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濂山腹地,悠隐于山湖之间,按下“焕新键”的东莞迎宾馆,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众人展现它的美丽。2021年12月,这座城市标志性建筑在东莞市莞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莞建公司”)的精心打造下,新增会议中心、宴会厅、酒店客房等功能分区,是高端政商交流、旅游度假、户外婚礼、各类会议的理想场地,完成“第二十二届中国金马奖——优秀会议会展酒店”的华丽转身。
▲专题片《莞建公司匠心建造湾区一流的东莞迎宾馆》
744天的昼夜坚守、高峰期800多人投身“攻坚战”、近百份方案图纸从蓝图变实景……东莞迎宾馆以优美流畅的线条、依山傍水的旖旎风光诉说着当年莞建人呕心沥血的峥嵘岁月,追忆这支“新铁军”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蜕变之路!
▲东莞迎宾馆航拍图
焕新启程:
传统与创新碰撞下的新生
走进旗峰楼酒店大堂,仿佛置身于一个富有岭南韵味的艺术殿堂。室内外,动与静的互动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构建出一个舒适放松的“城市客厅”。中标东莞迎宾馆改扩建项目(国际会议中心)后,如何让新旧建筑更好地融合,同步保留这份独特的建筑记忆?莞建公司以建造者匠心,认真践行交付承诺。
▲东莞迎宾馆鸟瞰图
从鸟瞰图上看,国际会议中心入口设计别具一格,底部斜墙宛如一扇打开的门,象征着东莞敞开怀抱、欢迎四方宾朋的热情。屋顶圆环镂空幕墙系统配合灯光系统,宛如玉台上的明珠,结合户外滚动投射系统,又好似缓缓打开的东莞历史文化卷轴。
会议中心建筑则遵循着方形设计,线条勾勒,且金属质感的表皮由实转虚,整体感强,彰显着国际会议中心时代感。“以屋面为‘圆’,会议中心为‘方’,通过建筑的造型与整体的规划,以突出‘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理念。”东莞迎宾馆改扩建项目经理曹波说道。
▲东莞迎宾馆酒店大堂
另一方面,新建建筑围绕旗峰楼展开,为盘活原有建筑、增强新建项目与自然共生,项目设计合理的功能流线,结合风雨走廊及室内通廊,使新旧建筑板块融合一体。
从外观上看,改扩建项目延续了原屋顶、开窗、表皮材质等立面造型元素,运用大挑檐,多层线条递推,从材质上看,建筑的表皮沿用石材,色彩上选取亲和的黄色,窗户呼应原开窗形式的同时增加线条细节处理,增强局部玻璃幕墙的丰富立体层面。
可以说,莞建公司对迎宾馆改扩建,可谓脱胎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
世外桃源:
园林艺术的极致追求
2021年6月清晨7点,曹龙腾从家驱车赶往项目部参加工作推进会。作为园林施工负责人,副驾座上的“任务书”是他根据领导回复做出的第40版的施工方案,“风格”“协调”是上面出现的最多字眼,共出现22次。
“放坡覆绿,考虑景观化,避免太过压抑”“屋顶花园,地面铺装过于现代城市化,与现代手法的山水东方韵不协调”……据曹龙腾回忆,园林景观方案光是在对接设计、协调施工上,前前后后花费了近六个月的时间。那么,园林设计理念是什么?从设计到落地,园林的施工难在哪里?答案一一藏在漫步里。
▲东莞迎宾馆湖景一角
漫步在湖边,一步一景的亭、院、楼、栈道与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背接水濂山、临映月湖而建的专家楼有机摆布,远可览青山,近可触绿水,给人一种“褪去浮华归本真”的休憩感受。作为园林设计单位负责人,深圳市东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院长满真介绍道:“来迎宾馆,不要感觉它是很漂亮的建筑,我们希望给到的是一种来到了大自然的环境里,房子是可以忽略的。”
要保护又要开发,还要与自然融合成一体,落到施工上难度很大。保护自然,就要保留原长势良好的植物,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生态林地“共生感”;要开发,就要想方设法把“新中式”设计风格落到实处;要和谐,就要学会利用,利用植物来展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或是借景写情,借用园林中包含着特殊的文化韵味,彰显出东方特有的文化。
同步还有绿植挑选。莞建公司移植了300多棵本土乔木,以凤凰树为基准,特选全冠凤凰树,结合道路及地形,乔灌草疏密有致搭配,做到尽可能还原“岭南风情”。
