社区,一栋栋低矮的民房早已被拆成了空地,在林立的塔吊之下和轰鸣的机器声中,一座崭新的城市“会客厅”正在拔节生长,悄然崛起成为东莞的魅力新城。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抓住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热土。但同时,城市面积小、开发强度大的矛盾,也成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命题。

3月20日,东莞召开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瞄准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的痛点,部署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系统谋划“大中小圈”城中村改造体系,再一次擂响奋进鼓、吹响冲锋号,全力推动“村”的蝶变,滋养“城”的成长。

乘着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镇街以破竹之势强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在中心城区,5月初,南城街道四大城中村改造项目获批,包括石鼓、袁屋边、彭眼和鸭仔塘村,总投资额高达91亿元。这些项目将涉及超过2000户村民,总计约1万人,预计将推动城市面貌和产业升级。

在水乡新城洪梅,截至4月11日,氹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签约栋数突破1000,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项目内的安置房首期工程已完成集中交付,二期正朝着年底封顶的目标全力冲刺,三期计划于今年底启动建设。

作为一座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城市,今年以来,东莞的“空间革命”还重点发力“工改工”,向“存量”要“增量”,向“低效”要“效益”,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为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开年之初,东莞东部中心镇常平召开了首场高规格大会,以“工改工”作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明确了未来三年完成3000亩、五年完成5000亩的连片“工改工”改造目标任务,齐心协力盘活闲置土地,大力整备连片产业用地,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力争建设一批面向优质企业的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

在银瓶合作创新区谢岗镇,该镇谋划了7600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并重磅推出了310亩高品质、低成本的银瓶现代产业园。今年,谢岗镇制订了城市更新投资任务数为15亿元的目标,其中,工业投资10亿元,包括现代化产业园内“工改工”项目、新增用地工业项目、工业提容项目。

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可以预见,随着东莞各镇街“空间革命”的持续深入推进,在改善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将化作发展新增量,植入产业发展空间,嵌入公共服务配套,让居民生活品质、产业发展能级实现双跃升。

产业“谋新”

进入5月,长安镇多个项目建设进度条拉满,OPPO长安研发中心一、二期项目有望2024年6月投入使用,vivo全球研发总部有望2025年9月投用。

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产业加速迭代,只有牢牢把握新型产业、数字经济、国产替代等新机遇,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方向,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持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东莞各镇街根据各自优势谋划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法,加快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作为东莞的“经济第一镇”,长安正朝着2024年GDP突破千亿元的目标奋进。今年,长安将全力打造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以及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和电子大健康的“2+3”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加速构筑“星月同辉”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长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在临深的凤岗镇,以推进莞深融合高质量发展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该镇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产业链分工,主动与深圳产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建设省级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湾区声学产业社区等创新创业综合体,力争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今年,凤岗镇将强化新兴产业引育,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加强“生物医疗、声学产业、数字金融、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引育。

与此同时,立足各自传统产业现状,今年以来,镇街还强化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引导食品、家具、服装等企业往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最终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茶山镇的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美极分厂鲜味汁车间可以看到,“机械手”上瓶机、智能称重机和视觉检测系统高速运转,代替了过往需要人力密集型的操作,率先实现了整线自动化,打造了第一条“熄灯”生产线。

茶山镇有着“中国食品名镇”的称号,也是东莞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核心区。今年,茶山将推动传统食品饮料向休闲健康食品产业转型,加快百利总部、新盟冷链等重点项目建设,借助全国糖酒会持续开拓市场,力争全年完成规上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增长10%。到2025年,全镇食品饮料企业数量超过1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

而有着“世界毛织之都”之称的大朗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正在稳步推进毛织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毛织产业实现品牌化、时尚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谋划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新活力,东莞“镇能量”势必为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投资“向新”

万物争繁茂,春日竞热潮。新年开局,东莞提出2024年要以“投资年”行动为突破,切实稳定经济增长。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备受瞩目与期待。

围绕“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大抓发展”,开年以来,东莞各镇街招商引资持续“热辣滚烫”。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近日,东莞市第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52.68亿元,同比增长5.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8%,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投资增长的“强引擎”,东莞重大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291.98亿元,同比增长19.1%,进度比去年同期快3.6个百分点,有力牵引带动了经济的“开门红”。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一幅龙腾虎跃的“春忙图”——

2月24日,正值元宵佳节,横沥镇企业家座谈会在稻香饮食文化中心召开,镇领导班子成员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代表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探讨、共兴产业、共促发展,将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以可见可感的具体举措以及强大的政策牵引力,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服务企业。

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种种“暖心”作为,也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看到镇委、镇政府对企业家们这么重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横沥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横沥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定是一片光明。”不少企业家代表由衷地感慨。

2月28日,中堂镇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集中签约项目9宗、集中动工项目4宗,总投资约42.8亿元。本次集中动工、集中签约的项目,囊括了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仅释放出莞邑“争春早”的信号,更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3月,厚街镇举行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动工暨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仪式,启动建设27个项目,总投资约29亿元。活动现场,厚街镇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这正是厚街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的缩影。今年,厚街谋划新建项目84个、总投资121.1亿元,全年续建项目136个、总投资约369亿元,为全年经济稳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4月中旬,石龙镇党委书记李亚鹏率领石龙镇招商代表团一行,启程奔赴日本、马来西亚开展为期7天的项目洽谈、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高层面对面交流,充分介绍石龙镇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宜居优美的居住环境、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听取和收集企业诉求,进一步增强企业在石龙投资的信心。

