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中,屈大均还直言:“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如彭峡者可纪也。”如今,东莞龙舟民俗文化活动更胜从前。近年来,龙舟民俗文化活动的范围更是在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融合性,富有现代化气息,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尤其是“东莞龙舟月”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来,规模和时长更是史无前例,甚至活动内容上一年比一年丰富;在活动方式上也一年比一年多元化、现代化,深受市民欢迎。

5月18日,“龙腾湾区·潮游广东”2024年广东龙舟季暨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在万江滘联社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精彩启动,一条40年的老龙船的唤醒(“起龙”)如同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东莞的龙舟月。在随后的一个多月内,东莞将推出40多项“体育+文化+旅游”合于一体的系列活动,让市民解锁龙舟文化体验新玩法。
东莞谚语有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东莞“起龙舟”的日子,它标志着东莞龙舟月正式启动。为此,本报“领潮”副刊将从“起龙仪式”“龙舟龙头”“龙舟旅游”“龙舟文创”等小切口切入,见微知著,述古言今,解读东莞龙舟深厚文化,反映新时代龙舟精神。

“起龙”即“启龙”,打开东莞龙舟月
所谓“东莞龙舟月”,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底,东莞人享受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该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文化习俗悠久、内涵丰富,活动精彩,持续时间全国之最著称,是当之无愧的非遗“网红”项目。其中的主要活动为龙舟竞渡,在东莞市主要分布于东江沿岸的中堂、道滘等15个镇及沿海的长安、虎门等4个镇,少数山区则盛行旱地舞木龙、游木龙的习俗等,是东莞一台规模巨大的文化“流水席”。

尤其是近两年,东莞每年的龙舟月线上线下活动均超过200场次。今年的龙舟月,东莞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持续推出40多项“体育+文化+旅游”合于一体的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更加湾区范、国际化。东莞将邀请约30支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队伍,以及国际龙舟队来莞参赛,同时派出洪梅、中堂龙舟队代表东莞出征瑞士、丹麦的国际龙舟赛事。千年龙舟,从岭南水乡划向世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述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东莞故事。
同时,今年的龙舟月依旧主打一个潮流范、生活化,主打龙舟可“玩”可“游”。比如配套推出东莞岭南水乡精品旅游线路,开展龙舟嘉年华活动,打造龙舟装扮巡游、龙舟展览、非遗生活节、音乐节、潮流集市、龙舟研学等潮流时尚的体验玩法,联起水乡10个镇街的30个景点,以龙舟文化点亮乡村、赋能“百千万工程”,唤醒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当然,这一切的美好期待,只需要一把神秘的钥匙来开启。这把钥匙就叫“起龙”。今年的开启时间为新历5月18日上午,地点“龙腾湾区·潮游广东”2024年广东龙舟季暨东莞龙舟月系列活动现场——万江滘联社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紧接着,集游、食、展、赛、演等多元特色体验活动于一体的龙舟月流水盛宴持续摆上,让市民不断解锁龙舟文化体验新玩法。
仪式感满满,够壮观够喜庆够动人心
5月18日清晨7时不到,正丫湾就热闹起来了:龙舟文化传统经典场景——起龙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7时整,正式“起龙”。正丫村村民遵照传统,完整再现东莞水乡“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点睛”等仪式,现场市民密集围观,媒体长枪短炮瞄准,随后通过各类平台全国刷屏。

万江正丫唤醒“神龙”的起龙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东莞龙舟月正式启动。东莞水乡各镇街、社区也同一段时间内(农历四月初八左右)举行“起龙”仪式,随后开展各类龙舟文化活动。因此,传统龙舟“起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往往最是“仪式感满满”。
首先是充满喜庆的“前奏”:提前挑选良辰吉日,并举行相关的祈福仪式。每当这个时候,村民都会早起观看,现场香烛弥漫、鞭炮炸响,锣鼓助威、龙狮欢腾等,把仪式和节日的氛围拉满。随后才是“正题”:清除河道清淤,让原本藏在水下的龙舟露出来了,这是“起”的环节。
珠三角一带的“起龙”大致有三种方式,即完全人力法、起重葫芦法、四艇绞车法。东莞的“起龙”基本是最传统的完全人力法,即召集数十壮汉下水,完全倚靠人力把龙舟从淤泥中挖出,抬出水里,清理污泥,冲刷干净。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却是最具“仪式感”,而且现场几十人一起高喊着“口号”,那种气势、那种场面,足够壮观,也足够喜庆,足够动人心、提人气。

