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东莞举行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之治理专题活动,通过案例讲述、媒体观察、评委提问、专家点评……,评选出旗峰竞秀——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之治理专题的“旗峰榜”。
其中,9个镇街的基层党组织代表围绕“平安”“和谐”“秀美”三个关键词,讲述本镇在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揭榜攻坚行动中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荣获旗峰榜金榜。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旗峰金榜案例】
1.石排镇:党建网格聚合力,一网多元强治理

石排镇存在本地人口、外地人口严重倒挂现象,社会结构复杂、城市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面临挑战。其中,“三小”场所及重点场所数量众多;厂房、作坊多,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外来人口多、大多居住出租屋,网格员负载严重;车辆乱停,人居环境一般,“黑点”整治难度较大。
面对这些困境,石排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在全市率先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镇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牵头、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各方参与”工作格局,通过“党建+网格”协作模式,进一步强化网格党支部核心牵引,推进多元力量一体入网,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网格隐患完结率均达到98%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
2.石龙镇:党建引领提质效,纠纷化解有妙招

石龙镇作为珠三角地区典型工业城镇,域内企业林立,市场主体近2万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石龙镇,成为工厂企业的主力军。据最新统计,镇内户籍人口9.14万人,常住人口14.92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达20万人,“人口倒挂”现象突出,基层治理面临挑战,特别是劳动纠纷案件一度高发频发。
石龙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劳动纠纷全周期预防处置工作体系,形成“事前预警、事中化解、事后跟进”联动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有效提升劳动纠纷治理能力。2023年11月6日,石龙镇以“联动预警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3.横沥镇:打造“花卉银行”推动乡村绿化走深走实

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但在横沥,曾经存在有的村植绿进程较慢、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绿化成果巩固难、上热下冷等问题。
横沥镇党委突出统领、支部带头、党群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打造“花卉银行”,推动乡村绿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今年以来,横沥镇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隔坑村为样板,探索形成一个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平台。
目前,隔坑村已有“花卉银行”储户305户,村民认领绿植400多盆,通过“花卉+课堂”“花卉+认领”“花卉+公益”等活动,有力推动横沥全镇创建了476个“美丽庭院”典型户,其中189个成为东莞市“美丽庭院”典型户,不断刷新乡村美丽宜居面貌。
4.茶山镇:“三个靠前”筑牢应急管理“大后方”

茶山镇现有工贸企业4600多家,主要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存在大量的分租式厂房、小加工厂、小作坊等,安全基础设施薄弱,监管难度大、压力大。特别是部分企业负责人的应急管理意识不够强,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不到位,企业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到位,基层应急管理存在较大的挑战。
茶山镇党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摆在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大安全、大应急”的治理框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突出“靠前当好紧盯安全生产的‘守门员’、靠前当好守护群众安全的‘撑伞人’、靠前当好勇于除患救援的‘攻坚队’”“三个靠前”管理措施,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近三年来,安全生产实现了工贸领域“零事故”。
5.大朗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情警务”创新外来流动人口治理

大朗镇毛织产业发达,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目前,大朗镇常住人口80万,外来流动人口达到75万人,其中四川广安前锋籍流动人口多达8万人,约占前锋总户籍人口的26%。导致矛盾纠纷频发、公共服务诉求大。
面对上述治理挑战、难点堵点,大朗镇坚持以党建为突破口,积极与四川省广安市探索并达成共识,发挥四川广安市前锋区驻大朗的流动党委、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以及283名流动党员的引领作用,携手创新“乡情警务”,让“乡音乡情”帮助化解纠纷。
6.东坑镇:党建“引领力”推动旧村“焕活力”

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囊括丁屋、彭屋、黄屋三个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本底良好,具有很好的农村肌理。但是,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面临用地指标缺、旧村改造难、治理压力大等三大难题。片区公共服务配套投入仍不够,多元协同治理乏力,在推动本外人口融合、完善民生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
东坑镇围绕“乡村韵味典型村”建设要求,在“丁彭黄”片区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突破口,侧重在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管理、基层治理效能等领域下实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和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完善“一站式”公共服务,引导本外人口共同参与村居治理,不断激活和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因地制宜打造更多特色亮点,实现各方面高质量发展。
7.黄江镇:构建“租”你平安治理体系

黄江镇户籍人口约4.4万人,非户籍人口约34万人。出租屋是非户籍人口主要的居住地,目前黄江有出租屋10135栋。出租屋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巨大,流动人口管理难、出租屋消防隐患整改难、社会治安防控难等问题凸显,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黄江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租”你平安管理体系,构建“网格牵头、部门协同、村居实施、房东主责”工作机制,在东莞首创“楼栋长”管理模式,延伸到网格管理,构建“网格员+楼栋长”模式,推动出租屋服务管理走向长效化、规范化、精细化,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8.高埗镇:“府院共建非诉园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高埗镇江南莞香果蔬交易中心,全市唯一一个果蔬一站式采购的农贸批发市场,商户档口近1000个,日人流量达6000人次,日车流量5500车次,产品销售覆盖大湾区、辐射全国,每年交易金额超50亿元。但是,交易中心矛盾纠纷频发易发,诉讼案件持续增长,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
高埗镇依托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紧扣“抓前端、治已病、优服务”建设思路,与东莞市第一法院石碣人民法庭在江南莞香果蔬交易中心成立了全市首个“府院共建非诉园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院共建、企业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园区特色非诉治理体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园区、把交易风险解决在源头,有效将司法职能转化为营商效能。
9.凤岗镇:引社会力量“活水”,润“美丽庭院”建设

做好“美丽庭院+”文章,凤岗镇曾经存在“建设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建设标准规范化不够明确”“群众推进中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等问题。
凤岗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驻点联系群众、党员联系家庭户等工作,立足妇女与家庭,链接各方优势资源,抓住“关键”三招,动员全镇12个村(社区)党员、镇企业家、“两新”组织、“三新”领域妇女组织等通过“美丽庭院”主题活动、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形式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助力庭院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