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力”特刊|可园博物馆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 2024-05-30 17:51:46

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一直是东莞重要的打卡点之一。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入园共34501人次,同比增长26.53%。世界博物馆日,近万人次入园参观,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可园博物馆2023年度观众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游客对该馆的整体印象“非常满意”,高达95.4%。其中艺术熏陶、休观光闲、了解历史成为了游客参观该馆的三大收获,满意值均超过90%,反映出可园在东莞有着较高的美誉度,广受游客欢迎。

这份优异“成绩单”的获取,与近年来东莞着力打造“可园岭南画派策源地”IP,发挥可园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文化辐射作用息息相关,也与该馆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通过花样打造文化IP,提供别具一格的展览、活动和优质服务,让游客领略不一样的东莞气质的举措紧密相连。

花式打造文化IP,收获大量“粉丝”

作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可园素有名园雅集文化传统,是东莞乃至岭南文化重要阵地。为更有效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加快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今年东莞着力打造“可园岭南画派策源地”IP,发挥可园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文化辐射作用。

可园博物馆每年推出20多个展览和系列配套社教活动,在传承岭南画派精神,打造传统文化雅集高地,弘扬本土莞邑文化,延续、拓展东莞文脉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如开展“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等精品展览及其系列配套活动。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可园岭南画派策源地”IP,该馆的李岗中国画艺术展等展览更是频频精彩出圈,吸引了广大市民围观打卡。如嘉定博物馆藏楹联展,结合龙年主题和可园楹联文化,将书法、绘画、诗词楹联和龙首(状元)文化、新春习俗融为一体,让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的文化呼应。展览创意性、互动性强,好意头满满,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打卡、祈福,让可园继去年“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后,再次登上“中博热搜榜”,连续两年入选春节全国百大热门展览榜单。

此外,可园还围绕重要节日,打造了“岭南四时春”雅集、粤韵悠扬、可园文化庙会等众多新质莞邑文化和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其中“岭南四时春”紧扣可园“清末岭南文人雅集地”和雅集文化传统,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针对不同群体尤其高精尖人群,举行了不同主题的雅集活动,为东莞各界提供了一个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交流平台,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莞邑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二届可园文化庙会现场,市民拖家带口前来打卡 记者 李梦颖 摄

“文赞双清”诗词雅集中,诗人、学者、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在读博士毛进睿表达了对可园这块东莞文化圣地和文化IP浓浓的骄傲。“可园是我周末必去的地方,读书、游园、观展、参加活动,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这里充满了我儿时记忆。走出东莞后,也曾几次故地重游,可园的湖光山色、草木花石,常让我触景生情。”毛进睿说,“故乡和可园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可园文化庙会将可园文化、民俗文化、时尚集市融为一体,是该馆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传扬可园雅集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积极尝试。今年第二届庙会以“时尚的古典风,凝固的烟火味”为主题,内容上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倡导历史悠久的古典文化生活美学;形式上选择展示有个性、能吸睛、自带网红流量、广受年轻人青睐又利于拍摄传播的商品、展览、表演等,打造出一场文化趣味与时代风尚兼具的全民“雅集”,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文化观赏体验和购物体验。

花样打造文化IP,提供别具一格的展览、活动和优质服务,不仅让游客领略不一样的东莞气质,也让可园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可园博物馆2023年度观众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观众对该馆的整体印象:非常满意95.4%,满意0.6%,其他选项为0。此外,观众对展览内容、讲解服务很认同,对该馆的“园林古建”“绘画展览”“生活美学”“文化讲座”等活动的满意值均在95%以上。

新质品牌活动和服务,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可园博物馆的游客留言墙上,贴满了便利贴,其中90%以上是对生活、学习的期许,尤其是对接下来中考、高考的升学许愿,让这面留言墙秒变“许愿墙”。工作人员介绍,来馆的游客非常多,留言墙时不时就要清理一下,其中留言最多的是学生。几名正在留言的学生也表示,在东莞的文化圣地可园留言祈福,可以沾沾文气,激励自己,很有意义。

为突出园林博物馆以及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的特色,可园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观众,坚持长期化、分众化、社会化地制定社会教育活动品牌。这些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面向社会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从馆内向馆外、从独立到合作的多元发展格局。其中,“可园杯”青少年硬笔书法现场大赛、可园小学士、馆校共建等文化品牌活动的打造充满别具匠心和诚意的新质创意设计,充分发挥了该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未成年人拓展教育基地的功能。

■今年春节期间,可园博物馆嘉定博物馆藏楹联展广受欢迎,入选龙年新春全国百大热门展览榜单 记者 李梦颖 摄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该馆的“可园之春”文化节项目喜获广东省馆校合作示范项目奖。该项目涉及可园风景绘本、可园“微景观”、可园故事小话剧、可园楹联书法作品等琳琅满目、创意十足的作品,多元立体地呈现出莞城建设小学教育集团两校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新样态。其中“Hi,可园”结合不同年段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不同的驱动性问题,在1-6年级开展宣、绘、导、探、筑、演等不同形式的课程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语文、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深度学习。

该项目以课程的链接方式、学科知识拓展的方式进行更深入、更深度和更紧密的融合,是实施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社会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莞城建设小学家长李女士说:“在‘可园之春’文化节的驱动下,孩子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走马观花,而是主动地、认真地、深入地探索和学习,发掘和珍视家乡的好素材、好资源,全面锻炼脑力和动手能力。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创新实践!”

此外,馆校共建中的“可园故事进校园”品牌活动也是东莞最早策划、举办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之一,足迹遍布全市各镇街学校,超过20000名学生参与其中,《可园故事进校园专集》漫画版校园读本更是从小学生的视角和兴趣点出发进行设计制作,向他们更直观、有效地传播可园文化。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将社会教育活动纳入全馆展览、宣传体系,系统编制教育活动规划,持续开展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社教活动,不仅是可园努力挖掘“新质生产力”和提供源源不断“新质服务”的方式,也是可园成为东莞“旅游胜地”的引流驱动密码,还强化了莞人尤其学子心中的可园“文化圣地”的地位。

文字:记者 沈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