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效果图曝光!“院士村”桥头邓屋古村落二期建设工程启动
东莞+ 2024-05-16 20:10:05

桥头镇邓屋村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出现“一门五杰”(即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邓植仪,爱国企业家邓盛仪,化学工程专家邓鸿仪,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先驱、“两弹一星”功臣邓锡铭,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师邓锡清),被誉为“院士村”。

近年来,桥头充分挖掘邓屋村历史文化内涵,依托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源和广东省古村落人文底蕴,顺利建成“坪石先生”邓植仪、邓盛仪陈列馆,高规格打造邓屋村“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点”,成为讲述“坪石先生”学术报国精神、弘扬邓屋名贤崇文重教家风的重要研学实践和教育宣讲场所。

今年,邓屋村计划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以“坪石先生”邓植仪和邓盛仪陈列馆二期展厅建设为核心,围绕红色科教文化主题,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桥头邓屋古村落二期建设工程。

图片

该项目规划范围面积约为11684.41㎡,项目投入总预算为14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预算约1100万元,展览陈列预算约300万元。现处于动工前期筹备阶段,计划6月确定施工单位,6月底项目动工。主要包括东源广场、主入口空间、研学堂和树下讲坛建设,名人祖居的修缮及专题展览,沿街立面改造、南北门楼、文旅中心、粤书吧、舒心驿站活化及环境提升等建设内容。

东源广场

面积为600㎡,利用在邓氏宗祠与池塘之间的空间铺设石材广场地面、植草砖停车位地面;重砌青砖围墙;绿化种植、坐凳摆设。广场以“圆”为源,在两个圆地之间设立邓屋历史展示道,将邓屋历史以图文的形式,雕刻在铜质牌并嵌在步道上,行走其中即可溯源邓屋历史。

图片

沿街立面改造

沿街立面改造、南北门楼、文旅中心、粤书吧及环境提升,面积为3938.31㎡,包含南北门楼环境提升,南门楼至北门楼段路面整治及沿路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主要游览路线街巷地面、空地整治;管线、排水系统敷设。对池塘前临街建筑前的公共聚集空间进行优化,东边临街商业建筑更换墙体贴面,升级商业空间感,不干预室内空间。新旧对比,重点改造多层水刷石、瓷砖贴面建筑外表面做法,保留单层、多层青砖、红砖墙面做法,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碰撞。

图片

主入口空间

主入口空间建设,修缮主入口两边的民居分别建为粤书吧和文旅中心,为游客提供游览指引和休憩空间。在粤书吧旁设立打卡墙,以古井为中心景点,辅以由青砖、红砖、瓦片组成的背景墙,种植竹林,营造社交、休憩的公共生活空间。

图片

研学堂

沿着通向“坪石先生”陈列馆的麻石路主干道,我们特别打造研学堂,面积为122.94㎡,以服务研学参观为主,是邓屋村研学项目的重要载体。

图片

树下讲坛

树下讲坛建设,面积为64.5㎡,铺设石材广场地面,绿化种植、坐凳摆设等,引入“树下讲坛”的概念,“聆听历史、畅享未来”,于树下筑“讲坛”作为“户外课堂”,并可与东侧的研学堂形成室内室外研学、交流、教育的互补关系。

图片

旧居修缮

邓鸿仪、邓时乐、邓耀荣旧居修缮,面积为274.58㎡,对故居按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名人旧居。利用三处旧居设置专题展览,突出展示邓氏家族化学工程专家邓鸿仪、中国科学院院士邓锡铭、邮票设计师邓锡清,以及邓屋村名人航空航天专家邓耀荣个人事迹。

图片

环境提升配套设施

环境提升配套设施设计包括:管线、排水系统敷设、导览导视系统、灯光设计等。

文字:记者 袁健斌 图片:桥头供图 编辑:李世英