▲东莞迎宾馆凤凰木开放
施工上,针对山坡的流畅度和倾斜度,项目小组从海绵城市汲取灵感,结合海绵城市六大因素中的用、滞、蓄、净、排结合应用,在护坡、层次、花镜上分层开发,舒缓起伏的绿坡微地形完成了道路与山体的自然过渡,得美景呈现,行进之间似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不经意间即抵迎宾馆。
设计上的反复雕琢搭配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同时不断植入文化的“灵魂”、艺术的“美”和家的“随意”,才使得园林整体既有山的胸怀、也有湖的细腻。项目建成后,园林建设获得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颁发的园林工程奖金奖。
项目“攻坚战”:
高峰期同时施工团队达800人
作为一项为莞建公司房建资质从二级升为一级业绩要求的关键支撑项目,坐落于迎宾馆中轴线的国际会议中心,是该扩建项目最核心的新建建筑,1楼无柱多功能厅面积达2018平方米,最高可容纳2000人举办会议。曹波多次强调,会议中心是施工团队最难啃的“硬骨头”。
▲东莞迎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内景
地处地下室,人防结构复杂、结构跨度大、机电工程复杂、新旧结构连接质量要求高等施工难点摆在眼前,同时叠加期紧、任务重、气候多雨和疫情影响等现实的诸多影响,项目小组高管曾多次通宵达旦统筹规划施工方案,设计深化、量体裁衣。
“会议中心屋顶采用钢桁架梁的形式建设,单片钢桁架构跨度在38米左右,约35吨重。”其中,灯、喷淋头、广播、烟感等机电钢体结构总重量达800吨。
为打好这场接力赛、持久战,2020年10月16日,莞建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联合迎宾馆项目组搭建“突击队”。“高峰期时最多有800多人,8个单体项目穿插施工,从管理人员至班组再到工人逐一交底。”曹波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的上下一心、协同奋进,保障了数十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改扩建项目保驾护航。
▲东莞迎宾馆项目部成立党员攻坚队
湾区品质,莞建保障。为满足迎宾馆空调“高能效”的需求,项目小组对空调机房采用高效机房自控系统,自控系统可根据末端制冷需求量自动调节主机频率及切换主机,实现精确能耗分配,通过实时监控和精准计量能耗,避免空调能源浪费。不仅如此,为让住客有很好的住房体验,项目小组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晚上加班通过每间客房的阀门精细调试,达到每间客房从开水龙头就立刻就有热水的效果。
“目前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身为酒店项目建设执行者,我们自然也是义不容辞。”项目机电工程师邓海君说道。高要求、高标准的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团队的高要求、高发展。
▲莞建公司组织国际会议中心预验收
“莞建公司克服了工期、技术、疫情等方面的多重挑战,真正践行了东实集团铁军、新军、冠军的三军精神,感觉他们不仅仅在做工程,而是在精心打磨一个精美艺术作品!”迎宾馆副总经理黄奕鸿说道。
▲国际会议中心航拍图
微雨过后,尽是曙光!2021年12月,东莞迎宾馆改扩建项目竣工。沉甸甸的接力棒终于卸下,一场关于时间、质量和效率的战役就此结束。面向未来,莞建公司将继续发扬“建筑铁军”精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启莞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见证者说】
这是莞建公司承建的第一个酒店改扩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以“高品质、高要求、高效率”标准践行国企责任,扛起“实”的担当,形成“统”的合力,强化“严”的基调,确保项目按期保质交付,这为莞建的项目施工管理、技术团队、设计优化和沟通协调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东莞迎宾馆改扩建项目经理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