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助力中考 学在东莞”招生官来了——2024东莞中考志愿填报指导直播活动举行。东莞市众美中学校长陈霖辉、校长助理陈再臣、创新发展部主任包祥俊,化身“招生官”做客直播间,分享学校办学特色、育人理念,并在线和家长、考生互动,答疑解惑。
如果您错过了直播也没关系,可以微信搜索“东莞招考通”进入学校介绍页回看直播。

学校简介

东莞市众美中学(原东莞市华中师大附属中学)是一所以“面向未来、高水平建设”为办学定位的寄宿制完全中学。高标准配置各类学科实验室、功能室,以及数学与计算机交叉实验室、天文室、未来教育大数据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
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学术见长、创造未来、一起成长的办学理念,聚焦数理特色和人文特色建设,积极打造1+N”(1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N指多元特色)育人模式,入选全国首批10所“登峰计划”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获批东莞市第一批人文特色项目学校。
互动精选
一、学校如何确保孩子得到有品质的教育?
答:2020年9月开办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面向未来、高水平建设”为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学术见长、创造未来、一起成长”的办学理念,聚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积极打造“1+N”(1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N指多元特色)育人模式,全面推动众美每一个学生得到最有品质的教育。
一是分层优化师生比。一方面,行政班师生比执行教育部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发展潜能和需求,配备一对一、一对几,甚至几对一的师生比,从而为早期识别未来科学苗子打下基础;二是全面实施导师制。2021年开始探索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导师、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咨询和服务。
二、今年的招生计划如何?有特长生招生吗?
答:今年计划招收高一学生530人,其中公费生30人、特长生27人。面向全市计划招收初一年级学生300人。特长生,主要招收在艺体学科、 信息编程、科技创新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特别是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接下来学校会公布特长生自主招生简章,敬请大家关注留意,并欢迎有相关特长的同学报考。
三、请详细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特色。
答:学校一成立,就聚焦数理和人文特色建设,从师资配备、课程构建、学术性社团建设等方面入手,稳步深入推进。
1、数理特色,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师资超强配置,拥有一支以数学和信息学金牌竞赛教练为主教练,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五大学科竞赛教练队伍。二是满足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开出竞赛课程、少年班课程、国际数学建模课程、创新班课程、科学通识课程等。三是合作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创新教育基地等。四是突出学术性社团建设,高水平建设国际数学建模社团、天文社团、物理社团、化学社团等。五是竞赛成绩突出,在首届整体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2022年以来众美学子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化学竞赛、信息学竞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展现出超强育人能力。
2、人文特色建设方面,2022年1月我校成为东莞市第一批人文特色项目学校。在全市率先开齐5门高考小语种,配备超强师资,建立必修和选修课程,开发校本教材,配置小语种走班课室。
为借鉴全国重点中学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校数理特色建设,2023年11月,我校在“全国大中衔接创新人才培养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被授予“登峰计划”大中衔接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称号。
四、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怎样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校有哪些举措呢?

