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五月的尾巴张望六月,凤凰花开,盛夏将至。即将到来的第74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将在平凡岁月里,给无论是孩童或成人以欢乐记忆。生活在东莞,和孩子到充满奇趣的儿童公园过一个“六一”儿童节也是不错的选择。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场域。近年来,东莞加快推进“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度赋能“百千万工程”,在东莞以“1米高度”儿童视角为标准的人文改造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中觅得童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尤以儿童公园为甚——漫步在社区、公园等处即可邂逅一批绽放在莞邑大地的儿童公园,它们以缤纷色彩、多元体验、新奇冒险等特色装点着专属孩童们的童话梦,以安全、舒适、有趣等特点彰显着东莞另一面的人文温度。

在南城街道石鼓社区,一个老虎形状的滑梯赫然入目。这里建有东莞市首个社区级儿童主题游乐公园——“玩中学、学中玩”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公园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内设满足各个年龄层儿童特性的游乐设施,穿插学劳动、学运动、学安全、学科学等益童知识,让儿童玩有所乐,学有所得。休闲时光,不少孩子在园中滑滑梯、荡秋千、玩沙子,退休老人在凉亭演奏、合唱自娱自乐,优哉游哉。据了解,在实施石鼓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因地制宜形成了“一巷一园一廊一家”的落地项目,即“寻美石鼓”美丽家园文化巷道、白玉兰儿童主题公园、孝德廊、社区妇女儿童中心。这些项目充分结合了石鼓历史人文、家风家教、儿童友好、文明道德和党建文化等元素,实现既有外在又有内涵的“软硬件”双提升,让文化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滋润儿童的心灵。

各种形状的大滑梯、童话屋、秋千架…小小儿童公园,装满大大快乐。东莞“家门口”儿童公园从点点星火向漫天繁星般闪耀在全市公园街角社区小巷,“儿童友好”的概念转化成了一个个身边的“实景图”。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设“家门口”儿童公园超过100个,主题各异,在童趣中寓教于乐。
如以红石文化为设计灵感的石排儿童公园,用大量红粉石元素装饰街道广场,颜值很高,十分醒目。公园内设有滑梯、沙堆、秋千、蹦蹦床……设计新颖,造型充满想象力,许多攀爬设施满足了孩子们探索的需求。

走进位于松山湖科学公园南侧、总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今年3月刚建成开放的儿童友好中子乐园,仿佛来到一个科学的游乐园。工程师们把较为复杂的中子源原理与童趣幻想相结合,将之物化为简约理想、充满童趣的非动力科学游戏空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科学,爱上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无限奥妙。

东坑丁屋村的儿童公园也同样科技感满满,公园以“航空”为主题,设有大型设备区、拓展区、健身器材区、攀爬区和休闲区等,注重分龄设备,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玩需求,打造一个集娱乐、教育、科普为一体的地景式儿童友好场地,让孩童在玩耍中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在游玩中增长科技知识,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快乐星球”。

记者观察到,许多儿童公园的建设都是采取见缝插“园”的方式,实现儿童推门见“园”,打造儿童幸福微空间,形成5分钟家门口儿童友好核心圈。有些儿童公园还别出心裁地在公园里植入了家风家训主题元素,“树家风、传家训、立家规”“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等名言警句和公园游乐设施融为一体,让小朋友们在玩乐间就记下了这些济世良言,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好家风家训的正能量。

厚街今年上新的3个儿童公园,醒目的功能区分、五颜六色的儿童游乐设施,让生活秒生童趣——三屯社区儿童公园,不仅成为附近儿童玩耍的新天地,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亲子娱乐场所,满足全年龄段儿童寓教于乐的需求;新塘凤山公园农耕园内的社区儿童公园,同样热闹非凡,有的小朋友忙着在沙坑里铲沙,有的在玩滑梯、荡秋千,在小孩欢闹的同时,大人们或坐在亭内与人畅谈,或面朝暖阳在长椅上休闲,一幅幸福安居图展现在眼前;寮厦社区儿童公园致力于建设成一个以星河漫步、探索星空、航天科普三大脉络为主题,益智健身、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公园,公园内根据功能特色,设置了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游乐设施,满足社区不同年龄段儿童游玩,让每个儿童能在休闲放松的同时,耳濡目染,学习航空知识。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从主题设计到细节构造,从硬件设施到人文内容,东莞持续为儿童成长打造更多有趣有益的空间和服务。宜居、宜学、宜乐、宜游的儿童友好空间版图串点成线,塑线成景,集景成区,让儿童友好蔚然成风,不断丰富潮流之都和儿童发展的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