烟火气的回归,高质量投资的聚集,无疑正为全市开辟新的赛道,孕育着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融合“迎新”

随着空间格局优化演变、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在东莞镇街的不少区域,正在迎来一些奇妙的“融合”,镇村的“创先、进位、消薄”正在发生一些全新的“化学反应”。

在道滘,城乡融合正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和美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代表东莞参加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评选活动,成功入选了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名单——示范带以道滘圩市为核心,以水为脉由东向西依次串联昌平、大岭丫、闸口、厚德、北永、永庆、南城、大罗沙8个行政村,通过统筹整合沿岸历史建筑、公共配套、厂房物业等各类资源,全域规划以“一河两街、四片十景”为特色的文创产区,以“稻、屋、花、田、馆”为点缀的文耕社区和以“一村一船两园”为载体的文体景区,形成共长15公里、覆盖31.1平方公里的水乡特色风貌集聚区。当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首开段)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黄江,镇村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村民致富的信心。立足区位、产业、生态三大优势,聚焦黄江临深片区,黄江各社区正在兴起大抓项目促发展的热潮。其中,田心社区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为目标,推动村级物业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五年内实现新建1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长龙社区结合村集体现有资源,以“工改工”的形式对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大冚社区则加快推动莞深科创新城建设和科技孵化型厂房建设,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厚街,“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成效悄然显现。厚街镇桥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居民买菜更放心、更舒心;莲涌路景观一期升级改造,实现道路功能的更新完善,美化提升道路景观效果;打造旱龙广场,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聚焦重点项目,聚焦百姓期待,一批批民生项目先后在桥头社区落地落实,群众切身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成效,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促进城乡融合综合片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石排,除了能感受到新城市的美好变化,也能感受到持续变靓的乡村环境。如今,石排镇正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绘就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位于石排镇中心区域的石排村为例,去年,石排村组两级总资产40176万元,总收入4591万元,纯收入3379万元。近年来,石排村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石排镇曾屋工业区“三旧”改造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狼博旺产业发展项目,奋力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镇村融合加速。

在东坑,沿着“精致发展”概念,从迎宾路到世纪广场,3000多平方米的各色花卉沿路分布,从镇区中心区向四周延伸,串联起东坑镇的主要生活圈。在新一轮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东坑在这个生活圈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一个以城市多元化生活导向和产业配套服务为核心驱动的“大枢纽+大商圈+全业态”动能圈。当前,东坑以健全“产城人”融合作为主要的发展思路,明确重中之重是紧抓“地铁高速时代”发展机遇,推动轨道交通3号线东坑站点、莞番高速东坑段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两大增长极,进而更全面深入融入“黄金内湾”建设。

生态“焕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东莞32个镇街众木成林,绿色发展成果郁郁葱葱,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夯实绿色基底。

阳春三月,“我为东城种棵树”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月系列活动全面启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植树造林热潮,全街道全年将种植苗木超1.2万棵。

从高空俯视,4.5万亩的同沙生态公园水绕山环,城市“中心”处的黄旗山城市公园芳草如茵,一、二期全线贯通的黄旗南香遇走廊风景优美,遍布24个社区的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四小园、街头小景花开四季,社会各界植树护绿热情似火……一抹抹绿色,一片片盎然生机的景致,不仅彰显了东城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更是东城绿化美化建设快速步入现实的明证,传递出积极向好的发展信号。

沿着横沥镇隔坑村的乡间小径行走,沿途尽是翠绿的“村前塘”、雅致的凉亭,以及多个鲜花盛开的“四小园”。行至一处,眼前忽现一块书写着“花卉银行”字样的招牌,它立于一个充满温馨气息的老旧小屋前,见证着全市首个“花卉银行”的诞生。在“花卉银行”,花卉不仅是美景,更成为了一种储蓄,村庄也因此披上了绿意盎然的新装。以“花卉银行”为核心,横沥镇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以及一盆盆用心栽培的绿植,绘制了一幅“绿美”新画卷,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提供样板参考。

踏入沙田西太隆活力水岸,一座独特的口袋公园引人注目。四周绿树成荫,花香扑鼻,营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这是沙田镇绿美城乡建设成就的生动展现。沙田镇致力于生态建设,实施一体化绿化美化规划,打造无缝覆盖的绿化网络。通过精心利用闲置空间,增设座椅、园路和活动设施,不断推进“四小园”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如今,沙田镇拥有包括一个绿色生态公园——沙田龙舟公园,六个一般综合公园,四个社区公园,一个穗丰年湿地公园以及街角口袋公园在内的十二个口袋公园,市民们在这里可以悠闲地散步、愉快地聊天、畅享健身的乐趣,尽情享受轻松愉悦的休闲时光。

