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 | 深情歌咏新时代,大岭山原创歌曲《最美的歌》首发引关注!
东莞+ 2024-05-27 11:03:30

“高山在说/大海在说/历史在说/人民在说/砥砺奋进/永不蹉跎/唱响心中最美的歌……”近日,由东莞市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出品的歌曲《最美的歌》首发后,以有“内核”又有“颜值”,有“温度”又有“魅力”的别样风采引发了无数听众心中的情感共鸣,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选发,并获得中国文艺网等媒体平台高度关注、大力推广。

据了解,《最美的歌》主创团队汇集了多位在音乐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由李勤、房千作词,熊纬作曲,实力派歌手杨长青倾情演唱,通过优美旋律和深情歌词,歌颂祖国山川壮丽景色和人民的奋斗精神,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击听歌

紧扣大命题,深情歌咏新时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的历史坐标上,《最美的歌》在歌词创作上展现了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是一首歌颂美好生活,感恩伟大时代的歌曲。在新生代实力歌手杨长青的倾情演绎下,展现了一幅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幸福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发展风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近年来,大岭山镇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双“原”驱动(原创、原唱),推动多“箭”齐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创作《最美的歌》的初衷,出品单位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杨继春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民族复兴伟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中国人民进入了新时代。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最美的歌》不仅表达了对过去成就的礼赞,也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进而丰富“东莞创作”品牌。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秘书长、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授付广慧认为,《最美的歌》是在“大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小切入点”的作品。歌曲立足于大众视角,用简练的语言传递真实的力量。作品既有微观意识,也有宏观思维,有效地进行了传统与现代融合、本体与多元共存的创新性实践。“这首作品在创作技巧、配器设计、后期混音等方面都具有特色。赏之品之,不觉已跟随节奏舞动摇摆,欢畅愉悦之感油然而生。”付广慧说。

创新赋能,打造欣赏新体验

创作不息,创新不止。《最美的歌》有别于常见的颂歌体写作风格,以别样的角度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构思,用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审美来抒发家国情怀,创新妙思,极具“主题性”“创新性”与“大众性”,形成了作品独有的生命力、传播力,获得中国文艺网等媒体平台高度关注。

细听全曲,《最美的歌》音乐具有强大感染力,阳光般的温暖和勃勃生机充溢着耳畔。歌词清新自然、平实简洁,词汇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蓝天”“白云”“大地”“城乡”等,让人有种置身于家园的亲切感受;旋律构思独特创意,融合了古典流行、电子舞曲的音乐风格,灵动流畅、律动感强、富有感染力,层层推进;可以说,整个作品“雅俗共赏”,在紧扣时代大命题的同时,又能与每一个“小我”息息相关,赋予了歌曲焕然一新的欣赏体验,从而达到能让普通百姓喜欢并乐于传唱的效果。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表达,新的作品更需要新的创意。《最美的歌》在创作各方面上的创新性,既体现出曲作者在创作构思上的别出心裁、创作手法运用上的驾轻就熟,同时也为演唱者留下艺术表达和技巧展现的自由空间,以至演唱声音灵动、高亢,情绪活力激情、热烈,让人久久回味。

作曲家熊纬表示,用新颖的音乐语言、浪漫主义的艺术情怀来表达主旋律,力求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相统一,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词作者之一李勤表示,希望这首歌能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激励大家珍惜当下、感恩拥有,激励年轻一代勇于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听众姚先生表示,《最美的歌》在拥有主旋律歌曲庄重的同时,更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既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音乐艺术的深度和美感,实现了音乐跨界的创新尝试。

据介绍,未来在对于该作品的大众推广方面,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将组织本土音乐人穿越组合、岭山红组合等演唱不同版本的《最美的歌》,推动在新媒体线上平台和线下演出活动中广为传唱,让更多群众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唱响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勇毅前行的主旋律。

文字:谢冰莹 图片:截图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