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起龙”正式进入精彩热闹“龙舟季”
东莞+-中堂视窗 2024-05-29 09:54:56

■5月15日,“龙腾湾区·潮游东莞”2024年东莞龙舟月分会场暨中堂镇传统起龙仪式举行 记者 梁浚锋 摄■村民将藏于河涌底的龙舟“请”出水,经过清淤、清洗、上油等流程后,“老龙”重现当年英姿 通讯员 陈梓聪 摄■村民“请”出龙头,安装在龙舟身上 通讯员 彭文悦 摄■市级非遗传承人霍沃培为龙舟点睛 通讯员 陈梓聪 摄■团友们在拼接龙舟模型立体拼图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中堂镇是“中国龙舟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藏龙、起龙的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延续数百年不衰。5月15日,四月初八,中堂镇起龙民俗活动如约而至。作为“龙腾湾区·潮游东莞”2024年东莞龙舟月分会场的开场大戏,也标志着中堂正式进入精彩热闹的“龙舟季”。

上午10时许,现场醒狮起舞,气氛热烈。许多市民早早来到现场共同见证“起龙”盛景。随着鼓声响起,起龙仪式在中堂斗朗横涌海(霍沃培龙船厂)开启。

中堂镇党委副书记梁文帅表示,自古以来中堂人就与龙舟结下不解之缘,每年中堂都要举办龙舟景,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中堂龙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堂龙舟竞渡氛围浓厚,龙舟代表队在市、省、国家乃至国际邀请赛都取得过骄人成绩。

“起龙是对龙舟民俗文化很好的传承保护。”梁文帅表示,通过共同见证这条沉睡“老龙”重出水面的精彩场面与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感受到水乡人民对于龙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弘扬中堂龙舟人文精神,为中堂“百千万工程”凝聚合力。

在“起龙”现场,简单庄重的祈福环节后,只见两条龙舟“游”至起龙处,形成“八”字阵型护卫助威,数十名健儿齐力从“龙床”唤“老龙”出水,清洗泥沙,船上和岸边人员在一旁泼水敲锣助威,众人高呼将“老龙”从水中抬起“晾水”,经过精心清洗装饰,这条“老龙”重现当年英姿,威风凛凛,引发观众阵阵欢呼,同时岸边的群众和河涌的龙舟健儿互泼龙舟水互赠祝福,祈求安康。

据了解,这条“老龙”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中堂镇较老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样式龙舟,坚韧耐用,保存完好,见证了中堂龙舟的辉煌历史与发展成就,也是中堂厚重龙舟文化的载体之一。

起龙,是中堂龙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民俗魅力和文化力量值得传承发展。一起龙,也意味着端午的脚步就近了,龙舟比赛的盛大节日来了。

据了解,今年6月22日-23日,中堂龙舟队将代表东莞出征丹麦哥本哈根龙舟文化节龙舟专业组赛事,这是一项享誉国际、高规格的专业性赛事。目前中堂龙舟队正在加强训练,力争取得最大荣誉,为市、镇争光,在国际上打响中堂龙舟的品牌影响力。中堂龙舟队走出国门,展示东莞城市形象和实力,“东江龙王”风采,令人振奋,在此预祝龙舟健儿们凯旋!

现场扫描

起龙仪式有讲究延续传承龙舟文化精神

此次起龙在霍沃培龙舟造船厂(市级非遗基地)举行,使得本次的起龙仪式既隆重热闹,又意义非凡。伴随此起彼伏的锣鼓声、鞭炮声,年轻的龙舟健儿们,抬起龙头、龙鼓,为老龙进行请龙头、装龙头和点睛、采青等仪式。

市级非遗传承人霍沃培进行主理。霍师傅先是用香茅水清洗龙身,随后持毛笔朱砂,边解说,边点睛。“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龙头,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延续和传承龙舟文化精神。

传承几百年的起龙有何讲究?霍沃培介绍了起龙的细节。在过去龙舟为松木制作,松木龙舟喜水怕风,所以每年龙舟节后都会将龙舟埋藏于河涌淤泥里,等到第二年四月初八再将龙舟挖起,开启龙舟训练,准备龙舟赛。霍沃培说,今年起的这条龙舟正是他30年前亲手制作的龙舟。这条“老龙”,记载了龙舟师傅们艰苦的造船岁月和坚守的初心。