当天上午7点多,随着正丫起龙广场的一声吆喝,现场数十个精壮的汉子迫不及待地卷起裤脚,依次下水“起龙”。只见他们摸准龙舟的位置之后,解开固定的网以及捆绑的绳索、木桩,并逐步尝试将龙船抬起,与河道上的淤泥进行分离。随后掏尽船舱淤泥,勺净船舱泥水,齐心协力把河中的老龙舟“请”出来。
整个“起龙”现场围观者如堵,或伸着脖子,或踮着脚尖,或扛着孩子,或抱着相机手机,欢喜交流、解释、回忆着,同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细细淘洗,当全场焦点的正丫老龙终于露出水面时,现场笑声、掌声、欢呼声、相机咔嚓声欢乐交织。此后,经过简单的“沐浴”,村民为老龙舟装上冚板和龙头,并往龙口处放入“禾青”,凛凛威风尽显无遗。
“起龙”如同东莞龙舟月的开启钥匙,仪式结束后,活动现场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随之开启。比如龙船景,沉浸式龙狮时装秀、高桩醒狮等充满端午风情的表演等,不仅点燃了现场的气氛,更是让整个仪式增添新的光彩,进一步丰富人们的记忆。此后,精彩的东莞龙舟月正式开启。

起龙是对龙舟民俗文化很好的传承保护
“藏龙”(把龙舟藏于河涌底河泥中,使船身与空气隔绝,以保存不坏)和“起龙”作为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作为“中国龙舟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东莞市中堂镇“藏龙”“起龙”的民俗文化同样积淀深厚,延续数百年不衰。今年中堂的“起龙”仪式在斗朗的霍沃培龙舟造船厂开启。据当地媒体人邱发平介绍,现场同时充满仪式感:简单庄重的祈福环节后,只见两条龙舟“游”至起龙处,形成“八”字阵型护卫助威,数十名健儿齐力从“龙床”唤老龙“出水”,清洗泥沙,船上和岸边人员一旁泼水敲锣助威,众人高呼将老龙从水中抬起“晾水”,经过精心清洗装饰,这条老龙重现当年英姿,威风凛凛,引发观众阵阵欢呼,同时岸边的群众和河涌的龙舟健儿互泼龙舟水互赠祝福,祈求安康。

值得一提的是,仪式中请龙头、装龙头和点睛、采青等特殊且庄重的环节,经由龙舟制作市级非遗传承人霍沃培进行主理。“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龙头,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霍师傅先是用香茅水清洗龙身,随后持毛笔朱砂,一边点睛,一边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龙舟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从邱发平的报道中获悉,今年起的这条龙舟正是霍沃培30年前亲手制作的龙舟。这条老龙,承载了他们这些龙舟师傅们、老手传承艺人艰苦的造船岁月和坚守的初心。
“起龙”后,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龙舟采青和巡游,引得两岸群众呐喊欢呼,鞭炮锣鼓助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龙舟传统文化有力凝聚了乡情民风。“起龙是对龙舟民俗文化很好的传承保护。”报道中中堂镇党委副书记梁文帅表示,通过共同见证这条“沉睡老龙”重出水面的精彩场面与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感受水乡人民对于龙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弘扬中堂龙舟人文精神,为中堂“百千万工程”发展聚力。

莞邑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内涵丰富,活动精彩,莞人在传承和发展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过程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绩,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拓展了其外延。当天活动现场还在龙舟制作非遗基地举行了非遗研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端午,在收获快乐和知识的同时,促进了龙舟文化代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