答: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密切相关,为此,学校刚成立,就从打造浸入式环境文化入手,加强社团建设,定期举办大讲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1、沉浸式的听、阅读与参与,在耳濡目染中养成高品位
一是沉浸式的听,实施“3个15”工程,通过学校广播、报告厅、教室等载体和场所,在众美三年熟听15首古典交响曲(由我国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推荐),聆听15个经典演讲,观看15部经典电影。二是沉浸式的阅读,通过学校文化长廊(定期开展专题)、阅报长廊(每天更新中外报刊),要求学生每天到阅报长廊,阅读报刊文章1篇时间5-10分钟。三是沉浸式的参与,结合学习兴趣爱好,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每个班成立合唱团,形成集体荣誉感。
2、“无社团,不众美”,在兴趣爱好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探索建立“五彩”社团,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要求有某一学科、课程、主题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一个社团,即:机器人、创客空间、航模等科技类社团,模联、辩论、文学社等社科类社团,义工联、红十字会、环保等公益类社团,摄影、书画、话剧社等艺术类社团,球类、棋类、魔方、桥牌等体育类社团。
3、“无讲座,不众美”,在大讲堂活动中拓宽国际视野
众美大讲堂已成为东莞市教育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开展以世界为坐标的大讲堂活动,每周日举行,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开讲,周日返校听讲座成为众美学子的常态。目前已举办80期,应邀开讲的海内外嘉宾有大学校长、院士、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百老汇导演、作家等。
4、高雅艺术进校园,推动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
著名指挥家、中央歌剧院歌唱家、百老汇著名导演、著名纪录片导演、京剧导演、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中国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家,先后走进我校亲自表演示范、亲自指导教学,使学生面对面感受艺术家的魅力,体验艺术的精彩。
五、学校与高校开展了哪些交流合作?学生的国际升学交流有哪些?
答:四年多来,我校注重与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是邀请知名大学教授定期在我校举办讲座。科学设计讲座课程,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如邀请清华、北大、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常态化到我校开讲,目前已有40多名高校教授专家开讲。
二是参与双一流高校实验室活动。作为登峰计划全国首批十所高中之一,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双一流大学的暑期实验室开放活动七十多次,1名学生参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2暑期实验室开放活动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三是开展与东北师大、华南师大等知名师范院校的教学合作,成为他们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实践基地,去年两所大学派出首批研究生、本科生到我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这充分说明上述两所著名师范院校相信我们的师资力量,相信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这在全市新办高中中是不多见的。
四是将学校实验课程体系学生定期送到知名高校参与实验,接受教学指导,如2023年3月我校首批3名学生到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院副院长亲自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这是我们积极探索大中衔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全市高中也是不多见的。
五是有畅通的国际升学渠道。我们的普通毕业生可以直通升入美国多所知名公立州立大学,免考托福或雅思,这在全市中学中并不多见。
六、学校开设了小语种班。学生报读有什么条件?课程体系如何?开设哪些课程?对英语不好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帮助?
答:作为全市唯一开齐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等5门高考小语种的学校,我们超强配置师资,全部为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海归硕士,开出小语种必修、选修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等12门。
开齐5门高考小语种,一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喜欢法语,在其他学校没有开设法语,那么到我们学校既可以满足个性需求,又可以选择高水平的课程体系;二是对于初中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选择从高一开始学一门小语种,对于在高考中实现外语成绩突破将起到巨大作用。
三年多来,学习小语种人数不断增多,把小语种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人数,从首届138人,到目前262人,翻了一番。首届高考中小语种优势初步显现,小语种考生高考外语分数平均较英语提高30+。
七、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和设施设备如何?听说学校有三个实验室,还有一个是国内中学首个未来教育大数据实验室。可否介绍一下这些实验室?
答:我们学校按照一流标准配置各类教室、实验室、功能室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下面,以图书馆的高水平建设为例,窥视我们对办学条件如何进行一流配置:
第一,把期刊阅览室建设放在首位,订阅中外报纸杂志300多种,这在国内中学中不多见;第二,做阅读推广,推出图书馆公众号,全面介绍和推介图书报刊;第三,高水平配备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长为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开设科技史系列通识讲座,开展图书推介活动。
我们高度重视教学研相长,2022年5月以来成立了三个实验室,即未来教育大数据实验室、创新教育实验室、数学与计算机交叉实验室。
一是成立国内中学首个未来教育大数据实验室。2022年5月与我国大数据龙头企业创新科技术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等共建,主要研究立德树人、家校共育的科学化路径。实验室合作开发了家校合育小程序,目前已使用近两年,效果良好。2023年2月,未来教育大数据实验室提交论文《基于大数据的家校合育新方法促进学生学业成长研究》在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2023学术年会上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
二是成立创新教育实验室,聚焦登峰计划的实施,探索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指导学生参加首届腾讯科学苗子计划,在全国众多强队中晋级复试;指导学生参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2暑期实验室开放活动,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2022年暑期实验室开放活动七十余人次。
三是成立数学与计算机交叉实验室,以数学和信息技术学科为试点,探索建设荣誉课程体系,2023年3月培养出2名学生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