起龙后,还进行了龙舟采青和巡游,“老龙”再度飞扬“出征”,与两条新龙一起进行趁景表演,龙舟健儿游龙趁景显身手,奋勇争先,劈浪疾行。岸边观赏的群众加油助威,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际,场面热闹非凡,龙舟传统文化有力凝聚了乡情民风。

活动花絮

小朋友探秘龙船厂

促进龙舟文化传承

当天,中堂还在龙舟制作非遗基地举行了非遗研学活动。小朋友们参观龙舟展厅、由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亲授讲课,介绍龙舟制作工艺和传统龙舟民俗,同时龙舟俱乐部队员还现场带领孩子体验学习划龙舟技巧,随后观赏完起龙过程后还在船厂进行了龙头彩绘体验,创意绘画自己的专属龙头,并品尝了龙舟饭和龙舟饼。在这个传统的节日,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知识,促进了龙舟文化代际传承。

重点关注

中堂龙舟订单旺 新龙骏水忙

目前,东莞进入“龙舟月”,作为“中国龙舟之乡”的中堂镇各大龙船厂所制作的新龙已陆续骏水,将为各地的龙舟赛事注入“速度与激情”的新活力,向外界展示同舟共济、团结拼搏、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和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

连日来,记者在中堂镇的一些龙船厂目睹了新龙骏水的名场面。一大早,龙船厂里满是参与仪式的人,他们多数身着统一服装,显得精神抖擞,看着一旁线条流畅、结构扎实、光滑透亮的崭新龙舟,满眼期待,有的人甚至迫不及待观摩抚摸着新龙舟跃跃欲试。

吉时到,拜祭仪式正式开始,新龙前面摆放好烧猪、苹果、桔子、荔枝、米、花生、龙船饼等寓意吉祥的食物和水果进行拜祭,由师傅进行开龙口、装龙头、放冚板等流程。正式骏水前,长者主持为新龙点睛,并洒香茅水,口中说着吉利安康、风调雨顺等祝福语,点睛过后,意味着“龙”真正醒过来,龙精虎猛、蓄势待发。

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来接龙舟的健儿们站在“新龙”两侧,听着号令一齐铆足劲儿,抬着龙舟一步步推入船厂前的河中。成功入水后,健儿们在新龙舟上插旗拿桨,互洒龙舟水。随后,龙舟健儿们登船坐稳,哨声一响,锣鼓齐鸣,鞭炮齐响,新龙舟在东江面上破浪而行,一路缓缓试水表演,还在船厂门口进行“谢师”礼仪,随后还进行了“采青”表演。据了解,新龙舟“回家”后,所在村还要举行仪式,祈求海不扬波,风调雨顺,出入平安。

整个骏水仪式遵循传统习俗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寄托着祈求平安、顺利的美好寓意,凝聚了团结向上的乡风民风,也彰显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中堂龙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有“好龙舟,中堂造”的美誉。火热的新龙骏水也表明中堂龙舟造船厂今年订单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堂的4个龙舟造船厂今年共接到50多条龙舟订单,随着这些“新龙”陆续骏水,它们将在各地的龙舟赛、龙舟景活动中一展风采,赛龙夺锦。

延伸阅读

日前,“龙腾湾区·潮游广东”2024年广东龙舟季暨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5月25日,“水乡游”主题龙舟体验团第一站来到中堂,切身体验水乡民俗文化和非遗魅力。

“龙舟的主体结构分龙头、龙尾、龙骨、隆肠、冚板5个部分,制作工序有数十道……”在霍沃培龙船厂,龙舟制作师傅通过实物展示、操作示范详细介绍龙舟的制作流程,更有市文化馆中堂分馆的工作人员现场分享中堂龙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让团友们真切感受中堂龙舟非遗文化以及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厚重历史的龙舟物件及龙舟文化的融合创新给团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团友们一同手工拼接龙舟模型立体拼图,通过体验制作文创产品,进一步掌握龙舟的结构特点、制作工序,感受中堂龙舟文化之美。

体验团还来到潢涌参观学习。八百多年的黎氏大宗祠是广东现存最古老的祠堂之一,也是“东莞文物八景”。团友们跟随讲解员的介绍,探索黎氏大宗祠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德本文化的传承发展,加深了对东莞和中堂的宗祠文化的了解。

品龙舟文化,寻水乡记忆。团友们纷纷表示,本次的水乡民俗体验游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文字: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邱发平 李沛钊 陈梓聪 萧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