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城市交通品质建设。图为东莞大道 记者 陈栋 摄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内畅外联;干线公路,脉络分明不断延伸;公路、地铁、城际、高铁、航空,立体交通日趋完善……可以说,交通事业的发展,有效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交通脊梁”,为东莞市民的幸福生活不断提质增速。
2024年,东莞交通部门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融入大湾区为立足点,抢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以及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等重大机遇,全力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做好“交通强市”大文章。2024年一季度,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1.9亿元(不含轨道),同比增长27.2%。其中市级交通投资一季度完成19.02亿元,同比增长27.7%。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跑出跨城互联互通加速度
东莞交通聚焦“投资年”攻坚行动,加强市镇联动,全要素保障、全体系推进,统筹加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全年完成交通投资352亿元(含轨道)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东莞有效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多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狮子洋通道、常虎和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投资建设正有序开展中,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紧锣密鼓、捷报频传。
3月16日,狮子洋大桥东索塔T0节段钢壳顺利吊装进场,标志着狮子洋大桥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进展。狮子洋大桥作为狮子洋通道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方案“一跨过江”,珠江口江中心不会再建有桥墩,将创造“主跨跨径、车道数量、主塔塔高、锚碇基础、主缆规模”5项世界第一。
“本次进场的狮子洋大桥首节段钢壳,单重约119吨,长约17.5米,宽约12.6米,高3.6米,采用单箱三室断面结构。”据介绍,为成功吊起“钢铁巨兽”,项目投入R6600-240超大塔机,其设计独立高度92.5米,起重臂长70米,最大起重量达240吨,东莞海事部门全程为这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保驾护航。
常虎、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也在火热建设中,广深高速改扩建工程计划年内动工建设。其中,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首片盖梁顺利浇筑,累计完成投资约23.19亿元;莞深高速改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30亿元。
环莞路北延线工程顺利完成全省首例分离式大悬臂预制盖梁吊装,意味着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正式进入大干快上的阶段。作为市重大项目,该工点采用预制装配式新工艺施工,桥梁工程的墩柱、盖梁、小箱梁均为预制装配式安装。
■今年以来,常虎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展开 记者 陈帆 摄
助力“百千万工程”,品质交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交通品质建设关乎老百姓日常出行。2024年,东莞交通在全面挖掘基建投资潜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城市交通品质建设,多措并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交通部门将继续多措并举破解群众“停车难”“堵车烦”问题。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业小组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赴厚街、虎门实地调研,寻找破题的办法对策,并研究如何从立法层面为停车管理提供法制化保障。据统计,第一季度全市新增了1.9万个停车位,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塘厦镇清湖头跨铁路桥周边,住宅区、工厂企业比较密集,夜间停车及临时停车需求旺盛,小汽车长时间占用道路和慢行道违停的乱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乱象,该镇在完成升级改造的清湖头跨铁路桥的桥下空间里为停车位找增量,利用桥下空间建设全新的停车场,通过这一改造,新增停车位366个。
按照计划,东莞还将推进三大森林公园等停车项目落地,开放共享不少于 500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新增不少于8万个停车位。
以高品质交通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以来,东莞交通部门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交通环境整治提升,并通过开展停车秩序治理、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等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品质交通建设落地见效。
东莞交通部门成立交通运输领域“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建设工作组,担当起“教练员”角色,专题研究及推进15个典型村的交通环境综合提升方案,形成“一村一策”工作台账,按照“共性+个性”“标配+特色”的原则,提出了“提升交通秩序、提升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行环境”的主要目标,为典型村(社区)交通环境综合提升明确“技术要领”。
同时,在全市深入推进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今年拟完成不少于240公里道路整治,健全完善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政策体系,加强停车信息化管理,精准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培育不少于100个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社区)。此外,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拥堵问题,东莞将持续推进交通堵点治理,今年拟完成不少于80个堵点治理。
抓紧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东莞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全覆盖。对照支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攻坚方案,继续加强对“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指导检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路况提升,更好支撑保障“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
推动在役公路桥梁管养智能化,完成了中堂大桥等15座通航桥梁的智能防撞预警系统建设。据统计,自防撞预警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7000条,发生船擦碰桥频次明显下降,事故率下降约70%。同时,东莞交通部门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加强对东莞水道特大桥、大汾北特大桥等城市长大桥梁的安全运营监测。此外,东莞交通部门还将加快推进国省道BIM建模项目试点城市建设,加强“四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出台全市道路养护标准,全面提升道路养护质量。
持续优化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东莞交通部门在创新实行网约车“一车一码”行业监管举措的基础上,推动东莞客运车辆启用“一车一码”,旨在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更为安全、合法、便捷、优质的道路客运出行服务。同时,东莞交通部门持续优化公交线网,今年以来已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4条,新增12条线路实施响应式停靠运营模式,进一步提高线路运行效率。推动完成2个出租车综合服务区示范点的升级改造建设。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未来,东莞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综合交通资源配置,高质量打造交通强市,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发展做好交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