漫步在石龙的大街小巷,蓝天、碧水、绿地触目可见、触手可及。今年以来,石龙镇如火如荼开展系列植树活动,全镇上下掀起一阵植绿热潮,共启动72个镇村绿化工程项目,计划落实种植乔木3596棵,为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今年,石龙镇将继续有力推进“绿美石龙”生态建设,加快推动西湖村、黄家山村创建绿美典型村。继续深入推进镇村绿化工作,加大“微改造”“四小园”建设力度,完成10个“五边四旁”提升项目,提升6大公园绿化品质,增建3个“口袋公园”,着力提升南岸公园和石湾大桥等跨镇、跨市通道界面的环境面貌,完成2.2公里环岛路沿线绿化升级。同时,将开展10项示范户评选活动,发动广大家庭打造200个别出心裁的“美丽庭院”,探索打造“美丽庭院”示范街和亲子游玩路线……

蓝天丽日之下,鸟儿自由翱翔,绿树与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地迭起,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绿美东莞”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一系列充满活力的活动和无处不在的绿色美景,可以一窥在新的生产力发展背景下,东莞各镇街对于打造绿美家园的坚持与不懈奋斗。

民生“暖‘新’”

新链条新布局延伸拓展,民生的改善同样在提升“质量”。在东莞镇街,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更好解决,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暖‘新’”更暖心。

优质公共服务有保障。近日,南城制定发布了《南城街道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全面实施“百千万教育行动”,通过多项“含金量”十足的举措,进一步提升阳光教育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成为全市教育赶超发展样板镇街。

按照“一三五”工作思路,以“努力让每一所学校成为办学硬件最先进、师资最雄厚、管理最科学、特色最亮丽、成效最显著的‘五最’学校”,构建全市领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南城将全力打造1所新标杆学校,塑造1所典型名片学校,树立4个素质教育发展标杆,培育7个优质教研集团,建设全市教育赶超发展样板镇街。

村(社区)烟火浓厚,繁荣景象更胜从前。走进清溪镇大利村美食街,只见“烟火气”与“文明风”和谐共生,市民在“美食天堂”穿梭,乐得眉开眼笑……“没有乱摆卖的,也没有遍地垃圾,这样的美食街干净、卫生,让人倍感舒适。”市民纷纷为全新的美食街点赞,这是大利村打造民生幸福典型的生动缩影。

为解决以往美食集市卫生死角多、摊贩占道经营等一系列难题,大利村委会统筹投入420万元资金建设美食街项目。该村美食街占地面积3550平方米,包含47个、780平方米商铺,124平方米公厕,48个停车位。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带动了周边休闲、饮食业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提升。

身体健康有“医”靠。3月14日,镇卫健局与望牛墩医院专家团队走进东莞永联弹力织物有限公司,开展入企“送健康”活动。针对纺织企业女性工人比例高、工厂作业发生伤害概率高的特点,活动特别组织了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及望牛墩医院外科、妇产科、理疗科专家,为员工们提供创伤、妇科、理疗等专业方面的问诊咨询及血压、血糖检测等基础检查,开展宫颈癌的预防与认识专题知识讲座,将专家门诊“送医入企”,进一步提升员工健康意识,远离疾病的危害。

自今年3月起,望牛墩镇“健康副厂长”们陆续率领专家团队走进镇内重点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服务,以贴心服务当好“健康守门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托起幸福晚年。今年,万江社会福利中心正式启用,整合了万江敬老院、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和谷涌滘联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多方资源,搭建起高质量的养老助残医疗服务网络。作为万江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新成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并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新起点,该中心积极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构建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与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幸福生活更加可期,让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更加有力。

“新”意蓬发、引力十足、民生幸福,新质生产力的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美好生活的新体验正在一一打开,这便是东莞镇街。

记者手记

“新新”向荣“镇”当时

“整线自动化之后,生产线每天运转16小时,我们在岗人员数减少的同时,产能大幅提高。目前,整个后端只需要两个操作工,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想把鲜味汁生产车间做成无固定人员值守的车间,让释放出来的工人去做更加有价值的工作。”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美极分厂工程经理黄晓斌的介绍,是东莞企业积极践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从茅洲河畔到银瓶山麓,从企业车间到建设现场……进入龙年,在“世界工厂”东莞,作为经济基本盘的镇街,向“新”力拉满,勃发“新”气象。

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传统产业加速“焕新”,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工改工”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全力推进“投资年”行动,以项目为抓手,为未来发展带来了新活力;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锚定区域协调发展主攻方向,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了新格局;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新期待;过去的半年,我们的镇街大力推进“绿美东莞”建设,加快补给城市绿量,让生态美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随着一项项新技术走向市场,一批批新项目落地推进,一群群新产业聚沙成塔,让我们在感受东莞32个镇街万千气象的同时,对于接下来如何用“新”开启新步伐,有了更明确、更坚定、更多底气的期待。

再出发,因为有更高远的目标。始终坚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东莞32个镇街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新作为、新担当,共同铸就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为东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交出优异答卷贡献“镇能量”。

文字:刘志斌 叶可欣 图片: 陈栋 梁浚锋 罗嘉怡 长安 道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